分享

解放后,六大名著为何被改成四大名著?另外两本被淘汰的原因是啥

 清爽可爱 2019-06-07

解放后,六大名著为何被改成四大名著?另外两本被淘汰的原因是啥

我国的四大名著小说是指《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这四部著作不仅历久不衰,更是在电视荧幕中不断播放和翻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可是,你知道吗?建国前其实有六大名著。

那么,为何要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另外两本淘汰的原因是什么?且听我细细道来。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文学界整理了六部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统称为“六大名著”,这六大名著除了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外,还有《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解放后,六大名著为何被改成四大名著?另外两本被淘汰的原因是啥

新中国成立时,正值文化建设发展初期,为了提高百废待兴的文化事业,推动整个文化事业的前进,需要人们树立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同时也为了丰富繁荣人们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于是国务院要求,国家出版社选出来一批高质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出版给全国人民。

因为当时国家出版总局要求只能出版四部名著,所以就从六大名著中删掉了《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那为何要淘汰掉《聊斋》和《儒林》这两本书?

解放后,六大名著为何被改成四大名著?另外两本被淘汰的原因是啥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小说。蒲松龄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最后只能已教书为生。因其自幼便对鬼神故事充满浓厚的兴致,所以在四十岁左右,他开始利用教书的闲暇时间开始创作《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500多篇,内容丰富。内容主要是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其中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占的最多。

但全书的故事多以短篇小说为主,故事内容比较分散,所以最终被刷了下来。

解放后,六大名著为何被改成四大名著?另外两本被淘汰的原因是啥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著作代表着中国讽刺小说的高峰,全书以写实主义的方式,描绘了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真实地揭露了人性在利益面前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科举的弊端、吏治的腐败和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批判和嘲讽。

但因其中故事的描述太过于现实,对于不同层次的人群,尤其是一些孩子来说难以理解,因此也被刷了下来。

《聊斋》和《儒林》这两本书虽被挤出了四大名著的队列,但确是我国小说中不可多得的著作,大家若有闲暇时间,也不妨阅读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