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里弄建筑保护更新,只能照搬“新天地”?

 hyd129 2019-06-08

里弄建筑是上海独有的建筑类型

是上海人对“家”的最初记忆

如今,许多人搬进了高楼大厦

却依旧难忘在弄堂里生活的情景

老屋虽然小而逼仄

生活倒是乐而惬意

不过,随着时代变迁

里弄建筑受到了墙体风化、白蚁等侵害

“72家房客”等人群高密度分布

也对里弄建筑造成了“破坏性居住”

保护更新迫在眉睫!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进行保护更新呢?

网友们各抒己见

有人希望能修旧如旧

保持原汁原味

也有人担心:

改造后会不会变得没有烟火气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

作为评审专家

曾参与多个成片里弄建筑更新项目

发现不少地方都想模仿新天地的改造经验

  • 但他表示:

“新天地模式”只是里弄建筑保护更新的一种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旧区改造。历史建筑保护更新,应该充分论证、因地制宜,多种保护模式并举。

在上海中心城区,至今分布着许多里弄建筑

不必处处变成“新天地”

从1986年上海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来,上海历史建筑保护经历了起步、实验性保护和深化阶段,到现在已经有所成效,例如划定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250处风貌保护街坊,397条风貌保护道路和街巷,1058处市级优秀历史建筑,84条风貌保护河道。

里弄建筑保护更新

也探索了多种模式

新天地

一度被认为是里弄建筑的经典改造模式

  • 保护模式:商业性开发

1999年,太平桥地区改造项目“上海新天地”工程开工,通过拆除重建、保留或复建外墙,保留了原有里弄建筑的外在风貌。

通过“人走房留”的方法,房屋内部居住功能转换为商业功能,注入餐饮、购物、娱乐等业态,成功实现了商业价值。

新天地独特的石库门建筑

但郑时龄指出:

里弄建筑保护更新

不必处处变成“新天地”

其他的保护更新模式还有很多

比如:田子坊

  • 保护模式:商民混合

这里保留原有建筑和产权结构,并转换为商业功能,最终实现了商民混居的状态。

通过社会力量介入式活化的途径,由政府改善基础设施,企业、商店、艺术家入驻,居民自发以住宅上住下租方式参与商业经营活动。

田子坊改造是一种商民混合的模式

静安别墅&步高里

  • 保护模式:成片保护性修缮

严格按照保护要求进行修缮,确保房屋安全,改善居住功能和居住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善管线、厨房和卫生设备等,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保持了原来的居住特性,传承原生态的历史生活场景,成为城市人文记忆传承的核心。

步高里和静安别墅,探索保留了原有建筑并改善居住功能

蓬莱路303弄和252弄

  • 保护模式:旧住房修缮

这种里弄的主体部分保持不动,调整平面布局,降低层高,增加层数,做到每户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改善保温、隔热、通风等条件。或者迁出部分居民,仍保持居住功能。

在旧版上海地图上,可以清晰看到里弄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

历史建筑保护需要提升技术水平

在郑时龄看来,包括里弄建筑在内的历史建筑保护,仍有难题尚待解决。比如,部分历史建筑早已超出了建筑质量年限,要在更复杂的现代城市环境中“活下去”。这对保护技术手段提出了很高要求。

记者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上海正在开展历史建筑修缮技术研究,编制了《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修缮设计文件编制导则》;还通过定期的展览、研讨会,建立了优秀历史建筑工艺工法的交流渠道。

上海市房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海会深入推进历史建筑传统修缮技术工艺工法研究,培育专业修缮队伍,引导和鼓励企业钻研修缮科学技术,破解修复中的工艺、材料复制等难题,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保护修缮技术的差距;并通过持续科研攻关、联合探索、合作交流、试点实践,在老建筑抗震技术、防火防腐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智能应用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

你对里弄建筑保护更新有什么好建议?

你比较喜欢哪种保护模式?

留言说说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戚颖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