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在被“下班沉默症”感染的中国教师

 临渊草堂 2019-06-08

你是否工作时侃侃而谈,

下班后却疲惫懒言?

与同事聊天时笑容满面,

面对家人却麻木冷淡?

白天工作时激情澎湃,

夜晚回家后萎靡不振?

……

其实你只是患了下班沉默症。

2012 年 8 月,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中国雅虎,对 2750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者坦言自己不同程度上有“下班沉默症”。

正在被“下班沉默症”感染的中国教师

调查显示,医生、教师、警察是最容易“下班沉默”的群体

今天,让我们走近教师,看看他们是为什么变得沉默了?

老师,你为什么沉默?

正在被“下班沉默症”感染的中国教师

01 长时间疲劳,让他排斥情感交流

甄老师(男 36 岁 河南商丘)

有人说 80 后是最惨的一代,但是我想说,80 后的教师更是惨上加惨。

  • 那时候以为就要端上“铁饭碗”,却没赶上分配工作的最后一艘船;
  • 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通过招教考试,成为了一名在编教师,却还要继续充电、考研……
  • 好不容易盼到 90 后教师来了,本想退居“二线”,却因为“有教学经验”被推上各种赛课、评课的舞台……

80 后已过而立、将近不惑,其他人的事业也许在上升期,老师却在三尺讲台兜兜转转。

80 后承上有老、启下有小,不配拥有迷茫与感叹。人生各有所难,社会的中流砥柱、家庭的顶梁柱,情绪不能崩盘。

可是不察之间,时光催赶着我们走了很长的路,却早已剥夺了做梦的机会……

下班了,只能通过沉默的方式自我治愈……

02 工作环境太嘈杂,她只想静一静

刘老师(女 28 岁 湖北武汉)

我是一名初二班主任,也是一名英语教师。

当老师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不一样,他们根本就不害怕教师,尤其你还是一个年轻教师。

中学生还存在逆反心理。你越是像法官一样喊“肃静”,他们越是像蜜蜂一样嗡嗡乱叫。

没办法,我只能提高嗓门,增加自己的威慑力。

作为一名处女座的英语教师,我是绝不能容忍学生里面存在不标准的发音,如:not at all,学生读成“闹太套”,我就会反复纠正几次……

长此以往,学生是镇住了,他们的英语口语也明显提升了,可是我的嗓子却坏了,发炎、咽喉炎、慢性咽炎……

日中则昃,物极必反。

由于课堂上“话太多”了,回家自然沉默了。

03 他总是对别人客气,却忽略亲友感受

吴老师(男 33 岁 江苏连云港)

我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也是豆瓣的大 V。大四那年,在豆瓣同城联谊时,我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她后来成为了一名初中语文老师。

我一向对自己的数学水平自信,可是在执教的第一年中,班里学生的成绩没有提升反而退步。

虽然我白天和没事人一样,继续激情澎湃地上课,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可下班的时候,我却不愿意说话了。

那段时间,我变得极其矛盾:一方面想递交辞职信,去企业工作,或者考研深造;另一方面,我还是想在教学中做出一些成绩。

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妻子并不知道我的情况,发现我不再联系她时,主动发着密密麻麻的微信。我却始终没有回复。

后来的结局可想而知——她把我拉黑了。你们不知道我后来做了多少努力,才求得她的原谅。

我们总是习惯对陌生人客气,却以“冷暴力”的方式伤害着身边真正关心自己的人。

04 工作让人身心疲惫,我却只能咬牙坚持

陈老师(女 37 岁 陕西西安)

最近,女儿向她爸告状,说我并不爱她,并数了我 5 条罪状。

  • 别人的妈妈都会给孩子做早饭,我却早上 5:40 就不见人影了;
  • 别人的妈妈都会送孩子上学,我们家接送孩子的只有爸爸;
  • 别人的妈妈都会去开家长会,我们家去的只有爸爸;
  • 别人的妈妈都会跟着孩子做手抄报,我们家陪他做手抄报的永远是爸爸;
  • 别人的妈妈总会问孩子今天过的怎么样?我却晚上 11:00 都不见人影。

看到女儿怨念的目光,我很想解释,最后只剩下“一声叹息”。

  • 她小升初时我没有陪伴,却一直在为别家孩子的大学之路铺路;
  • 她的家长会我没有参与,却忙着和 58 名家长商讨他们儿女的未来;
  • 早上 5:40离开家,她还未醒,晚上 11:00回家,她却已入睡;
  • 要是她不说,我真的完全不记得女儿有手抄报的任务了。

这几年,我一直向校领导提出来年不带毕业班的要求,领导却说:“小陈啊,你是咱们学校的骨干教师,你的成绩有目共睹。如果你不带的话,交给别人的话,我是真得不放心。

人生安得两全法?不负学生不负娃。

我不想成为一个“坏妈妈”,可与孩子的相处已经成为一种奢望。

下班沉默症是一种时代病

正在被“下班沉默症”感染的中国教师

在工作、应酬和家庭中,人们扮演的角色不同。可在角色转换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家庭角色”。

在“工作身份”中,我们为达到工作要求,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需要付出诸多精力去跟人交流,以至于回家后,常常会觉得与家人交流都变成了一种负担;

工作压力大时,我们更加迫切需要一个安静环境去自我调整,治愈……

在“家庭角色”中,我们开始变得“自私”起来,在希望家人关心、理解自己的同时,又会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休息方式,不会很好地考虑家人的感受。

当这成为我们习惯性的休息方式时,将来即使有精力进行交流,也会变得沉默了。

现代人如何告别沉默?

正在被“下班沉默症”感染的中国教师

  • 我们应改关注一些生活细节,寻找生活乐趣;重视情感交流,主动与亲友沟通,而不是“画地为牢”;
  • 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选择有效的方法缓解压力,而不要总是通过独处自我治愈;
  • 亲友可以适当的让对方冷静,不要在其烦躁或疲劳时强制交流。同时,亲友要学会倾听、认真感受,不要敷衍,要给重压下的他更多理解和关怀;
  • 用人单位应提高对人性化管理的重视,对单位员工给予工作和生活同样的重视,给员工更多的休息放松时间。

毕竟,下班沉默了,需要的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心灵解剖。

声 明:

作 者:赵 旋

责任编辑:赵 旋

图文校对:田 姣

审 核:贾丹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