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古今中外每个人都会注重的。家庭教育 有很多模式,也怀揣着不同的目的。就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养儿防老”,家庭中,子女孝顺父母这件事上,不是父母时常在子女耳边说,这往往只是口头上的教育。如果家长能在孩子面前,好好孝敬自己的长辈,对孩子“身教”,孩子自然而然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和长辈。 钱学森(1911-2009)享誉世界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的人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对国家的贡献无法衡量,本人的高贵品质更是让人敬佩。有句俗话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可见父母对孩子起到了多大的影响。 钱均夫(1880-1969),钱学森之父,曾任职于原民国政府,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1956年被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钱学森在学术和研究的位置做出的成就,都离不开父亲钱均夫的影响,钱学森在多次场合谈到自己的父亲,坦言说, 父亲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父亲为人谦谦君子,有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去腐取新的远大志向。 而钱学森当年之所以执着的要回到祖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钱均夫很早就投入革命斗争的行列,多年来呼吁青年投身民主革命,推翻腐朽政权。 钱均夫的爱国不是口头上的爱国,而是行动上的爱国;做学问,也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运用在实践上。“言传”和“身教”相结合。 在此影响下,钱学森也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子女。 钱永刚,1948年出生,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制工作,是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 钱永刚的同年几乎没有父亲的陪伴,因为爸爸太忙了。“父亲对我的教育,其实很少有言传,大部分都是身教。”钱永刚回忆说;“小时候也问过父母,为什么别的小孩有父母管,而你们却不管我。那时母亲就说,你看我们做,还不够吗?” “就这样,我们看着父亲母亲如何去做,来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检讨自己,这就是父母教育我们的方法。”父亲的淡泊名利、刻苦学习、尊重他人的品格,都被钱永刚看在眼里。 父母的确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好的“言传”和“身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