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植诗赋当中的两种“爱情特征”,每一种都让人感到刻骨铭心

 昵称413468 2019-06-08
曹植的诗赋当中包含着两种极为明显的爱情特征,下面就来看看,分别是哪两种,首先:平等的爱恋,曹植笔下的爱情除代言体的弃妇诗赋外,绝大多数是以男子视角,或者男女视角交替而写成的,表达的是男女平等的爱恋。建安时期仍处于女性地位低下的阶段,在曹操、曹丕眼中更是如此,女性有被物化的倾向。
曹操战争胜利后,对自己相中的美貌女子,无论是否结婚、是否有子,直接纳为侍妾。而曹丕对甄后直接占有也体现了把女性物化的特征。曹操死后,曹丕甚至连曹操的宫人也搜罗来侍奉自己,可见他们对女性并无必要的尊重。从曹操、曹丕对女性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二人将女性看作财产,喜欢就可以占有,不喜欢就可以任意处置。体现在文学上,或者拒绝以文学表现爱情,或者表现的是女子对男子的爱恋、不舍。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建安时期士人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体验,所以在曹丕等人作品中才出现了大量女性心理体验的语句。只有到了曹植,才开始平等地描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最主要的特征是写男子对女性的爱恋,甚至是求而不得的忧伤。《感婚赋》中有女子追求过程中的悲伤;《愍志赋》写自己喜欢的女子嫁人后,男子的悲哀;《妾薄命》中写偶然得携玉手的喜悦;《朔风诗》中写与女子分别后对女子的刻骨相思,这些诗赋都体现了男女平等爱恋的特征。
其次,知音之恋:在曹植的诗赋中经常塑造一个在表面上风光无限的女子,内心有着不为人知的哀愁,只有作者体味到这一哀愁,于是便成为是女子不为人知的知音。比如《美女篇》在诗中,将自己与众人相对,面对美艳的采桑女,“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众人哪里会理解佳人的追求与处境呢,而作者不但知道“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同时也能够懂得对方内心的忧伤,“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在最美的年华,不能与自己相爱的人在一起,这种悲哀是无法为外人道,只能在夜深的时候、独自叹息。另一首《杂诗》的意脉也同样如此。 南国的佳人容颜像桃李一样美丽,然而却得不到厚待——“时俗薄朱颜”,在这里分明便是将自己与世俗之人相对立,表达了对佳人的同情,对时俗的抱怨与感慨。
然而佳人却只能为不欣赏不厚待自己的人歌唱,作者对此也无可奈何,接下来转入更深的担忧,“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青春易老,此时尚不得善待,更何况岁暮之时呢。在曹植的诗歌中,透过繁华的表象,对女性孤单落寞的内心的理解同情的知音之恋是其重要的创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