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伴随古人千年的打更声悄然而去,其中学问你知多少?进来学学吧!

 江山携手 2019-06-08

杨万里 《不寐》:“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伴随着古人千年的打更声渐渐远去,留给我们最多记忆永远是影视作品里那一句“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打更人又名更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职业。在钟表大规模普及前,人们会在城市或寺院的钟鼓楼内设置滴漏,以它来判断夜晚的时刻,有专门人击鼓报时,随着时间推移,便出现更夫这个职业。在中国古代县以下出现了一种“行政真空”,导致“皇权不下线”,自汉朝以来,更夫一般由县以下的保正乡绅等人直接雇佣,身份跟当时的义庄看守、或义务治安消防员差不多。

文艺作品里,命运多舛的打更人,看上去身份低微,但也是非常值得人尊敬的。更夫工作十分辛苦,除了要彻夜不眠守着燃香或刻漏之外,同时还肩负防火防盗的重任,无论风霜雪雨,都不会擅离职守,依照时令季节提醒邻里街坊注意事项。

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互为搭档,边走边敲。通常来说,打更人一夜要提醒五次时间,每隔一个时辰(2个小时)敲一次,第五次俗称五更天,鸡鸣天亮,他们的工作才算完成。打更人沿街巡逻,每一更也有不同的称呼和打法,据传可能如下情景:

打一更(晚上七点),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打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

打二更(晚上九点),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三更(晚上十一点),子时三更,平安无事。打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

打四更(凌晨一点),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打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

打五更(凌晨三点),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打时一慢四快,声音如“咚——咚!咚!咚!咚!”。

此外,更夫常年巡夜,他们善长于星象学,能够通过观察星辰的变化来判断时间,这也是他们重要职业技能之一。古代实行宵禁,如果夜里有人生病,可以找更夫帮忙请郎中。更夫还有一个更神秘的身份,就是驱鬼人,古人认为敲锣能驱赶妖鬼,无怪乎更夫总是出现月黑风高、阴森诡异的夜晚。

孙中山先生的父亲就是一名打更人,可他却培养出孙中山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内至今还保存着其父打更的工具,引人无限深思,似乎那遥远的打更声并未走远,时时出现在脑海中,不断叩问着我们的心灵。

感谢您的阅读,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