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 下 痞

 林中游 2019-06-08

  心下痞,是指心下胃脘部满闷不舒的症状。 (伤寒论)云: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又云:“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说明心下痞是脾胃气机失调而形成的痞塞症。
  常见证候    
  热痞: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或见吐衄,小便黄赤,舌苔薄黄,其脉关上浮。
  寒热痞:心下痞,按之濡,兼见恶寒,汗出,舌苔薄白,其脉浮弱或数。
  痰气痞: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头晕目昏,大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滑。
  饮气痞:心下痞满,纳少不馨,干噫食臭,腹中作响,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沉弱。
  客气上逆痞:心下痞,心烦不安,干呕食少,或兼下利,舌苔薄白,脉略弦。

  1.热痞与寒热痞:痞症多由太阳病叠经误下,脾胃受伤,遂使客气上逆,阻塞心下所致。
   热痞有心烦口渴,溲赤,苔黄之热证可寻;治宜泄热消痞,方选大黄黄连泻心汤

泻心汤
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金匮要略》)  犬黄二两(6g)  。黄连一两(9女)  黄芩一两
(9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笔升,顿服之。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痞。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等;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见有胸痞烦热;或积
热上冲而致目赤且肿,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于结等。
  本方与黄连解毒汤同为泻火解毒之方,其不同点在于本方有大黄导热下行,釜底抽
薪,加强泻火泄热之功,所谓“以泻代清”;黄连解毒汤是泻火以解热毒,侧重于导泻
三焦火热下行,而无泻下作用。

   寒热痞除有热扰心下而见痞症外,必兼恶寒汗出之阳虚证;治宜清热扶阳消痞,方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炮附子5克(包)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6g  黄连3g  黄芩3g  附子3g
  上3味,制法同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单煎取汁,兑之温服。
  (功效)清热泄痞,扶阳固表。
  (主治]    .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恶寒汗出。
  副证:脉沉细,舌质淡,苔薄黄。
  注:临证应用,本方证除心下痞满,恶寒汗出之外,尚有时
出现心烦不宁,四肢冷,便秘,溲赤,苔灰黄相杂等症。医者宜多思之。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兼见痰热结于心下者,酌加黄连、陈胆星,全瓜蒌。    ,
    2.慢性痢疾,寒热错杂者,本方合白头翁汤加赤石脂。 
    3.慢性结肠炎,寒热交结,兼见脾虚者,酌加党参、白术、
茯苓健脾之味或合黄土汤。
    4.附子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若腹胀痛甚窜两胁者,加
醋柴胡,炒枳壳;呕恶不能食者,加佛手,白蔻仁;气短无力
者,加炒山药,炙黄芪;大便软者,易生大黄为熟大黄;若有表
证则先解表。
  5。附子泻心汤治疗神经性头痛:用本方收到较好效果。认
为应用附子泻心汤必须掌握恶寒、自汗出,舌质淡胖、苔黄厚或
厚腻且润,色必晦暗无光,脉濡数或洪数,重按无力等临床措征。
    6。大黄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用生大黄、附子
(另包煎透)、黄芩、干姜各lOg,半夏、木通、白芷各12g,茵
陈、干姜各lOg,川芎各15g,滑石30g,黄连6g。随症加减'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云南中医药杂志,1995,f3,:30-31]
    7.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病者表现为面
色咣白畏寒肢冷,溺清,大便秘结,腹胀满,恶心吐,舌苔厚腻,
口有氨味,血肌酐、尿素氮皆高于正常值1至数倍。用此方附子
温助肾阳,三黄清泄热毒,加一些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赤芍、
丹参等,不少病例取得良好疗效。[中国中医药学报,1994,c2,:3]    .
  8。五泻心汤治疗外感引起腹泻:本组病例分五型,分别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防风、芥穗、苏叶、大枣;附子泻心汤加桂
枝、党参、生姜、生草;生姜泻心汤加川朴、白术、茯苓;半夏
泻心汤加藿香、草蔻、陈皮、麦芽;甘草泻心汤加党参、升麻、
柴胡、白术。患者泄泻止,痞满除,饮食增加,发热恶寒消失者
为痊愈。[国医论坛1987,c2,;24]
   9.附子泻心汤的理论与临床:用附子泻心汤治疗证属胃热
炽盛,全身阳虚的十二指肠球部溃并发出血和慢性胃炎,及本虚
标实、寒热相兼的顽固性盗汗症,均取得疗效。熊氏认为胃热与
阳虚的证候可不尽相同,但均可以用附子泻心汤取得疗效,说明
20C方的运用是颇为广泛的,同时指出临床上有时不一定严格按原
方的煎服法,或取附子先煎,或取三黄煎煮时间短一些,也同样
可以取得疗效.[张仲景学说研究与临床,1985,c4,:27]
  10。本方去附子,治疗邪热内陷因作痞者,名泻心汤。[金匮姜略]
  11.本方去大黄加厚朴、吴茱萸、白术、茵陈、干姜、砂
仁、人参、茯苓、泽泻、川椒、桂枝、巴豆霜,炼蜜丸。治脾积
在胃脘,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或发黄疽,饮食不为饥服,名痞气丸。

  2.痰气痞与饮气痞:痰与饮同源,水湿所聚,稠者为痰,稀者为饮。痰与饮结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清气不得上升,遂可致痞。
   痰气痞有恶心呕吐,苔腻;可用半夏泻心汤化痰消痞

 半夏泻心汤
半夏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黄连3克 红枣12枚 
1.热多寒少以芩、连为主。
2.寒多热少则重用干姜。
3.浊饮上泛重用半夏。
4.若痞证呕甚而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红枣,加枳实、生姜。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半夏12g  黄芩9g  干姜3g  人
参9g   黄连3g  大枣6枚  炙甘草3g
    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 3次。
  (功效)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而不痛。
.  副证:呕吐(干呕),肠鸣,下利,苔白或黄多滑腻,脉象濡或弦。
 {临证加减}
 1..半夏泻心汤治胃脘痛:基本方为半夏、黄连、黄芩、干
姜.潞党参、炙甘草各15g,大枣6枚。寒邪犯胃加良姜、乌
药、吴茱萸、附片各15g;肝胃不和加柴胡、白芍、佛手、枳壳
各15g、香附、陈皮各20g;脾胃虚寒重用干姜至30g,加川椒、
木香、砂仁、焦白术、云苓各工5g;阴虚加石斛20g,天花粉、
玉竹、沙参各15g;瘀血伤络者加五灵脂、白芨、蒲黄各15g,
三七粉l0g(冲服);疼痛明显加木香、川朴、乳香、没药各
15g、玄胡30g;食欲不振加神曲、黑山楂各30g,鸡内金5g;
反酸咖牡蛎、海螵蛸各30g;呕血、便血合黄土汤加黑蒲黄15g,
三七粉(冲服)lOg,仙鹤草、茜草根各20g。每日 1剂,水煎
服:15曰为1个疗程。
  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基本方为法半夏12g,黄芩、
干姜、川楝子、元胡各9g,党参、丹参各15g,黄连3g,大枣4
枚。寒热夹杂型,用基本方;肝胃气滞型,用基本方加柴胡、香
附各9g,白芍12g;肝胃郁热型,用基本方干姜减至3g,黄连
量加至9g,加吴茱萸2g;脾胃虚寒型,用基本方去黄芩,干姜
量加至15g,加香附9g,高良姜6g。兼证,反酸加乌贼骨、瓦
楞子;嘈杂加南沙参、麦门冬;柏油样便加白芨、云南白药;呕吐频作加生姜。
    3.半夏泻心汤治疗老年胃痛。治疗基本方为半夏12g,黄
芩、党参、大枣各lOg,黄连、干姜、甘草各6g。胃痛甚加元
胡、五灵脂;胃脘痞塞加枳实、木香;气血虚弱加黄芪、当归;
腹中肠鸣加防风、白芍;便血加白芨、地榆;脾虚加山药;大便
清稀加葛根、车前子;食滞胃肠加山楂。每剂用水500ml浸泡
10分钟,以武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工5分钟,取药300ml,分次
服完,每日l剂。胃痛消失改用益气健脾理气法善后.工周为1
个疗程,一般服5个疗程可治愈。
    4.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
痞满加枳实、厚朴;恶心呕吐加竹茹、橘皮;大便泄泻加白术、
云苓;便干加生地、麻子仁;胃脘疼痛加元胡;吞酸加乌贼骨、
煅瓦楞;口苦加龙胆草;食少加鸡内金、神曲;乏力加黄芪。每
日工剂,水煎服,8周为工个疗程。
    5.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浅表性胃炎: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
方,若呕酸者加海螵蛸20g,煅瓦楞20g,吴茱萸1.5g;嗳气者.
加旋覆花9g,代赭石24g;热偏盛者,重用芩、连,加地丁草5
寒偏盛者,重用姜、夏;合并十二指肠溃疡、中焦虚寒证候突出
者,加炙黄芪30g,桂枝3g,炒白芍15g。
    6.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窦炎:本方含姜半夏12g,黄连
3g,干姜、炙甘草、黄芩、人参各lOg,大枣6g。热甚重用黄
连、黄芩;寒甚重用于姜;血瘀加延胡索、蒲黄;气滞痰凝加枳
实、白术;泛酸加乌贼骨、白芨。每日1剂,水煎,饭前30分
钟温服。[山东中医杂志,1994,t,,:296~297]
  7.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药用:法半夏、
黄芩各15g,党参20g,干姜、黄连、甘草各5g,白花蛇舌草
30g。肝郁气滞加枳实、香附、白芍、郁金;脾虚肝郁加香附、
云茯苓、白术、砂仁;脾气亏虚加云茯苓、白术、大枣、五爪
龙;脾虚胃热加蒲公英、云茯苓、白术、山栀子。每日1剂,水
煎服。6周为1个疗程。
    8.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基本方为党参、乌贼
骨、丹参各15g,清半夏12g,黄芩、白芨、延胡索各lOg,干
姜、枳实各9g,黄连、炙甘草6g,大枣5枚。内镜观察,溃疡
活动期,表面充血糜烂者去白芨、党参,加蒲公英、薏苡仁,以
增强利湿解毒之功;充血甚者加三棱,以破瘀消肿,加杏仁霜以
补脾胃通舟行水,排脓消肿,并对溃疡病灶的修复愈合有一定作
用;大便潜血阳性者加三七粉,若出血不止,可改用琥珀粉3g,
三七粉6g,用饴糖、白蜜各30g,冲汤吞粉送服,以扶元止血消
肿止痛;幽门管溃疡加苏木;球后溃疡加代赭石;溃疡面积大及
难治性溃疡重用黄芪;对于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见肠腺上皮化
生。加白花蛇舌草、土茯苓,以预防恶变;胃酸多者加煅瓦楞;
胃脘挛急而痛者加白芍;舌苔厚腻加炒神曲。每日工剂,水煎
服,连服15~30天为一疗程。
  9。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黏膜脱垂症:基本方为姜半夏、
黄芩各12g,干姜、炙甘草各6g,党参8g,黄连9g,大枣6枚。
泛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痛甚加元胡、白芍;腹胀加佛手、木
酱`恶心呕吐加苏叶;吐血、黑便加花蕊石、桑白皮。每日l
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lO.半夏泻心汤治疗妊娠恶阻:妊娠恶阻因血虚火旺,肝脾
失调。痰饮气逆所致。故以半夏泻心汤泄热散寒,祛痰降逆,益
脾补正,其效颇佳。前贤对妊娠用药,姜、夏列为禁品,但临证
曾用至15g,未见任何副作用。以半夏12g,干姜lOg,黄连6g,
黄芩lOg,党参lOg,甘草6g、大枣4枚为基本方。火盛重用
芩、连;痰多重用姜、夏;脾不虚去党参,剧吐伤阴党参改为沙
参。服药3—6剂。
    11.半夏泻心汤治疗妊娠恶阻:本方含半夏lOg,黄芩8g,
党参25g,甘草、黄连各5g,大枣4枚。呕吐黄水、头晕、心
烦、苔黄腻者加竹茹15g。水煎服,每日1剂。饮食清淡,少食
多餐,忌肥甘厚味之品。[黑龙江中医药,1988,tl,:34]   
    1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神经紊乱综合征;治疗组基本方为姜
半夏6~12g,干姜6~10g,黄连3—6g,黄芩6~10g,党参10
-15g,厚朴lOg,枳实lOg,莪术10—15g,生姜30g,大枣5
枚。每日1剂,水煎服。嗳气、呃逆加降香lOg,代赭石15—
30g,泛酸加浙贝母(打碎)lOg,乌贼骨工5g;胃寒加吴茱萸6g
—15g;胃热、便干、口臭,去干姜、党参、加大黄lO—15g,
生牡蛎(先下)30g.[国医论坛,1997,t4,:10]
    1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证属肝郁胃热者加
丹皮、青皮、栀子炭;气血虚者加黄芪、白术、当归;胃阴亏者
加沙参、玉竹、生地。结果:止血时间为3—6天,平均4.3天。
[湖北中医杂志,1987,(3);22]
    14.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贲门痉挛2:以半夏泻心汤加旋覆
花、代赭石为基本方治疗。胸痛加延胡索、桃仁;呕吐加竹茹、
茯苓;精神抑郁加柴胡、香附;阴亏去干姜、党参加南沙参、麦
冬;便秘加大黄。
    15.本方去人参,再加甘草。治心下痞硬,肠鸣,下利频
作,完谷不化,干呕心烦者,名甘草泻心汤。
    16。本方加生姜。治心不痞硬,按之不痛,干噫食臭,肠鸣
下利,名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17.本方去黄芩加桂枝。治上热中寒,症见伤寒,胸中有
热,胃中有寒。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虽然相
差一味药,后者半夏辛开散痞为主药.因此,功用与主治也有很
大差异,名黄连汤.[伤寒论]
  18.本方去黄芩、大枣,加枳实、厚朴、麦芽、白术、茯
苓,蒸饼糊丸。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所致之心下痞,不欲饮
童,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者,名枳实消
痞丸。[兰室秘藏]
  19。本方去大枣;治心经实热,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
呕,腹中雷鸣等,名泻心汤。[三因方]
  .20.本方去大枣,加桂心二两。治上焦虚寒,肠鸣下利,心
下痞坚,名删繁半夏泻心汤。

   饮气痞有肠鸣,苔薄白。;可选生姜泻心汤散饮消痞。

   生姜泻心汤
 生姜12克 炙甘草9克 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12克 黄连3克 红枣12枚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生姜12g  甘草9g  黄连3g  人
参9g  黄芩9g  干姜3g  半夏9g  大枣12枚
   上8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3次。
  (功效)和胃降逆,行水消痞。
  (主治)
   主证:心下痞硬,按之不痛,胁下有水气,心烦,干噫食臭,肠鸣下利。
    副证: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与半夏泻心汤证相似。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如见小便不利,亦可酌加茯苓、猪苓、泽泻、车
前子之属,以淡渗利水。
    2。本方加炒山楂、鸡内金、炒谷芽治慢性胃肠炎之脾胃虚
寒者,症见腹痞满,肠鸣亢进,完谷不化,嗳腐吞酸,或心烦不
安,胃气上逆者。
    3。一老妇,素弱,停食,时发嗳气,慢慢欲呕,胃脘水响
而微利,以本方加木香、莱菔子、砂仁、姜汁一小杯,有良效。
    4。生姜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偏热者减姜、夏;偏寒者减
芩、连。认为本方证既有胃虚食滞之干噫食臭。又有水饮下趋之
腹中雷鸣下利。与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中有异。[浙江中医
杂志,1988,(2):75]
    5.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不全性梗阻:本方用生姜、干
姜、黄芩、党参、厚朴各lOg。法半夏12g,黄连5g,炙甘草、
制大黄各6g.寒盛酌减黄芩、黄连,加吴茱萸、高良姜,热盛
酌减干姜,加蒲公英;气滞加枳壳、木香;呕吐酸臭加焦六曲、
炒谷芽、炒麦芽;吐痰涎加桂枝、茯苓;泛酸加海螵蛸、浙贝
母;便秘制大黄易生大黄。每日工剂水煎分3—4次服,5日为1
疗程。用l一2个疗程。[江苏中医,1997,c6,:16]
    6。关于三泻心汤在六经辨证的归属:文中不同意将生姜、
半夏、甘草之泻心汤之方列在《伤寒论》太阳篇而为太阳病方,
和以生姜泻心汤为太阳病方,甘草泻心汤为阳明病方,半夏泻心
汤为少阳病方分类方法。认为三方都是少阳并太阳病方。半夏泻
心汤证以呕逆较著,生姜泻心汤证以干噫食臭较著,甘草泻心汤
证以完谷不化,下利较著。三方中黄连均宜轻用,干姜则宜重
用;三方均以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为主药,不可变易。[浙江
中医杂志,1964,(3):8--9]
  7。本方去黄芩、大枣,加枳实、厚朴、麦芽,白术、茯苓蒸饼
糊丸,治心下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者,枳实消痞丸。

  3.客气上逆痞:伤寒、中风,表不解而误用下法,胃中空虚,客气上逆,心下痞硬,若误认心下痞硬为下之不尽,继而再下,则痞更甚。心烦不安,坐卧不宁是其特点。治宜缓急消痞,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12克 黄芩9克 半夏12克 红枣12克 黄连3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2g  黄芩9g  干姜9g
半夏9g  黄连3g  人参9g  大枣12枚
  上7味,以水2000m1,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
温服200ml,每日3次。
    注:赵开美本《伤寒论》中,本方无人参。林亿等认为:
。其方必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据《金匮要
略》、《千金方》、<<外台秘要》本方均有人参。再者,半夏泻心
汤、生姜泻心汤均有人参,故本方应有人参。
   (功效)补中益气,消痞降逆。
   (主治)
.  主证:心下痞满而硬,按之濡软,腹中雷鸣,下利频作,完
谷不化,干呕心烦.
  副证: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亦与半夏泻心汤相似。
   (临证加减}
  1。本方甘草之用量:一般多为15g以上,若用其治疗溃疡
病,或兼有便秘者,可用至30~45g。
   2。甘草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症见反复发作的腹痛,
尤以左下腹、脐周痛为多见,伴腹胀、肠鸣、泄泻,泄泻多在餐
后出现,部分患者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
均排除器质病变。药用炙甘草、法半夏各12g,干姜、大枣各
10g,黄连5g,党参、白芍各20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
4~6周。[新中医,1994,t9,:25]
    3。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药用炙甘草9—15g,半夏
12g,干姜、黄连各6g,黄芩、党参各9g,大枣5枚。每日l
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3—7剂。 
    4。甘草泻心汤合重剂板蓝根治疗狐惑病远期疗效:病情反
复发作7—20余次。①急性发作期:肌肉注射100%板蓝根注射
液4ml,或口服板蓝根冲剂lO--20g,均每日2次,5-10日为1
个疗程;甘草泻心汤(用生甘草)随证化裁。肌肤糜烂、溃疡
者,先用板蓝根30一lOOg煎水冲洗患处,再撒溃疡粉(黄芩、
黄柏各lOg,冰片、硼砂各3g,外阴糜烂加苦参)外敷。②缓解
期:每间隔10-20日或出现急性发作征兆时口服板蓝根冲剂10
—20g,每日2次,3—5日为1个疗程;或用板蓝根30~60g煎
水代茶饮。同时兼服补中益气丸或金匮肾气丸,每日2次,每次
2丸,3—5日为1个疗程。
    5.狐惑病治疗经验: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狐惑病(即
白塞氏综合征)。取得肯定疗效。如病人食欲不佳加佩兰;咽喉
溃疡加升麻、犀角;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目赤加赤芍、夜明
砂;口鼻出气灼热加石膏、知母,胸胁满痛加柴胡;湿偏盛者加
赤茯苓、木通;热偏盛者以生姜易干姜;便秘加酒制大黄;五心
烦热加胡黄连。同时,用《金匮要略》苦参汤外洗,雄黄散烧熏
肛门。[中医杂志,1963,(u):93
    6。加味狐惑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本方用生甘草、生黄芪、
白僵蚕、生地黄、云苓皮各30g,黄连8g,炮姜、儿茶各6g,
元胡、柴胡、黄芩各15g,清半夏12g,红花lOg,生姜3片,
大枣5枚。外阴溃疡重加龙胆草;眼色素膜炎加菊花、青葙子;
结节性红斑减炮姜量,加丹皮、茜草、穿山甲、川牛膝;针刺皮
炎及痤疮样结节加金银花、蒲公英。每日工剂,水煎服。工一2
个月后改丸剂,再服4-5个月。治疗前用激素者可逐渐减量。
    7.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
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经常引起失明的眼色素膜炎为特
点的症候群。类似结节性红斑的皮肤血管炎、脑膜疾患都可成为
本病综合征一部分。基本方为黄芩15g,黄连lOg,干姜15g,
半夏20g,人参lOg,大枣15g,生甘草lOg.水煎服,每日2次
服用。偏湿热者,加佩兰15g,升麻6g,葛根15g,蝉蜕12g;
偏血瘀者,加生地20g,丹皮20g,当归25g;合并感染加连翘
15g,石膏20g,银花20g,青黛12g。功能为清热解毒,益气化
湿。本病为湿热内蕴,毒火熏蒸,津伤正虚所致。应用本方可解
毒为主,益气为辅,随证加减之.LR宁中医杂志,1992,clo,:ss]
’  8。甘草泻心汤治疗药物过敏:药用生甘草40g,黄芩20g,
干姜6g,黄连6g,清半夏6g,泽泻lOg。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因服磺胺类、解热止痛类药物过敏所致咽喉、龟头糜烂者。
.  9.甘草泻心汤治疗药物过敏反应:甘草泻心汤为张仲景方,
由甘草、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党参、大枣七味药物组成。
近两年用该方内服、外洗。病例由磺胺过敏,四环素过敏反应引
起的皮肤黏膜皮疹,外阴龟头糜烂的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心下痞一症,其病机总以脾胃气机升降不和所致。常见于伤寒误下,或内伤脾胃,治法重在辛开苦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中气枢转,痞症自消。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此而错用,多致误人。”

展开剩余内容  心下痞,是指心下胃脘部满闷不舒的症状。 (伤寒论)云: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又云:“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说明心下痞是脾胃气机失调而形成的痞塞症。

  常见证候    
  热痞: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或见吐衄,小便黄赤,舌苔薄黄,其脉关上浮。
  寒热痞:心下痞,按之濡,兼见恶寒,汗出,舌苔薄白,其脉浮弱或数。
  痰气痞: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头晕目昏,大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滑。
  饮气痞:心下痞满,纳少不馨,干噫食臭,腹中作响,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沉弱。
  客气上逆痞:心下痞,心烦不安,干呕食少,或兼下利,舌苔薄白,脉略弦。

  1.热痞与寒热痞:痞症多由太阳病叠经误下,脾胃受伤,遂使客气上逆,阻塞心下所致。
   热痞有心烦口渴,溲赤,苔黄之热证可寻;治宜泄热消痞,方选大黄黄连泻心汤

泻心汤
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金匮要略》)  犬黄二两(6g)  。黄连一两(9女)  黄芩一两
(9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笔升,顿服之。功用:泻火解毒,燥湿泄痞。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症见吐血、衄血等;或湿热内蕴而成黄疸,见有胸痞烦热;或积
热上冲而致目赤且肿,口舌生疮;或外科疮疡,见有心胸烦热,大便于结等。
  本方与黄连解毒汤同为泻火解毒之方,其不同点在于本方有大黄导热下行,釜底抽
薪,加强泻火泄热之功,所谓“以泻代清”;黄连解毒汤是泻火以解热毒,侧重于导泻
三焦火热下行,而无泻下作用。

   寒热痞除有热扰心下而见痞症外,必兼恶寒汗出之阳虚证;治宜清热扶阳消痞,方选附子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炮附子5克(包)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6g  黄连3g  黄芩3g  附子3g
  上3味,制法同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单煎取汁,兑之温服。
  (功效)清热泄痞,扶阳固表。
  (主治]    .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不痛,恶寒汗出。
  副证:脉沉细,舌质淡,苔薄黄。
  注:临证应用,本方证除心下痞满,恶寒汗出之外,尚有时
出现心烦不宁,四肢冷,便秘,溲赤,苔灰黄相杂等症。医者宜多思之。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兼见痰热结于心下者,酌加黄连、陈胆星,全瓜蒌。    ,
    2.慢性痢疾,寒热错杂者,本方合白头翁汤加赤石脂。 
    3.慢性结肠炎,寒热交结,兼见脾虚者,酌加党参、白术、
茯苓健脾之味或合黄土汤。
    4.附子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若腹胀痛甚窜两胁者,加
醋柴胡,炒枳壳;呕恶不能食者,加佛手,白蔻仁;气短无力
者,加炒山药,炙黄芪;大便软者,易生大黄为熟大黄;若有表
证则先解表。
  5。附子泻心汤治疗神经性头痛:用本方收到较好效果。认
为应用附子泻心汤必须掌握恶寒、自汗出,舌质淡胖、苔黄厚或
厚腻且润,色必晦暗无光,脉濡数或洪数,重按无力等临床措征。
    6。大黄附子泻心汤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用生大黄、附子
(另包煎透)、黄芩、干姜各lOg,半夏、木通、白芷各12g,茵
陈、干姜各lOg,川芎各15g,滑石30g,黄连6g。随症加减'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云南中医药杂志,1995,f3,:30-31]
    7.附子泻心汤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病者表现为面
色咣白畏寒肢冷,溺清,大便秘结,腹胀满,恶心吐,舌苔厚腻,
口有氨味,血肌酐、尿素氮皆高于正常值1至数倍。用此方附子
温助肾阳,三黄清泄热毒,加一些活血祛瘀之品如桃仁、赤芍、
丹参等,不少病例取得良好疗效。[中国中医药学报,1994,c2,:3]    .
  8。五泻心汤治疗外感引起腹泻:本组病例分五型,分别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防风、芥穗、苏叶、大枣;附子泻心汤加桂
枝、党参、生姜、生草;生姜泻心汤加川朴、白术、茯苓;半夏
泻心汤加藿香、草蔻、陈皮、麦芽;甘草泻心汤加党参、升麻、
柴胡、白术。患者泄泻止,痞满除,饮食增加,发热恶寒消失者
为痊愈。[国医论坛1987,c2,;24]
   9.附子泻心汤的理论与临床:用附子泻心汤治疗证属胃热
炽盛,全身阳虚的十二指肠球部溃并发出血和慢性胃炎,及本虚
标实、寒热相兼的顽固性盗汗症,均取得疗效。熊氏认为胃热与
阳虚的证候可不尽相同,但均可以用附子泻心汤取得疗效,说明
20C方的运用是颇为广泛的,同时指出临床上有时不一定严格按原
方的煎服法,或取附子先煎,或取三黄煎煮时间短一些,也同样
可以取得疗效.[张仲景学说研究与临床,1985,c4,:27]
  10。本方去附子,治疗邪热内陷因作痞者,名泻心汤。[金匮姜略]
  11.本方去大黄加厚朴、吴茱萸、白术、茵陈、干姜、砂
仁、人参、茯苓、泽泻、川椒、桂枝、巴豆霜,炼蜜丸。治脾积
在胃脘,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或发黄疽,饮食不为饥服,名痞气丸。

  2.痰气痞与饮气痞:痰与饮同源,水湿所聚,稠者为痰,稀者为饮。痰与饮结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清气不得上升,遂可致痞。
   痰气痞有恶心呕吐,苔腻;可用半夏泻心汤化痰消痞

 半夏泻心汤
半夏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黄连3克 红枣12枚 
1.热多寒少以芩、连为主。
2.寒多热少则重用干姜。
3.浊饮上泛重用半夏。
4.若痞证呕甚而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红枣,加枳实、生姜。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半夏12g  黄芩9g  干姜3g  人
参9g   黄连3g  大枣6枚  炙甘草3g
    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 3次。
  (功效)辛开苦降,和胃降逆,开结除痞。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按之柔软而不痛。
.  副证:呕吐(干呕),肠鸣,下利,苔白或黄多滑腻,脉象濡或弦。
 {临证加减}
 1..半夏泻心汤治胃脘痛:基本方为半夏、黄连、黄芩、干
姜.潞党参、炙甘草各15g,大枣6枚。寒邪犯胃加良姜、乌
药、吴茱萸、附片各15g;肝胃不和加柴胡、白芍、佛手、枳壳
各15g、香附、陈皮各20g;脾胃虚寒重用干姜至30g,加川椒、
木香、砂仁、焦白术、云苓各工5g;阴虚加石斛20g,天花粉、
玉竹、沙参各15g;瘀血伤络者加五灵脂、白芨、蒲黄各15g,
三七粉l0g(冲服);疼痛明显加木香、川朴、乳香、没药各
15g、玄胡30g;食欲不振加神曲、黑山楂各30g,鸡内金5g;
反酸咖牡蛎、海螵蛸各30g;呕血、便血合黄土汤加黑蒲黄15g,
三七粉(冲服)lOg,仙鹤草、茜草根各20g。每日 1剂,水煎
服:15曰为1个疗程。
  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脘痛:基本方为法半夏12g,黄芩、
干姜、川楝子、元胡各9g,党参、丹参各15g,黄连3g,大枣4
枚。寒热夹杂型,用基本方;肝胃气滞型,用基本方加柴胡、香
附各9g,白芍12g;肝胃郁热型,用基本方干姜减至3g,黄连
量加至9g,加吴茱萸2g;脾胃虚寒型,用基本方去黄芩,干姜
量加至15g,加香附9g,高良姜6g。兼证,反酸加乌贼骨、瓦
楞子;嘈杂加南沙参、麦门冬;柏油样便加白芨、云南白药;呕吐频作加生姜。
    3.半夏泻心汤治疗老年胃痛。治疗基本方为半夏12g,黄
芩、党参、大枣各lOg,黄连、干姜、甘草各6g。胃痛甚加元
胡、五灵脂;胃脘痞塞加枳实、木香;气血虚弱加黄芪、当归;
腹中肠鸣加防风、白芍;便血加白芨、地榆;脾虚加山药;大便
清稀加葛根、车前子;食滞胃肠加山楂。每剂用水500ml浸泡
10分钟,以武火煎开后改用文火煎工5分钟,取药300ml,分次
服完,每日l剂。胃痛消失改用益气健脾理气法善后.工周为1
个疗程,一般服5个疗程可治愈。
    4.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
痞满加枳实、厚朴;恶心呕吐加竹茹、橘皮;大便泄泻加白术、
云苓;便干加生地、麻子仁;胃脘疼痛加元胡;吞酸加乌贼骨、
煅瓦楞;口苦加龙胆草;食少加鸡内金、神曲;乏力加黄芪。每
日工剂,水煎服,8周为工个疗程。
    5.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浅表性胃炎: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
方,若呕酸者加海螵蛸20g,煅瓦楞20g,吴茱萸1.5g;嗳气者.
加旋覆花9g,代赭石24g;热偏盛者,重用芩、连,加地丁草5
寒偏盛者,重用姜、夏;合并十二指肠溃疡、中焦虚寒证候突出
者,加炙黄芪30g,桂枝3g,炒白芍15g。
    6.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窦炎:本方含姜半夏12g,黄连
3g,干姜、炙甘草、黄芩、人参各lOg,大枣6g。热甚重用黄
连、黄芩;寒甚重用于姜;血瘀加延胡索、蒲黄;气滞痰凝加枳
实、白术;泛酸加乌贼骨、白芨。每日1剂,水煎,饭前30分
钟温服。[山东中医杂志,1994,t,,:296~297]
  7.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药用:法半夏、
黄芩各15g,党参20g,干姜、黄连、甘草各5g,白花蛇舌草
30g。肝郁气滞加枳实、香附、白芍、郁金;脾虚肝郁加香附、
云茯苓、白术、砂仁;脾气亏虚加云茯苓、白术、大枣、五爪
龙;脾虚胃热加蒲公英、云茯苓、白术、山栀子。每日1剂,水
煎服。6周为1个疗程。
    8.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基本方为党参、乌贼
骨、丹参各15g,清半夏12g,黄芩、白芨、延胡索各lOg,干
姜、枳实各9g,黄连、炙甘草6g,大枣5枚。内镜观察,溃疡
活动期,表面充血糜烂者去白芨、党参,加蒲公英、薏苡仁,以
增强利湿解毒之功;充血甚者加三棱,以破瘀消肿,加杏仁霜以
补脾胃通舟行水,排脓消肿,并对溃疡病灶的修复愈合有一定作
用;大便潜血阳性者加三七粉,若出血不止,可改用琥珀粉3g,
三七粉6g,用饴糖、白蜜各30g,冲汤吞粉送服,以扶元止血消
肿止痛;幽门管溃疡加苏木;球后溃疡加代赭石;溃疡面积大及
难治性溃疡重用黄芪;对于胃黏膜活检病理检查,见肠腺上皮化
生。加白花蛇舌草、土茯苓,以预防恶变;胃酸多者加煅瓦楞;
胃脘挛急而痛者加白芍;舌苔厚腻加炒神曲。每日工剂,水煎
服,连服15~30天为一疗程。
  9。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黏膜脱垂症:基本方为姜半夏、
黄芩各12g,干姜、炙甘草各6g,党参8g,黄连9g,大枣6枚。
泛酸加吴茱萸、煅瓦楞子;痛甚加元胡、白芍;腹胀加佛手、木
酱`恶心呕吐加苏叶;吐血、黑便加花蕊石、桑白皮。每日l
剂,水煎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lO.半夏泻心汤治疗妊娠恶阻:妊娠恶阻因血虚火旺,肝脾
失调。痰饮气逆所致。故以半夏泻心汤泄热散寒,祛痰降逆,益
脾补正,其效颇佳。前贤对妊娠用药,姜、夏列为禁品,但临证
曾用至15g,未见任何副作用。以半夏12g,干姜lOg,黄连6g,
黄芩lOg,党参lOg,甘草6g、大枣4枚为基本方。火盛重用
芩、连;痰多重用姜、夏;脾不虚去党参,剧吐伤阴党参改为沙
参。服药3—6剂。
    11.半夏泻心汤治疗妊娠恶阻:本方含半夏lOg,黄芩8g,
党参25g,甘草、黄连各5g,大枣4枚。呕吐黄水、头晕、心
烦、苔黄腻者加竹茹15g。水煎服,每日1剂。饮食清淡,少食
多餐,忌肥甘厚味之品。[黑龙江中医药,1988,tl,:34]   
    12。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神经紊乱综合征;治疗组基本方为姜
半夏6~12g,干姜6~10g,黄连3—6g,黄芩6~10g,党参10
-15g,厚朴lOg,枳实lOg,莪术10—15g,生姜30g,大枣5
枚。每日1剂,水煎服。嗳气、呃逆加降香lOg,代赭石15—
30g,泛酸加浙贝母(打碎)lOg,乌贼骨工5g;胃寒加吴茱萸6g
—15g;胃热、便干、口臭,去干姜、党参、加大黄lO—15g,
生牡蛎(先下)30g.[国医论坛,1997,t4,:10]
    13.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证属肝郁胃热者加
丹皮、青皮、栀子炭;气血虚者加黄芪、白术、当归;胃阴亏者
加沙参、玉竹、生地。结果:止血时间为3—6天,平均4.3天。
[湖北中医杂志,1987,(3);22]
    14.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贲门痉挛2:以半夏泻心汤加旋覆
花、代赭石为基本方治疗。胸痛加延胡索、桃仁;呕吐加竹茹、
茯苓;精神抑郁加柴胡、香附;阴亏去干姜、党参加南沙参、麦
冬;便秘加大黄。
    15.本方去人参,再加甘草。治心下痞硬,肠鸣,下利频
作,完谷不化,干呕心烦者,名甘草泻心汤。
    16。本方加生姜。治心不痞硬,按之不痛,干噫食臭,肠鸣
下利,名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17.本方去黄芩加桂枝。治上热中寒,症见伤寒,胸中有
热,胃中有寒。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与半夏泻心汤虽然相
差一味药,后者半夏辛开散痞为主药.因此,功用与主治也有很
大差异,名黄连汤.[伤寒论]
  18.本方去黄芩、大枣,加枳实、厚朴、麦芽、白术、茯
苓,蒸饼糊丸。治脾胃虚弱,寒热互结所致之心下痞,不欲饮
童,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者,名枳实消
痞丸。[兰室秘藏]
  19。本方去大枣;治心经实热,心下痞满,身重发热,干
呕,腹中雷鸣等,名泻心汤。[三因方]
  .20.本方去大枣,加桂心二两。治上焦虚寒,肠鸣下利,心
下痞坚,名删繁半夏泻心汤。

   饮气痞有肠鸣,苔薄白。;可选生姜泻心汤散饮消痞。

   生姜泻心汤
 生姜12克 炙甘草9克 人参9克 干姜3克 黄芩9克 半夏12克 黄连3克 红枣12枚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生姜12g  甘草9g  黄连3g  人
参9g  黄芩9g  干姜3g  半夏9g  大枣12枚
   上8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3次。
  (功效)和胃降逆,行水消痞。
  (主治)
   主证:心下痞硬,按之不痛,胁下有水气,心烦,干噫食臭,肠鸣下利。
    副证: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与半夏泻心汤证相似。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如见小便不利,亦可酌加茯苓、猪苓、泽泻、车
前子之属,以淡渗利水。
    2。本方加炒山楂、鸡内金、炒谷芽治慢性胃肠炎之脾胃虚
寒者,症见腹痞满,肠鸣亢进,完谷不化,嗳腐吞酸,或心烦不
安,胃气上逆者。
    3。一老妇,素弱,停食,时发嗳气,慢慢欲呕,胃脘水响
而微利,以本方加木香、莱菔子、砂仁、姜汁一小杯,有良效。
    4。生姜泻心汤治疗心下痞证:偏热者减姜、夏;偏寒者减
芩、连。认为本方证既有胃虚食滞之干噫食臭。又有水饮下趋之
腹中雷鸣下利。与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中有异。[浙江中医
杂志,1988,(2):75]
    5.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不全性梗阻:本方用生姜、干
姜、黄芩、党参、厚朴各lOg。法半夏12g,黄连5g,炙甘草、
制大黄各6g.寒盛酌减黄芩、黄连,加吴茱萸、高良姜,热盛
酌减干姜,加蒲公英;气滞加枳壳、木香;呕吐酸臭加焦六曲、
炒谷芽、炒麦芽;吐痰涎加桂枝、茯苓;泛酸加海螵蛸、浙贝
母;便秘制大黄易生大黄。每日工剂水煎分3—4次服,5日为1
疗程。用l一2个疗程。[江苏中医,1997,c6,:16]
    6。关于三泻心汤在六经辨证的归属:文中不同意将生姜、
半夏、甘草之泻心汤之方列在《伤寒论》太阳篇而为太阳病方,
和以生姜泻心汤为太阳病方,甘草泻心汤为阳明病方,半夏泻心
汤为少阳病方分类方法。认为三方都是少阳并太阳病方。半夏泻
心汤证以呕逆较著,生姜泻心汤证以干噫食臭较著,甘草泻心汤
证以完谷不化,下利较著。三方中黄连均宜轻用,干姜则宜重
用;三方均以黄芩、黄连、干姜、半夏为主药,不可变易。[浙江
中医杂志,1964,(3):8--9]
  7。本方去黄芩、大枣,加枳实、厚朴、麦芽,白术、茯苓蒸饼
糊丸,治心下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者,枳实消痞丸。

  3.客气上逆痞:伤寒、中风,表不解而误用下法,胃中空虚,客气上逆,心下痞硬,若误认心下痞硬为下之不尽,继而再下,则痞更甚。心烦不安,坐卧不宁是其特点。治宜缓急消痞,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12克 黄芩9克 半夏12克 红枣12克 黄连3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2g  黄芩9g  干姜9g
半夏9g  黄连3g  人参9g  大枣12枚
  上7味,以水2000m1,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
温服200ml,每日3次。
    注:赵开美本《伤寒论》中,本方无人参。林亿等认为:
。其方必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据《金匮要
略》、《千金方》、<<外台秘要》本方均有人参。再者,半夏泻心
汤、生姜泻心汤均有人参,故本方应有人参。
   (功效)补中益气,消痞降逆。
   (主治)
.  主证:心下痞满而硬,按之濡软,腹中雷鸣,下利频作,完
谷不化,干呕心烦.
  副证: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亦与半夏泻心汤相似。
   (临证加减}
  1。本方甘草之用量:一般多为15g以上,若用其治疗溃疡
病,或兼有便秘者,可用至30~45g。
   2。甘草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症见反复发作的腹痛,
尤以左下腹、脐周痛为多见,伴腹胀、肠鸣、泄泻,泄泻多在餐
后出现,部分患者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
均排除器质病变。药用炙甘草、法半夏各12g,干姜、大枣各
10g,黄连5g,党参、白芍各20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
4~6周。[新中医,1994,t9,:25]
    3。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药用炙甘草9—15g,半夏
12g,干姜、黄连各6g,黄芩、党参各9g,大枣5枚。每日l
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3—7剂。 
    4。甘草泻心汤合重剂板蓝根治疗狐惑病远期疗效:病情反
复发作7—20余次。①急性发作期:肌肉注射100%板蓝根注射
液4ml,或口服板蓝根冲剂lO--20g,均每日2次,5-10日为1
个疗程;甘草泻心汤(用生甘草)随证化裁。肌肤糜烂、溃疡
者,先用板蓝根30一lOOg煎水冲洗患处,再撒溃疡粉(黄芩、
黄柏各lOg,冰片、硼砂各3g,外阴糜烂加苦参)外敷。②缓解
期:每间隔10-20日或出现急性发作征兆时口服板蓝根冲剂10
—20g,每日2次,3—5日为1个疗程;或用板蓝根30~60g煎
水代茶饮。同时兼服补中益气丸或金匮肾气丸,每日2次,每次
2丸,3—5日为1个疗程。
    5.狐惑病治疗经验: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治疗狐惑病(即
白塞氏综合征)。取得肯定疗效。如病人食欲不佳加佩兰;咽喉
溃疡加升麻、犀角;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目赤加赤芍、夜明
砂;口鼻出气灼热加石膏、知母,胸胁满痛加柴胡;湿偏盛者加
赤茯苓、木通;热偏盛者以生姜易干姜;便秘加酒制大黄;五心
烦热加胡黄连。同时,用《金匮要略》苦参汤外洗,雄黄散烧熏
肛门。[中医杂志,1963,(u):93
    6。加味狐惑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本方用生甘草、生黄芪、
白僵蚕、生地黄、云苓皮各30g,黄连8g,炮姜、儿茶各6g,
元胡、柴胡、黄芩各15g,清半夏12g,红花lOg,生姜3片,
大枣5枚。外阴溃疡重加龙胆草;眼色素膜炎加菊花、青葙子;
结节性红斑减炮姜量,加丹皮、茜草、穿山甲、川牛膝;针刺皮
炎及痤疮样结节加金银花、蒲公英。每日工剂,水煎服。工一2
个月后改丸剂,再服4-5个月。治疗前用激素者可逐渐减量。
    7.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
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经常引起失明的眼色素膜炎为特
点的症候群。类似结节性红斑的皮肤血管炎、脑膜疾患都可成为
本病综合征一部分。基本方为黄芩15g,黄连lOg,干姜15g,
半夏20g,人参lOg,大枣15g,生甘草lOg.水煎服,每日2次
服用。偏湿热者,加佩兰15g,升麻6g,葛根15g,蝉蜕12g;
偏血瘀者,加生地20g,丹皮20g,当归25g;合并感染加连翘
15g,石膏20g,银花20g,青黛12g。功能为清热解毒,益气化
湿。本病为湿热内蕴,毒火熏蒸,津伤正虚所致。应用本方可解
毒为主,益气为辅,随证加减之.LR宁中医杂志,1992,clo,:ss]
’  8。甘草泻心汤治疗药物过敏:药用生甘草40g,黄芩20g,
干姜6g,黄连6g,清半夏6g,泽泻lOg。每日1剂,水煎服。
治疗因服磺胺类、解热止痛类药物过敏所致咽喉、龟头糜烂者。
.  9.甘草泻心汤治疗药物过敏反应:甘草泻心汤为张仲景方,
由甘草、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党参、大枣七味药物组成。
近两年用该方内服、外洗。病例由磺胺过敏,四环素过敏反应引
起的皮肤黏膜皮疹,外阴龟头糜烂的病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心下痞一症,其病机总以脾胃气机升降不和所致。常见于伤寒误下,或内伤脾胃,治法重在辛开苦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中气枢转,痞症自消。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此而错用,多致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