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六)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火帝养生_WSH 2021-06-17

《伤寒论》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各三两。

这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取了半夏泻心汤里的四味药,也就是说,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使用加减过程中,我们是可心去半夏、甘草和大枣的。

《伤寒论》第155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汁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炮附子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这个条辨提示我们,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是可以加附子,可以加大黄的。只是我们看到半夏与附子在一起使用,看起来有点不舒服。只要需要,就可以加,如果大便不通,就加大黄。

我们读这些方剂,主要就是打开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明白,每一张经方或者是时方,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只要明白这些方剂是怎么来的,明白这些方剂能起什么作用,明白方剂里的每一味药是起什么作用的。我们在临床上就可以灵活加减。只要临床需要,就可以变通。

我们知道有五个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这五个泻心汤很多人都记不得,因为平常常用的就是半夏泻心汤。说白了,就是半夏泻心汤的加减,张仲景这样用,就是告诉我们在临床上应该如何用方子,如何来加减,也就是对半夏泻心汤的灵活运用。

我们对些泻心汤鉴别,更多的是享受这个鉴别的过程,不是记住鉴别的结果,这处鉴别的过程对我们的临床思维是有用的。鉴别的结果,即使是背下去,对我们的临床帮助都是有限的。

我们在学习,不同方子之间的鉴别,这个鉴别的过程,是对我们学会方剂药物加减的一个重要过程。比如说,为什么由半夏泻心汤加减到甘草泻心汤,为什么由半夏泻心汤能加减成生姜泻心汤,怎么加减的,为什么要这样加减。

我们学的是这个方式,学的是这个方法,而不是别人加减出来了,告诉你一二三,你背下去结果,会考试就行了,或者说去应付考试就行了。这个结果对我们临床的帮助是很有限的,而过程对我们的帮助很大。

下面我们把五个泻汤方组成列出来进行比较: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甘草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甘草、大枣。(重用甘草)

生姜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生姜、大枣、人参。(重用生姜)

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黄连汤:     半夏、黄连、桂枝、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黄芩汤:     半夏、桂枝、黄芩、干姜、甘草、大枣、人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