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沧江园,看临沧非物质文化遗产巨大成就展示

 行走与写作 2019-06-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是人类创造力的表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6月8日至9日,临沧市2019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沧江园举办。

走进沧江园,就可以看到临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巨大成就。

彝、  佤、傣、拉祜、布朗、德昂等23个勤劳淳朴的少数民族,居住在临沧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

临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闪耀着独特的民族魅力。

目前国家级的非遗项目6项:⒈耿马芒团和永德芒石寨《傣族手工造纸技艺》⒉凤庆县的《滇红茶制作技艺》⒊临翔区的《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⒋双江县的《布朗族蜂桶鼓舞》⒌沧源县的《佤族木鼓舞》⒍沧源县《佤族神话司岗里》。

省级非遗项目29项:⒈耿马《傣绷文》⒉云县《彝族关龙调》⒊耿马《傣族白象、马鹿舞》⒋《佤族甩发舞》⒌《葫芦笙舞》(拉祜族)⒍《葫芦笙舞》(彝族俐侎人)⒎《打歌》彝族(香堂人)⒏《阿数瑟》⒐《云州唢呐乐》⒑凤庆县《滇剧》⒒《打陀螺》(东等佤族鸡枞陀螺)⒓《普洱茶传统制作工艺》⒔《傣族传统制陶技艺》⒕《布朗族传统纺织技艺》⒖《佤族木雕制作技艺》⒗《陶器制作技艺》⒘《傣族刺绣》⒙《傣族漆器制作技艺》⒚《云县鸡肉米线》(米线烹制技艺)⒛《彝族服饰》(俐侎人)21.《德昂族服饰》22.《佤族农耕习俗》23.拉祜族“搭桥节”24.《彝族朝山会》25.《翁丁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6.《丁来佤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7.《大南直布朗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8.《滚乃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29.《临翔区南美乡南愣田村拉祜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

       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为提升“非遗”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代传承,展现了临沧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关注和好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