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字真言之“允执厥中”

 默凯 2019-06-09

十六字真言之“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有些地方又作“永执其中”,这种把“允”字改成“永”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意,把“允执厥中”里最重要的部分篡改了,“允”是诚信、真诚的意思,如果把它写成“永”,就没了诚信和诚恳的意思了。在这四个字里面包含着一种态度和一种方法,一种态度是“允”真诚的、诚恳的态度,一种方法是“中”,中正、中道。“允执厥中”翻译过来就是:一定要用诚恳的态度把握住事物的中正之道,不偏不倚,才能够治理好国家。

“允执厥中”是儒家学派的精髓,是《中庸》的核心与纲领,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中庸理解成折中主义,把坚守中庸之道的人理解成好也不说坏也不说的老好人,把一些明哲保身、处事圆滑的人理解成中庸之人,这是对中庸之道的侮辱和践踏,对传统文化的歪曲和误解。这种对中庸的误解和歪曲贻害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几千年来总在社会动荡的时候一些所谓的有识之士就把社会衰退的责任推在孔子的身上。

什么叫“中庸”?子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并不是整天一副好脾气,嘻嘻哈哈,和颜悦色,一片和气,时时充当和事佬就叫中庸,中庸也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左右摇摆,丧失立场。中庸是喜怒哀乐未发,就算发了也有一定的尺度而且切中要害,点点到位中肯,态度真诚感人。

十六字真言之“允执厥中”

“允执厥中”也是道家参道修行的重要行为,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抱元守一就是恪守中道。他是十六字真言的最后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他是前三句的一个总结,是践行前三句里每一句应该具备的态度,“道心惟微”,面对微妙的“道心”我们要有允执厥中的态度,“人心惟危”,面对危险的不定的人心,我们也要保持“允执厥中”的态度,“惟精惟一”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物、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要采取允执厥中的态度。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解读一下“允执厥中”和前三句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允执厥中”和“人心惟危”。“人心”是危险的,人心具有两面性,它既有阳光、正义、善良的一面(阳),也有阴暗、邪恶、丑陋的一面(阴)。任何一个人,包括那些伟大的圣人贤哲或是十恶不赦的罪人都具有这种性质。当你站在阳光下,有个阴暗的影子总是和你不离不弃。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了。人心的正邪的转换是很快的,所谓一念即可成佛,一念即可成魔,正与邪,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人心又是多变的,让人不可琢磨,心情好的时候,脸上总是带着发自内心的微笑,看啥都顺眼,这个时候遇到事情总是站在正义阳光的一方,心情糟的时候,啥都跟自己过不去,浑身不舒服,喝口水都会被噎到。人心总是不会得到满足,乐极往往生悲,祸福总是相依。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一分为二的看待人和事,抱着一颗诚恳的心,恪守中道。如果你认为人性是善良的,把每一个人都从好的方面去想,那么你将受到无情的打击甚至是屈辱,现实会给你带进失望的深渊;如果你认为人性是邪恶的,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自私自利,虚伪狡诈的,那么你将看不到人生多彩的风景,失去活着的乐趣。

十六字真言之“允执厥中”

二、“允执厥中”和“道心惟微”。“道心”是微如纤尘的,也是微妙奇异的。道心体现的是大道的运行,是大道自然而然的表现形式,大道的运行不受人事、善恶、阴阳的制约和影响。道心和人心是合为一体的。道心也具有阴阳两面,道心在宏观世界体现,也在微观世界体现,由微观世界可以看到宏观世界,由宏观世界也可以看到微观世界,微观既是宏观,宏观既是微观,我们用诚实笃信的态度,站在中道,观察微观可以推演宏观,同样站在中道观察宏观可以推演微观。“道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道心存在于宇宙任何一个地方,“道心”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也没有什么高深艰难,大道至简,它存在于我们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事每一人之中。《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诚恳的坚守中道你就会发现道心的存在和他的微妙。

三、“允执厥中”和“惟精惟一”。“惟精惟一”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行为,是一种抛弃任何杂念的专注。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当我们专注于某事某人的时候,常常会导致自己走入极端,常常会是自己钻入牛角尖无法自拔,就像读书,读不进书不行,但是,读进去了却走不出来,那就更糟糕了。有的人读书会把自己搞得疯疯癫癫的,那就是没能够从书中走出来,所以,用诚恳的态度把持中道,既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惟精惟一的态度很多时候会把事物引向一个反面,过分强调善,会将善变为恶。佛教里“菩萨低眉身后尚有金刚怒目”也是坚守中道,一味地善,那是对恶的放纵,例如一个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的保护,那么学生就会肆无忌惮,扰乱学校秩序导致教育教学秩序无法正常开展。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要么太过,要么不及,太过和不及都丧失了“中道”,非左即右常常会导致事态朝着恶性的方向发展。

十六字真言之“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始,由这十六字真言开中华万世文明,明方孝孺《夷齐》曰:「圣人之道,中而已矣,尧、舜、禹三圣人为万世法,一‘允执厥中’也。」,“中”是一种境界,要长期的做到“允执厥中”是很不容易的,很多人刚开始时是坚守中道的,随着地位、权势、财富、学识的增加或减少以及所处环境的改变,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中道。正如孔子所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等的了!但人们已经长久缺乏这种道德了)。“中”是人生和谐之道,也是世界和谐之道,“中”不是丧失原则的随和,不是没有立场的摇摆,“中”是和而不同,“中”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十六字真言之“允执厥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