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性软疣疾病探究

 爱中医2 2019-06-09
​夏天游泳常中招!传染性软疣疾病探究


医学护肤丛医生

传染性软疣
炎热的夏天马上就要到了,游泳馆也会随之变得热闹起来,家长们都愿意带着孩子去游泳馆游玩,既能游泳强身健体,又能戏水解暑,确实是一个夏日游玩的好去处。可是,有的家长带孩子游玩回来解了一时之暑意,却添了皮肤之烦恼。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游玩回来不久,有些孩子身上就起了几个小疙瘩,因为痒,孩子不小心抓破了,里面抓出个白色的小东西,以为这样就没事了,结果,小疙瘩却越来越多。那么,这给我们兴致高昂的游玩泼冷水的小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它的名字叫做:传染性软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讨厌的小东西,进而把它消除掉!
什么是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传染性软疣病毒所引起的表皮传染性疾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样软疣小体。它是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染的,也可自体接种,往往在公共浴池或游泳池中被传染。也可通过性接触传染。有人认为异位体质者,对此病毒比较敏感且易泛发。
传染性软疣有哪些表现呢?
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潜伏期约为14-50天。起初为针尖或米粒大半球形丘疹,以后逐渐增大至绿豆大,中心微凹如脐窝,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逐渐变软,呈灰白色或珍珠色。挑破顶端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软疣小体。损害数目不等,或少数存在,或数个簇集,互不融合。儿童皮损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成人皮损好发于下腹部、耻骨部、生殖器及腹内侧。皮损也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有时可发生于唇、舌及颊粘膜。常有瘙痒,皮损因搔抓及自体接种而呈条状分布。有的病人发病几个月后,某些皮损四周发生斑片状湿疹样损害。若眼睑及附近有皮损时,有时亦可发生慢性结膜炎及表浅性点状角膜炎,当软疣去除后,此种湿疹样损害及结膜炎自然消退。
传染性软疣如何诊断呢?
根据其皮损顶端凹陷如脐窝,能挤出乳酪状物以及发病部位、年龄等特点不难诊断。对于单个较大的皮损,需要与基底细胞瘤、角化棘皮瘤等进行鉴别,必要时可做病理组织检查。
光镜下:表皮向真皮梨形增生,真皮组织形成薄的包膜包绕。非常窄细的真皮乳头间隔将此梨形增生损害划分为多个小叶。梨形增生的中心表皮常缺如,形成“火山口”状。
从每一小叶的中心起表皮细胞内出现多数胞质内包涵体,称为软疣小体。软疣小体开始于基底细胞层上1-2层细胞,呈现小的卵圆形嗜伊红结构;随着受染细胞向表面移动,软疣小体也明显增大,胞核被挤至边缘呈弯月状;当达到颗粒层时,软疣小体由嗜伊红变为嗜碱性;角质层内,见软疣小体镶嵌在嗜伊红角质网眼中;最后,角质网破裂,排出软疣小体。各个小叶内的软疣小体汇入“火山口”,排出体外。
真皮内通常无炎症,如软疣小体及角质排入真皮,则可出现炎症反应,有中性粒细胞、淋巴样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少数异物巨细胞。
组织学上,根据有梨形增生、中心有“火山口”损害、表皮细胞内有软疣小体,诊断较易。但,需与角化棘皮瘤相鉴别。角化棘皮瘤也具有“火山口”样损害,但“火山口”内容物为角质,损害两侧的表皮如“唇”状,增生的表皮中有较多的角化珠及小脓肿,且仅在基底膜侧有1-2层嗜碱性细胞,而表皮侧的大部分细胞呈现“毛玻璃”样角化。
传染性软疣如何治疗呢?
传染性软疣的治疗:做好局部皮肤的消毒工作,将损害中的软疣小体完全挤出或挑出,然后涂以2%碘酒并压迫止血。
当发现疑似传软性软疣的时候,要及时就医确诊,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自体接种及感染。消灭了它,加强锻炼,因此在外出游泳时选择消毒卫生条件较好的浴池、泳池,就会大大减少传染性软疣的发生了。
病例照片

搜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