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92例

 杏林书馆181 2019-06-09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临床多可见热入血室证。笔者2003~2005年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1~49岁,病程7d至6个月。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或剧痛,腰骶及肛门坠痛,恶寒发热,带下量多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子宫或附件压痛(+) ,或附件伴有包块。

1.2  治疗方法 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2g,金银花、蒲公英各15g,丹皮、赤芍、白芍各15g,延胡索18g,黄柏10g,薏苡仁2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 治愈:治疗1周症状体征消失,盆腔包块消失,12个月未复发。显效:治疗1周症状消失,盆腔包块缩小1/2以上,无触痛,6个月未复发。有效:治疗1周症状显著改善,盆腔包块缩小1/3以上,触痛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无效:治疗1周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妇检无好转。


2.2 治疗结果 本组92例,治愈53例,显效29例,有效3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2.39%。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性,29岁,2005年6月19日就诊。患者于6月9日月经来潮,6月15日经血未净合房,于17日上午自感下腹胀痛日增,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有秽臭气,发热,口苦咽干,胃纳欠
佳,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检查:全下腹胀痛拒按,腹股沟可触及索条状肿块,压痛明显。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通畅,宫颈充血,Ⅱ度糜烂,触痛,子宫增大,双侧附件增厚。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15*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西医诊断为急性盆腔炎;中医诊断为腹痛,热入血室。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g,黄芩12g,金银花、蒲公英各15g,丹皮、赤芍、白芍各15g,延胡索18g,黄柏10g,薏苡仁20g,甘草10g。煎服3剂后,体温渐退,仅轻度腹痛。继宗上方,4剂后病愈,复查血常规正常。

4 讨论
  “热入血室”证名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热入血室”为妇人所独有,其病位在胞宫,血室空虚,邪热乘虚而入为其主要发病原因,二者缺一不可。其证候性质大多属实热证。“热入血室”常发于经期,以发热恶寒或寒热如疟或高热,或兼有谵语如见鬼状、胸胁下满如结胸状等为主症,与现代医学所谓的“急性盆腔炎”、“子宫炎症”等甚为相似。以现代医学观点,妇女月经期、分娩前后,生殖器官防卸机能遭到破坏,抵抗能力降低,细菌迅速侵入子宫肌层或生殖系统组织引起炎症,虽局部反应不一定很明显,但全身症状严重,常发热恶寒,或突然发热寒颤,中毒症状严重者则可见高热、谵语等。从其发病过程中的某些阶段来看,以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中“热入血室”的病理机制相似,当正邪相争之时,可用透邪达表、从外而解之法,使邪从外解,临床用之,疗效确实。热入血室患者多为小柴胡汤证,在临床上应以辨证为前提,灵活应用。方中柴胡、黄芩为君药,柴胡舒解肝气,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表外出;黄芩苦寒泄热,使半里之热邪得以内彻;金银花、蒲公英均为清热解毒之品,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加丹皮、赤芍清热凉血祛瘀;延胡索行气止痛;薏苡仁、黄柏清热利湿解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临床随证灵活加减,因而取效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