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手的素养

 香光庄 2019-06-09

在现如今的辩论理论方面,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匮乏,越来越多的知名辩手开始做出努力去加以完善,无论是超级辩手的语音课程、好好说话还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都在搭建辩论领域的知识系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了至少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理论的普及,这方面最为典型的要数吴家麟学长的政策辩论理论普及,这个部分主要是厘清“什么是对的”;

其二,辩论备赛与实战指导,这方面最为典型的是超级辩手的音频课程和网上大量的文章,这部分主要讨论“怎么样去打好(赢)一场比赛”;

其三,辩论走向的探讨,这方面我不太找得到什么是典型的···但意思可以概括,大致就是讨论“这样打比赛是不是好(够好)的”。

第二种和第三种看起来会有点像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大不同,毕竟相比起来好的比赛风貌是较为统一的,但稍差一点的比赛可以有千千万万种形式,数据使用不仔细、理论用错、定义过分争夺、从不推论等等。

我想提的是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辩手可以努力的其他方向,说是新思路其实也不是,只是在这方面的讨论在我看来比上面三种要差得远,并且它的重要性在我所见的范围内有点被漠视了。

这个思路就是:辩手在比赛中有没有可培养的重要的素养?

我们对场下的准备十分看重,从而使一场比赛变得可以掌控,这当然是正确的方向。可是有一个问题其实蛮有意思,为什么同样的资料和论证,老辩手用起来和新辩手用起来完全不同?

答案或许很简单,那是因为历练的多了。但同样都有历练,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新辩手都能达到学长姐的水平,遑论老辩手也没有多少人能与神坛上的辩手比肩。

这里面,一定有“根器”的差异。

所以我的问题在于,这有差异的“根器”,能不能被归类,以及被训练?

赛前的准备一定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它包括了思路的整理和逻辑的推演,以及资料的搜寻和检证。但和它无关的能力,又有哪些?

而这些能力,我认为是属于辩手之间最本质的差别之一的。

上半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归类,供各位探讨和批驳。我认为,除去赛前准备所包含的能力,辩手的素养包含以下五项:

1

洞察力:明确语言和资料含义的能力。

2

呈现力:呈现己方资料与论述的能力。

3

区隔力:排除不当干扰的能力。

4

大局观:对比赛整体走向的把控能力。

5

比较意识:时刻作比较的格斗意识(严格来讲这和大局观都算意识不算能力,但···就这样吧)。

做一下简单的讲解。

一、为什么这五个方面属于辩手的素养之一

对于洞察力而言,由于辩论是人类的活动,所以我们绝不可能指望只靠像运行电脑程序一样单纯的先由正方输入论点和资料再由反方输入论点和资料,然后程序自动校对出胜负。因此,如何让自己的论证在被理解之后“被接受”,就必然涉及到了逻辑和资料的包装,简言之就是修辞等手法变多,句式多元等等。所以,对于对方的表述能够清晰准确的辨识,不为多变的修辞而动心,不被同义的反复迷惑,是辩手素养之一。

对于呈现力而言,如上所言,除了对表述和资料需要进行包装之外,更要考虑到场上比赛的电光火石和受众的记忆有限程度。场上交锋过快,有些关键的表达,受众不见得听得清、反应的过来;受限于记忆的时间,一开始就打出的攻防,或许到了后期,受众就已经忘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辩手的选择是骂评委不负责任或者能力不够,当然有的时候也确实会遇上这样的评委,但更多时候,我们不能要求评委都认真负责到一字不差一字不漏,更不太可能要求到每个评委都有能力一字不差和一字不漏,尽管这应该是辩论的世界里努力的方向,但我始终相信,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辩手要学会最大程度的保障自己的胜负,这就是呈现力。

对于区隔力而言,同样是受到如上的限制,因而一场比赛中很有可能出现对于同一论点在一方看来已经攻防结束但对手依旧反复包装、同义资料重叠压制、以及对己方论证误解甚至于栽赃的情况(当然了,在高水平的比赛里这是不存在的情况,但话说回来高水平的比赛又有多少呢,尤其是在网辩的领域,门槛的大幅放低使得这种现象可以说非常常见),因此,要想己方的论证能够更为有效的推进下去,也为了评委和自己听比赛打比赛更加舒服,对于很多的不当干扰,要有区隔的能力。

对于大局观而言,其实我觉得不需要解释什么,在我所接触到的学校和队伍中,并不缺乏关于这个部分的讨论和训练。简单来说,它是指一个辩手对一场比赛局势的把控能力,它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比赛要采取什么行动以及对于目前胜负和优劣势的判断。

对于比较意识而言,我始终认为,辩手在打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记得自己是在和对方竞争,哪怕自己的论证不那么到位、资料不那么充实、论证不那么完善,都一定要记得只要自己做得比对方好就能赢,因此,比较的意识是必需的,它包含了至少三个动作:拉平、分歧和优势。不过,虽说它是必需的,我依旧非常认真的强调,打比赛绝不应该只把打赢作为唯一的目的,应该在审美上有一定的追求,比较意识可以是保底的求胜手段,也可以是锦上添花的技巧展现,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切不可单纯为求得胜利而过分应用比较手段,使得比赛和自己都显得很油腻,那让人非常不舒服。

二、如何做训练

其实说起来有些好笑,对于洞察力和呈现力而言,其实初高中的语文就已经教过了,只是当时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些方面罢了。对于洞察力而言,就是最基础的缩句;对于呈现力而言,就是句式和修辞的学习。当然,细究起来多少还是有点不同。

对于洞察力而言,最为棘手的情况还并不是把长难句进行删减的缩句活动,而是对一整段内容输出进行概括。但这个能力的训练在我看来相对是简单的,听比赛的时候,听完一段申论便进行归纳,听完一份资料便进行记录并反应这是用来证明什么的,同时给自己限定时间要在多少秒内完成,然后去对照评委点评或者是对手的发言看看自己的理解有没有问题。更进一步的,可以再要求自己思考,这段表述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要解决问题还需要证明什么。给自己的限定时间慢慢减少,但最多不要超过半分钟,否则就···没意义了。

对于呈现力而言,在表述上,赛前准备时尝试用不同的语气句式、修辞转换去表达一个观念或是一个例子、一份数据,当然了,不能改变它的含义;在呈现时间上,一方面,多看比赛并以评委的视角介入,看看对于一个争执点的交锋上,你希望在哪些时候听到相关资料和论述并做好记录,另一方面,多对自己的比赛做复盘,记录自己每段论述和资料相对于论点出现的时间,看看哪些地方应该补充论述和资料,距离自己提出论点经过了什么样的交锋、多长时间。数据累计到一定程度,规律自然就会浮现,同时,在整理的时候参考的相关指标越多,也会更有意义。

对于区隔力而言,这个部分比较简单,有些固定的表达是可以直接套用的,比如“我方刚才跟您方已经讨论过了,这个问题上···接下来不要再重复提了”或者更严肃(冷酷)的表达,这个就不方便分享了,免得误导看客。这个部分,多和自己的学长姐讨论、多看些打得不太好的比赛。

对于大局观而言,同样的多看比赛,在每一个大环节结束后做一次归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目前双方的论证框架是怎样的,双方的论证是怎样的,双方各自缺少哪些论证,双方目前的优劣势分析。以上的内容,站在一个认真的观众的角度,要在一分钟内完成,慢慢扣减;如果是给自己的比赛做复盘,那就要在半分钟完成,慢慢扣减。然后思考接下来的比赛应该怎么打,对照原比赛。

对于比较意识而言,这个其实比较倾向于基本反驳中的交锋动作了,不赘言。

刚刚进入工作,诸多方面还不太适应,目前只做了ppt,等到精力相对稳定,我会在队里开启这五个方面的系统训练,届时若有些微有价值的经验,再和各位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