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颅神经走行系列【三】眼球运动神经(4)

 雨林医风 2019-06-10

瞳孔是虹膜的环形游离缘,有两种平滑肌,一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的瞳孔括约肌(使瞳孔缩小);一是由交感神经支配的瞳孔开大肌(使瞳孔开大)。

本篇来介绍瞳孔大小反射的改变。

一.瞳孔的大小

在普通光线下,瞳孔正常直径为3-4mm。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和适应状态均影响瞳孔的大小。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miosis),大于5mm称为瞳孔开大(mydriasis),瞳孔直径大小的极限为1-8mm。

1.瞳孔缩小

瞳孔缩小: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首先,来了解一下颈上交感神经路径

交感中枢见上图)位于下丘脑1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至C8-T2侧角的脊髓交感中枢2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纤维经胸及颈交感干颈上交感神经节3级神经元),交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至上脸板肌眼眶肌瞳孔开大肌及汗腺和血管

其中,交感神经干(简称交感干)见上图纵列于脊柱两侧,由20多对交感干神经节借节间支互相连接成链状。

一般地,颈部交感神经颈交感干包括上、中、下3对干神经,它与颈神经的数目并不对称,因在发生过程中,颈部第1-4节融合为一个颈上节,第5-6节融合成颈中节颈下节则由第7-8节融合而成。(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有3个颈交感神经节)。

这里强调一下睫状神经节交感根:自海绵丛前部分出,经眶上裂入眶,可能与鼻睫神经相连,随其分支而至睫状神经节,也可能单独直入睫状神经节,再随睫状短神经至眼球内,分布于瞳孔开大肌

(1)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常见于Horner综合征。Horner综合征特征:瞳孔缩小眼裂变小眼球内陷面部血管运动与排汗运动障碍(面部有血管扩张和无汗,多汗则罕见)。

(2)如果损害双侧交感神经的中枢径路,则出现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镇静催眠药中毒等。

2.瞳孔散大

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

由于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神经的表面,所以当颞叶钩回疝时,可首先出现瞳孔散大而无眼外肌麻痹。视神经病变失明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时瞳孔也可散大。

二.瞳孔光反射异常

之前的文章写过(可查阅颅神经走行系列【Ⅱ】视神经(2)一文),另有一小束视神经纤维由视束分支出来后,在外侧膝状体前方离开视束,到四叠体上丘以及顶盖前区的神经核团。这部分纤维为各种视觉反射(尤其瞳孔反射)的传入性纤维。

瞳孔对光反射光线刺激引起瞳孔的收缩称为瞳孔对光反射。被直接照射侧的瞳孔收缩称直接对光反射;照射一眼而引起对侧的瞳孔收缩,称间接对光反射

传导路径为见上图: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中脑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Edinger-Westphal's nucleus)→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睫状神经节→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睫状短神经→两侧瞳孔括约肌(缩瞳)。

上述径路上任何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但由于司瞳孔光反射的纤维不进入外侧膝状体,所以外侧膝状体以上(包括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及枕叶视觉中枢)损害引起的中枢性失明不出现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三.辐辏及调节反射异常

辐辏及调节反射,指注视近物时双眼会聚辐辏)及瞳孔缩小调节)的反射,两者也合称集合反射

具体地说,集合反射是指注视近物时引起的两眼球会聚(内直肌收缩瞳孔缩小(瞳孔括约肌收缩晶状体成凸形镜(睫状肌环状纤维收缩以适应视近。其传导径路如下图示:

冲动从视网膜传入到视皮质,然后又从视皮质传出经顶盖前区,与参与集合反射的动眼神经核团联系:

(1)传导至动眼神经正中核Perlia核)者,发出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传导到两侧内直肌辐辏);

(2)传导到E-W核(也叫动眼神经副核缩瞳核)者,再从E-W核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到达睫状肌以及瞳孔括约肌调节)。

在北大版《神经内科学》教材上给出的路径如下图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顶盖前区内支配瞳孔光反射调节反射的神经纤维并不相,因为调节反射光反射可以分别消失。例如后文要提到的阿-罗瞳孔:表现为瞳孔光反射消失、但集合和调节反射仍存在。

a.调节反射丧失见于白喉(损伤睫状神经)及脑炎(损伤中脑)。

b.辐辏反射丧失见于帕金森综合征(由于肌强直)及中脑病变

四.阿-罗瞳孔

阿-罗瞳孔(Argyl-Robertson pupil),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由于顶盖前区内支配瞳孔光反射和调节反射的神经纤维并不相同,所以调节反射仍然存在。

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带状疱疹等。

记住其特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正常

五.埃迪瞳孔

埃迪瞳孔(Adie pupil),又称强直性瞳孔(tonic pupil)。

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以一般方法检查瞳孔不缩小,但让患者较长时间注视一近物后,瞳孔可缓慢缩小,而且比正常侧还小,停止注视后可缓慢恢复。伴有全身腱反射(特别是膝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若同时伴有节段性无汗直立性低血压等,称为埃迪综合征(Adie syndrome),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参考书籍:

1.《神经内科学》北大版医学教材

2.《神经病学(第8版)》人卫版教材

3.《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第8版)》--刘宗惠(译)

4.《神经病学(第3版)》八年制教材

5.《临床神经解剖学(第2版)》--芮德源,朱雨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