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汀类药物,到底有多伤肝?

 杏林长春 2019-06-10

这个问题是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的困惑,因为他汀类药物对多数患者来说是需要长期用药的,他汀类药物不仅起到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抗炎、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作用,因此,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指南中是作为一线的推荐药物,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获益是非常大的。而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是多数人比较担心的,包括许多医生也是很忌讳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而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认识还是不很全面的,我觉得很有必要把他汀类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深入的探讨一下。


首先,他汀类药物所谓的对肝功能的影响,主要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肝酶的升高,的确,长期的临床试验发现,他汀类药物的应用与血清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升高存在相关性,而且,现有的资料表明所有他汀类药物都可能引起肝酶的升高,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大约有1%~2%的患者出现肝酶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但停药后肝酶水平即可下降。肝酶升高可能是造成大家对他汀类药物伤肝的认识的主要原因,但是其实肝酶升高在临床上并不能作为肝功能异常的判断标准,单纯的轻中度肝酶升高不能表明药物有肝脏毒性,肝脏转氨酶升高是肝细胞内酶释放的结果,不能代表肝功能的损伤。而血白蛋白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才是临床上可靠的评价肝功能的指标。

其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导致肝脏结构的改变,他汀类药物引起肝酶升高的机制仍不清楚,可能与他汀类药物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使肝酶外漏入血,也可能是因为肝脏合成胆固醇下降导致的继发效应,或者患者存在饮酒、脂肪肝、合用其他药物引起等。而且研究发现,服用他汀后肝酶升高的患者70%不用停药或减量,转氨酶会自行下降至正常,因此,多数人肝酶升高是一过性的,另外的小部分患者随着用药剂量的减少肝酶会逐渐恢复正常。而他汀类药物引起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仅为1/100万/年,发生率极低,与普通人群相当。

另外,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对肝病患者和肝癌患者有益。一项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还可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发生风险,且应用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台湾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肝癌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与单纯基础治疗相比,肝癌相关死亡风险明显降低,他汀类药物潜在的抗肿瘤作用相关机制仍不清楚,仍需要高质量的试验进行研究。但是目前较多的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阻止或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延长存活率,对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带来益处。

FDA在2012年推荐在服用他汀前应进行肝酶检测,此后只有临床需要时再检测。但考虑到中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大国,因此我们国家不赞同FDA的建议,我们国家指南建议,服用他汀前测定肝酶,开始服用后4~8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则逐步调整为0.5~1年复查1次。如果AST或者ALT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应暂停给药,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轻度的肝酶升高小于正常值3倍并不是治疗禁忌症,而且慢性肝脏疾病或代偿性肝硬化也不是他汀类的禁忌症。

总之,他汀类药物对肝脏的影响主要是无症状的单纯转氨酶升高,对肝脏安全性较好,严重肝损伤的发生率极低,根据指南推荐,做好肝酶的检测,有冠心病等适应症的患者是可以放心长期安全应用他汀类药物的,目前的许多研究也表明了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阻止和延缓肝脏疾病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 2014

2 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22200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