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石室秘录》二方看肥胖的中医辩证

 谨庸 2019-06-10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丰富,举目四望,肥人益多,穷古人医籍,得方二首,以治肥胖,颇为合拍。

      在古医籍中,很早就认识到由于体脂的不同,人的体形有几个类型,即膏人、肉人、脂人、众人(《灵枢▪卫气失常》),并且有些病的发生与体肥相关,称之为“膏梁之疾”(由营养过剩引起的疾病)。

      但古代医籍中几乎没有直接陈述关于“肥胖”治法、方药的记载,直至明末清初傅山之遗著《石室秘录》(陈士铎整理)始有“肥治法论”认为“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行,故痰生之。……盖火能生土,而土自生气,气足而痰自消,不治痰,正所以治痰也。”(卷三▪肥治法)强调治法当补脾气,兼补命门之火,目的在于治痰。并设两方:

      火土两培丹(人参三两,白术五两,茯苓二两,薏仁五两,芡实五两,熟地八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杜仲三两,肉桂二两,砂仁五钱,益智仁一两,白芥子三两,橘红一两。各为末,蜜为丸)。

      补气消痰饮(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茯苓三钱,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肉桂一钱,砂仁一钱,益智仁一钱,半夏一钱,陈皮五分,神曲一钱。水煎服)。

      此二方颇堪为法,其中有几个关键处不可忽视:

      其一,以温补脾肾为主,化痰为辅,取扶正即亦祛邪之意,但又并非不顾实邪,在其论中已作交代“必须补其气,而后带消其痰”,这是根据痰的成与消基于脾肾功能的弱与强而来,所谓:治病求因。

      其二,补脾气,用四君而不用甘草,可见甘草之壅滞之性不利于运消痰湿有形之邪。

      其三,补命门,重用熟地是重视命门之根基,于阴中求阳之意;补阳不取燥烈之品,唯推崇肉桂一味,原论强调“此方之佳,全在肉桂之妙,妙在补命门心包之火。心包之火足,自能开胃以去痰;命门之火足,始能健脾以去湿。况方中纯是补心补肾之味,肉桂于补药之中,行其地天之泰,水自归经,痰从何积。” 

      在此基础上,又遍览前贤书籍,对单纯肥胖治法有了一些心得,前一阶段治疗一例,颇见疗效,附图如下:

      上面的医案,由于药症相符,所以见效较快。临床实际中,由于病情不一,用药常需因人而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