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故事——后周英主柴荣

 泊木沐 2019-06-10

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堪称是五代十国中唯一一位明君英主,历史走到周世宗当政时期,似乎前途已经一片光明。但是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在北伐取得重大胜利之时,年仅三十九岁的周世宗柴荣却突然病逝。

柴荣祖籍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家庄,祖父柴翁、父亲柴守礼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母柴氏。据说,他的姑母本后唐庄宗之嫔御,庄宗驾崩后,后唐明宗遣其归家,行至河上遇大风雨,在旅店停留数日,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惠,父母知志不可夺,于是二人在旅店中成婚。

柴荣生性谨厚,帮助其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而柴氏无子,便收养其兄柴守礼的第三子柴荣作为儿子,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经商,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间学习骑射,练就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弃商随郭威从戎。后来随着郭威的官职越来越高,柴荣也是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郭威的左膀右臂。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率大军在外时,沙陀后汉皇帝刘承佑因为猜忌汉人大臣,竟遣人杀之以夺军权。郭威躲过一劫,愤而起兵清君侧,大军杀向都城汴京,又令此时29岁的养子柴荣留守邺都,坐镇后方。岂知刘承佑是个不脱蛮子本性的浑人,大军临城时一不做二不休,将郭威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还有柴荣的三个儿子(两个还在吃奶)全部杀光。郭威闻讯恸哭泣血,将士群情激奋,于七里坡之战大败沙陀汉军,攻破京城,报了血仇。郭威被拥戴为皇帝,终结沙陀族后汉政权,光复华夏,建立了后周王朝。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壬辰,周太祖驾崩,是月丙申,晋王柴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年富力强的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勾结契丹南犯,柴荣召大臣议欲御驾亲征,冯道极力进谏。世宗道:“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冯道道:“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世宗又道:“汉军乃是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冯道仍道:“陛下不是泰山。”世宗大怒曰:“宰相冯道无法担当重任!”乃罢其相位。

在世宗的督促,激励下,后周军队迅速地向北行进,在(今山四省高平县)与北汉军队遭遇。后周军队分左,中,右三路分列布阵。但战斗一开始,右路军一触即溃,指挥员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攀爱能,步军都挥使何微带领骑兵望风而逃,步兵则要弃武器投降了北汉。情况十分严重,失败的阴影笼罩着后周军队。在危意关头,世宗率领待卫部队亲自上阵督战,“跃马突入敌阵”。在世宗临危不惧的精神鼓舞下,将士们奋不顾身,争先恐后地冲进北汉军队的阵营。

赵匡胤当时还是后周禁军将领,他先招呼同伴向前冲锋,又请张永德率军从左翼出击,自己率军从右翼出击。张永德同意,两人各率领两千人马随周世宗出击。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内殿直马仁禹也激励同伴进击,他自己跃马猛射,连毙数十敌军,后周军的士气更加高涨。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也率领部下几百骑兵向前猛攻。北汉主知道周世宗亲自出战,命人嘉奖张元徽,催促张元徽乘胜进攻。张元徽前进,战马被射倒,被后周军斩杀。

北汉骁将张元徽被阵斩,汉军士气低落,后周军乘着越来越大的南风,猛烈进攻,北汉军大败。虽然北汉主亲自挥舞旗帜,但是也制止不住北汉军的溃败。杨衮看到后周军如此骁勇,不敢救援,又恨北汉主不听他的劝告,先率领契丹骑兵撤退了。从战场上溃败的樊爱能、何徽率领溃军一路抢劫辎重,散布谣言,并且企图阻止后军刘词的前进。刘词不听,率军前进,在黄昏时与前军会合,当时北汉兵尚有兵万余人,隔山涧布阵,企图抵抗。后周军得到增援,又发起猛攻,北汉军崩溃了,王延嗣被杀,后周军一路追杀到高平,北汉兵僵尸布满山谷,丢弃的军资器械到处都是,另有数千北汉兵投降。北汉主仅仅率领百余骑兵狼狈脱逃。高平大战,后周军取得全胜。

高平大战,周世宗亲自出阵,极大地鼓舞了周军的士气,从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战局。假若他不能果断地亲征,或者在危急时刻先行逃跑,历史都将改写。周世宗不仅是五代中罕见的有作为的皇帝,综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如此有为的皇帝也不多见,可以和他并称的人也不多。

高平战后,周世宗将樊爱能、何徽及其所部军使以上七十余名将校斩首,以整肃军纪。重赏高平大战中的功臣。张永德向周世宗推荐赵匡胤,极力称赞他的智勇。周世宗将赵匡胤提升为殿前散员都虞侯,领严州刺史。自高平一战,周世宗洞悉禁军的弊端和虚弱。于是着手整顿禁军,拣选精锐,淘汰老弱,招募天下的壮士,充实禁军。经过这次整顿,大大地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为以后面宋的统一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