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科警示录▎回答患者前,你做好准备了吗?

 369蓝田书院 2019-06-10

原著:约翰.莫塔

译者:胡栓/汕头大学医学院

感悟:杨华/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审阅:吴伟/深圳青年医师俱乐部

Chapter I: Embarrassing moments

Smart alec prognostications 

自作聪明的预言

I had just commenced country practice and was trying hard to create a good impression with the locals, who were certainly curious to assess their new doctor from the fledgling Monash Medical School.

我刚开始在乡村行医,正努力给当地人留下好印象。他们当然很好奇,想要评估一下刚从莫纳什医学院毕业的菜鸟医生。

One of the district’s matriarchs brought her 66-year-old sister who was visiting from Melbourne for a check-up.

有一次,该地区的一位女族长带着她来自墨尔本的66岁的妹妹来做健康检查。

The consultation was pleasantly social, with no actual presenting problem and all aspects of the history were normal, as was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这次看诊是一次愉快的社交,没有实际出现的健康问题。病史各个方面都是正常的,体格检查亦然。

In particular the cardiovascular examination, including the pulse and blood pressure, was normal. I informed her that on my examination she was in good health and could look forward to the immediate future.

尤其是心血管检查,包括脉搏血压均正常。我告知她,经检查她身体很好,近期无恙。

Unfortunately she died suddenly two days later from a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This episode, which must have set people talking in a small rural community, was a real lesson that one can never be too smug with medical prognostications. This was abouthe time I started to produce education leaflets for my patients.

不幸的是,两天后她突然死于脑血管意外。

这一事件,在这样一个小乡村社区势必会被议论纷纷。我得到了真正的教训:永远不要因为医疗预测而高兴得太早。也就是从那时,我开始为我的病人制作健康教育宣传单。

回答患者前,你做好准备了吗?

Impression after reading

医学是一门永远需要发展的科学,一个涵盖了经验和概率的科学,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门艺术。

医生对病人疾患的预测,是通过收集主观性(问诊)及客观性(查体,辅助检查)资料,两者融合产生了我们对病情的评价及治疗方案,而这一方案的制定是融合了医学课本上的科学理论,也融合了医生自身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积累的个人经验。

所以说,每个医生从诊治评判开始就充满了主观因素,患者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医生的经验是否正确?医学成果是否会被将来的循证医学推翻?这必然导致了评判的不确定性。同时不要忽略了可怕的概率问题,这永远是不可控的(上文的本质我觉的是概率问题)。

这就是医学的特点,甚至可以说是医学的魅力。

但是因为无法做准确的判断就不去对患者的将来做预测么?先听听我作为患者家属的真实感受——

我的家人曾经患有膀胱癌,当CT确诊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问医生:扩散了没有,病情怎样。

医生会很官方的回答:具体看病理。

此后的膀胱癌术后复查B超,发现膀胱壁有些毛糙的时候,我担心复发。那个时候是多么希望医生对B超结果给一个基于经验的判断,倾向于良性还是恶性?

我拿到报告问主治医生,结果得到的还是官方回答:不好说,得做个加强CT。

辗转多家医院,有的医生会告诉我:这个倾向于术后的良性反应。同样的B超,不同的回答。但这些信息对于我们家属甚至患者在焦急等待准确结果的过程中,心理的煎熬程度是不一样的。

但作为医生,我明白也理解,医生不敢说一些他的主观判断是他们不想让患者放松警惕和搞砸医患关系。

比如医生说没有问题,如果事实相反,那么病人可能会因为之前误解了医生的建议掉以轻心不去继续诊治而耽误病情或者因为给了错误的判断病人会不信任医生,甚至出现医闹情况。

所以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是一个不会出“大问题”的答案。

而想想为什么病人要看医生,因为医生们有更成体系化的医学知识,医生们有更多的临床经验,医生们利用这些毕生所学为患者提供他们想知道的东西,包括对将来的预期。

我觉的这是医生的责任。

也正因为是医生的责任,我们要对我们的话更加负责,而考虑到真正的医疗工作环境会更加复杂,我们在为病人做预期判断的时候建议要做好准备:

  1. 积累足够的知识体量:我们要学更多的知识,阅读更多的文献基于此提供自己的判断信息给病人,你的知识体量越大,你提供的信息越准。

  2. 评估病人的个人素质及承受力:判断病人是否属于你告知有误后会找你麻烦,即潜在医闹患者。或者如有预期不好,他是否做好了接受坏消息的准备。

  3. 充分告知:判断的预期是基于医生主观看法的,可能有误,所以一定告知后补充上:如有病情变化及时复诊;我虽然认为这个是良性的,但一定要继续做检查完全排除恶性等字眼的话。

我觉的这样既尽到了我们医生的职责,满足了患者想听到的医生对他们疾病的看法,同时又保护了自己。

对于医生来说,给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很容易,难的是,要问自己一句,你真的尽责了吗?

当然这个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也希望同仁们共同探讨这样的情景下,医生如何处理,才能让医患双方均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