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礼堂特刊】2019中国四库学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纪要

 慧然 2019-06-10

2019中国四库学研究

高层论坛会议纪要

2019中国四库学研究高层论坛已于6月2日中午在南京图书馆多媒体报告厅圆满闭幕。此次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主办,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扬州文化研究会、广陵书社、鼎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翁同龢纪念馆、《图书馆研究》编辑部协办,南师大文学院与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承办。

会议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会聚了国内外百余位四库学研究专家学者,他们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武汉、西安、成都、广州、济南、长沙、合肥、兰州、南昌、哈尔滨、银川、扬州、福州、安阳、唐山、九江、宁波、桂林、大连、镇江、曲阜、保定、衢州、台北、金门、香港、澳门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此外还包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等多家藏书单位以及人民文学、凤凰、广陵等出版社。尤值一提的是,与会的70后、80后甚至90后研究人员,人数已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代表着目前国内外四库学研究的中坚与后备力量极为坚实!

会议开幕式

6月1日上午9点,会议开幕式在南京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报告厅准时举行。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傅康生教授、全国高校古委会主任安平秋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许益军研究员、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扬州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昌智先生、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王玉国先生、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牧教授等作为嘉宾出席。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傅康生教授

全国高校古委会主任安平秋教授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

许益军研究员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

扬州文化研究会会长赵昌智先生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副会长王玉国先生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副院长胡牧教授

高峰院长代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欢迎各位前来参加“2019中国四库学研究高层论坛”,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把四库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也使我们的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安平秋教授表示,四库学研究高层论坛的举办,必将会对国内四库学研究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古文献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教授

大会主题报告分为两场。第一场报告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主任赵生群教授主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

文献学专业主任赵生群教授

首先发言的是台湾大学夏长朴教授。夏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总目》编纂史的探索,成果丰厚且影响颇大。其报告《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全书总目〉残稿编纂时间初探》,通过细密的文本分析,指出南图稿本的编纂时间“应早于《津图纪稿》,但却晚于《上图残稿》,大致应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二月三十日之前,甚或早至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三十日以前”,这为《总目》编纂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湾大学夏长朴教授

上海图书馆郭立暄研究馆员的报告《从〈经典释文〉〈春秋经解〉看〈通志堂经解〉原刻本》,通过对清康熙年间所刻《通志堂经解》整体及其零种相关印次的比较考察,确定了《通志堂经解》原刻本与清代翻版的承继关系。

上海图书馆郭立暄研究馆员

甘肃图书馆岳庆艳研究馆员的报告《再谈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影印出版的机遇、挑战、价值》,介绍了文溯阁本《四库全书》出版的历史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同时分析了其价值和意义。

甘肃图书馆岳庆艳研究馆员

湖北大学文学院柳燕副教授的报告《〈四库全书总目〉征引文献价值研究》指出,考察编纂者征引文献的数量、类别、方法、态度等内容可以看出提要编纂的过程和思想。她以集部总集类提要为例,将征引文献的价值概括为“充实《凡例》构建的提要框架,使提要内容更加具体完备;遵循无征不信的学术规范,增强提要的信实度和经典性;融广博学术于方寸笔墨之间,拓展提要的广度和深度”等三个方面。

湖北大学文学院柳燕副教授

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文化学部久米裕子教授的报告《日本四库学的研究现状》,搜罗了近五十年来日本学者研究四库学相关的成果并加以分类评析,认为目前日本的四库学研究在文学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范围尚有待拓宽。

日本京都产业大学文化学部久米裕子教授

第二场报告由澳门大学中文系邓国光教授主持。

澳门大学中文系邓国光教授

首先发言的是扬州大学文学院傅荣贤教授。他以《〈四库全书总目〉“易类”文献浅论》为题,指出“《四库全书总目·经部》不收《易经》,只收‘诂《易经》之说’的484部‘易类’文献,说明《易经》之‘道’存在于‘易类’文献的‘诂说’中”。同时,“易类”文献“以时为次”既可以勾勒易学发展流变史,也通过持续不断的“诂说”确认易学研究就是认识不同情景中的“我们”与普遍性之“道”的具体关系。

扬州大学文学院傅荣贤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郜积意教授的报告《论殿本〈公羊注疏〉合刻之失》,指出经书注疏的合刻并非随意牵合,其实是有义例可寻的。具体到《春秋公羊传注疏》而言,“何氏释经之注既不写于经下,而写于传注之末,故凡释此经之疏文,亦宜附于传注之末,而不宜附于此经之下”,以此审视殿本《春秋公羊传注疏》,将疏文分别附在经传之下,强行分离经注,是不合宜的。

福建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郜积意教授

西南大学文学院蒋勇博士的发言题为《清代文治与帝王心态——基于乾隆时修纂〈四库全书〉的考察》,他认为清代重视文治与帝王的异族身份密切相关,而帝王心态与清代文治二者关系集中反映于乾隆时期。提出“清高宗性格中的自信与自卑,可作解读乾隆时大兴文治、修纂《四库全书》的一种动因”,以“稽古右文”为表象的《四库全书》纂修工程,消解了清高宗的统治焦虑,也代表了清代文治与帝王心态的典型样态。

西南大学文学院蒋勇博士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欧阳艳华助理教授的报告《〈四库全书〉与乾隆文章经世观念初探》认为,“乾隆张扬古文‘言有物’的经世实用价值,否定其为场屋而制的价值观”,因此下令编纂《唐宋文醇》以建立文章极则,四库提要的编纂不仅对此大加推扬,还用《钦定四书文》代替《古文约选》,使之成为唯一官修古文科举范本,这一系列举动展现的是“四库馆臣呼应帝力意志以树立文章极则的用心”。

香港树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欧阳艳华助理教授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副研究馆员《略谈〈四库全书〉抄写所用套格纸——以天一阁所藏五种〈四库全书〉零本为中心》的报告,通过对天一阁博物馆所藏的《四库全书》零本实物的细致考察,同时结合纂修《四库全书》档案的记载,指出《四库全书》所用的套格纸张,北四阁为泾县榜纸,南三阁为太史连纸,因为原纸大小限制,南三阁所用纸张板框与开本均较北四阁为小。同时还对《四库全书》所用套格纸的印刷流程进行了阐述。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李开升副研究馆员

下午2点至6点为分组讨论时间。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12篇,主办方按照《四库全书》通论、《四库全书》纂修研究、《四库全书》本研究、四库提要研究、《四库全书》经学研究、文献学研究等六个主题划分,进行分组讨论。


第一组《四库全书》通论、纂修研究

分组报告现场


第二组《四库全书》本研究、文献学研究

分组报告现场


第三组四库提要研究

分组报告现场

第四组《四库全书》经学研究

分组报告现场

同时,会议设立有研究生论坛,供各高校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交流学术研究心得体会。

第五组研究生论坛

6月2日上午,与会代表来到南京图书馆四楼国学馆,参加“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底本特展”揭幕仪式。仪式由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立研究馆员主持。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江苏省古籍

保护中心副主任陈立研究馆员主持仪式

南京图书馆副馆长、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全勤研究馆员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南京图书馆悠久的历史,以及南京图书馆与《四库全书》的不解之缘。安平秋教授与全勤副馆长共同为特展揭幕。

安平秋教授与全勤副馆长共同为特展揭幕

《四库全书》底本大部分毁于清光绪二十六年的翰林院大火,但仍有一小部分得以保存至今,南京图书馆作为国内第三大古籍收藏单位,目前已发现馆藏有30种四库底本。为配合论坛举办,南京图书馆首次展出珍藏的全部四库底本,供学者参观、考察。此外,还设计有古籍修复展示环节,供学者体验。

学者参观南京图书馆藏四库底本特展

论坛闭幕式在南京图书馆五楼多媒体报告厅举行,由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董恩林教授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学研究所董恩林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吴兆路教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许隽超教授、首都师范大学踪凡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良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琚小飞博士研究生作为各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代表们对本组参与讨论的文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评点,一致认为会议论文展现了当前四库学研究的学术水平。

复旦大学中文系吴兆路教授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许隽超教授

首都师范大学踪凡教授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良中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琚小飞博士

会议协办方广陵书社副社长孙叶锋先生、鼎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连斌先生、《图书馆研究》编辑部王域铖先生也先后作了发言。

广陵书社副社长孙叶锋先生

鼎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连斌先生

《图书馆研究》编辑部王域铖先生

闭幕式上还宣布了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由董恩林教授、罗琳研究员、郭康松教授、黄震云教授、杨新勋教授组成的评奖小组,评选出论坛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评奖由北京大学翁洪武科研原创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颁奖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左至右:罗琳研究员、董恩林教授

翁洪武先生、郭康松教授、杨新勋教授

颁奖嘉宾与三等奖获得者合影

左至右:李畅然、杨洪升、石祥(罗毅峰代)

闫现霞、吴亚娜、董岑仕、杜以恒

吴文庆、沙志利、程苏东、赵庶洋、杨曦


江庆柏教授、翁洪武先生与二等奖获得者合影

左至右:聂济冬、韩超、曹鑫、瞿林江

江庆柏、翁洪武、琚小飞、罗毅峰

安平秋先生与一等奖获得者合影

左至右:柳燕、安平秋、唐宸

最后,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庆柏研究员致闭幕词。江庆柏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会议取得的成果,提出建立四库学学术研究生态问题,认为个体的研究对四库学学术研究生态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而学术研究生态发展越充分,对个人的研究也越有利。并呼吁社会关心、支持学术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庆柏研究员致闭幕词

2019中国四库学研究高层论坛会议圆满结束。

供稿:论坛会务组

摄影:论坛会务组/南京图书馆

感谢“2019中国四库学研究高层论坛”会务组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