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憋出内伤、硬撑着想零吼叫的父母,不如真实的向孩子表达情绪!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06-10

相信很多人都在朋友圈、或各大平台、或公众号中看到过“做零吼叫的父母”,甚至还有零吼叫父母的打卡活动。

大约在前年,我深深的被这些文章所困扰,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 (1)我脾气有点急,遇到事情容易急躁,有时会忍不住发火。
  • (2)发火之后,想到吼叫孩子对孩子会产生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然后就开始后悔、自责,对孩子产生愧疚之情,默默下着决心:下一次一定忍住不发火。
  • (3)结果,也许忍了三天五天,忍了两三件事,然后又遇到迈不过去的,又没忍住发火了。
  • 然后,就回到了(2),开始后悔自责和愧疚。

循环几次后,我就开始对自己产生不认可,认为自己太差劲了,别人都能零吼叫,我怎么就忍不住非要吼叫呢?!

我是个失败的妈妈,我对不起我的孩子们。

当我都不喜欢自己时,我能做得有多好吗?!

当我自己能量都不足时,我怎么能给孩子们提供积极的正能量呢?!

所以,那段时间,我的状态很糟糕,孩子们的也没好到哪儿去。

后来,我决定放过自己,不再用“零吼叫”作为自己的紧箍咒,同时,开始了正面管教的学习,开始了解情绪管理。

这篇文章,可以让那些像我一样急脾气的妈妈们放松一点,同时,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像一股清泉,让我们这些很难忍住的妈妈们焦虑自责的心变得暖一些,变得有力量一些,从而能有更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孩子,能有更多的精力和心情去解决和改善问题。

憋出内伤、硬撑着想零吼叫的父母,不如真实的向孩子表达情绪!

(一)真实很重要!

生气的时候,还要装作很友善很有耐心的样子,往往会适得其反。

在给家长们讲课的时候,真的遇到了两位妈妈,因为想要零吼叫,硬是憋住火不发,结果憋了几天嘴里长了很多火泡。

当她们告诉我这件事时,我问她们:你们憋着不发火时,孩子是更配合了还是继续故意惹你?

她们说:继续故意惹我,我在爆发之前就必须得离他远一点,免得真的吼出来!可是,最终在一件事上还是没忍住,而且发火的能量级是空前强烈!

当我们憋着不发火,明明很生气,却装作很友善的去与孩子沟通时,在孩子看来,妈妈是不正常的。

孩子也许意识不到哪里不正常,也说不出来“是因为妈妈的感受和行为不匹配”这句话。

但他们就是能感受到妈妈的愤怒,也能看到这种压抑。

孩子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这句话我非常认同。

当孩子体会到我们内心中压抑的怒火时,大多数孩子并不会因为我们表面的友好而变得配合,而是会继续反抗或者刺激我们。

因为孩子想让我们别憋着了,他想帮助我们,让我们发泄出来。

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强,解释的能力很弱。他做这些的时候,意识不到他是想让妈妈发出脾气来,他的行为只是受他的感受和爱我们的那颗心所指引做出来的。

所以,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可以诚实的告诉孩子:“妈妈现在真的很生气!妈妈看到你的袜子又扔的到处都是!”“妈妈现在真的非常气愤!”

这些话是可以说出来的!

因为这是我们真实的感受,我们认识到了,也正确的表达出来了!

同时,这也是在为孩子做榜样,让孩子明白,当有情绪的时候,不是压抑自己,而是正确的认识和表达。

而且,我相信,我们谁也不希望将来我们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只知道压抑和憋住,而不懂得表达和疏导。

只有做到这一步,才能为后面的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憋出内伤、硬撑着想零吼叫的父母,不如真实的向孩子表达情绪!

(二)孩子没那么脆弱

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他不会在我们表达出愤怒的时候,害怕畏缩。

当我们大声吼出“妈妈真的生气了”,孩子是可以接受并理解的。

真正让孩子害怕的不是我们表达出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在情绪之下说出的伤人的否定的话语!

向孩子诚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不但会减轻自己的负担,而且也会让孩子更理解我们。孩子们在听到我们的情绪表达时,他们反而会变得配合起来。

(三)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在这里,我用一个例子说一下,更直观些。

比如:淏仔把课本和作业本扔的满床都是,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我推开他的房门,看到又是满床的书本,我忍不住发火了。

(1)正确的表达情绪

真实的表达情绪是这样说的:“看到你又把书本扔的满床都是,妈妈非常生气!”

淏仔当时听到这句话,他关注到是妈妈的情绪,他看到妈妈生气了,就对我笑了笑说:“妈妈,我过一会儿就自己收了,你别生气了啊!”

(2)错误的情绪发泄

大多数家长不去对孩子说出自己很愤怒,而是在情绪下发泄愤怒:

  • “你怎么回事?怎么这么邋遢?!
  • 说了你多少遍了?为什么还把书放的床上到处都是?
  • 你就不能改一改吗?!怎么这么不听话?!
  • 不知道妈妈有很多事情做吗?哪有功夫天天帮你收拾?!”……

孩子听到这些话,关注的是“妈妈说我邋遢”“我屡教不改”“我是个不会整理东西的坏孩子”“我是个不体谅妈妈辛苦的坏孩子”……

大家发现这两者之前的区别了吗?

第一种正确的表达情绪,孩子是非常愿意接受并愿意把态度转为合作。

第二种发泄情绪但不表达情绪,孩子是想要继续反抗或者默认自己就是糟糕的。可是,无论孩子是反抗,还是放弃反抗认为自己很糟糕,都不会很好的解决当下的问题,反而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自信心。

(四)如何转向解决问题

这里,从两个方面说一下。

(1)当大人的情绪与孩子无关时

大人也许因为工作的事、朋友的事而情绪烦躁,当孩子这时候来找你做游戏或者看作业的时候,你可以诚实的对他说:

“我现在心烦意乱,没有心思看你的作业,能让我安静一会吗?晚饭后,我会帮你看的。”

“现在别招惹我,我心情不太好,容易被激怒。但这与你没关系。”

这两句话,都不但正确的表达了情绪,而且把问题也解决了。

告诉孩子什么时间会帮他看作业;告诉孩子我现在的情绪与你无关,减少孩子的负罪感。

很多孩子,会把大人的情绪放在自己的身上,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让父母如此心烦或生气。

所以,当原因不是孩子的时候,我们要真实的告诉他们:“妈妈现在生气,不是因为你。”

(2)当大人的情绪因孩子而起时

当大人的情绪是因为孩子的一些事而出现时,那么正确的表达情绪后,孩子关注到我们的情绪后,大多数情况下会自己转到解决问题上。

比如上一个在床上放书的例子,淏仔就主动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而且,我建议大家试一试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情绪。

因为一旦说出来“我真的很生气”后,我们的情绪就已经下降了很多。

是不是很奇妙?

如果我们表达愤怒后,孩子和我们一样愤怒或者更愤怒(比如:孩子接话说“我也很生气!我更生气!”),我们可以说:“既然我们都这么生气,那么我们分开冷静一下吧,等我们情绪好一些,再来好好谈谈这个问题。”

这句话无论是气愤着说,无论是大声或小声说,孩子都不会感到受伤害。因为这句话没有批评、指责和羞辱,只是关于问题的一个提议。

及时的冷静,会避免我们在情绪下对孩子说出指责和批评。

当情绪平复后,我们就可以好好的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了。

【声明】

这篇文章绝不是鼓励大家去尽情的发脾气,更不是教唆大家彻底放飞自我、不需要克制与收敛。而是让大家认识情绪、正确的表达情绪,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零吼叫,零发怒——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不要因此苛责自己。

每一次,我们都尽量让我们的情绪发的强度低一点,平复的时间快一点,事后会孩子沟通的好一点,不影响亲子关系,不影响问题的解决,这就够了。

相信我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