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陶瓷】中贸圣佳春拍茶具拍品欣赏

 你我入画 2019-06-10
 

九月

岁月悠悠,流光浅浅

2019.06.10

风和日丽

青瓷花口盏、托 (一套)

托直径13.8cm;盏直径9.4cm

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青瓷窑场,自汉代即开始烧造,唐代达到顶峰,所烧青瓷类玉类冰,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本品盏、托一组,胎色灰白,胎体细腻坚致。盏呈五瓣花口,外壁作五处等距内凹,造型仿西亚金银器。盏托亦呈五瓣,外缘内卷。通体罩施青釉,色如湖绿,与整器风格颇为相契,好似出水芙蓉,颇显恬静雅致。

龙泉青釉梅花杯 

直径7.8cm;高3.6cm

本品造型端庄秀美,通体均施青釉,釉色碧绿青翠,釉面密布冰裂开片。碗底贴塑梅花一朵,别具意趣,青釉衬托下,宛如浮于一汪清水之上,浑然天成,令人爱不释手。

龙泉仿官莲子杯 

直径8.5cm;高5.4cm

本品小巧精雅,外壁浮雕莲瓣纹,足心处有鸡心状凸起。釉汁肥润凝厚,色泽清雅宜人,细密的冰裂纹,富有天然韵致,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衬以隽美器形,古意盎然。

龙泉束口盏 

直径12cm;高6cm

本品造型敦实端庄,撇口束颈,颇有建盏之风。圈足涩胎,修足极为规整。通体光素无纹饰,满施龙泉青釉,釉色沉稳,翠色怡人。釉面密布细碎开片,给人以自然天成之美感。

龙泉青釉八卦香炉

直径17.9cm;高11.8cm

此炉具宋器典型气息,上配铜雕二方连续纹炉盖,下立三足,外腹堆贴经典“八卦纹”。炉身线条自然流畅,胎质坚实而釉色苍翠,无繁缛纹饰以显耀,而以淡雅温润见长,追求含蓄内敛、大器天成的脱俗气韵,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相统一的艺术效果。

黑釉刻花瓶 

高26.5cm

本品通体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体运用剔刻装饰技法,肩部为一周变体蔓枝纹,腹部装饰缠枝花叶。本品制作工艺精湛,时代特征鲜明,瓶体线条简练,纹饰粗犷豪放,黑亮的釉面与米黄色胎体形成对比,别具韵味。

白地黑花荷纹梅瓶

高31.8cm

磁州窑所出之器格调朴拙粗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瓶标准梅瓶制式,周正挺拔,极为优美。胎体厚重,挂白色化妆土。通体黑彩装饰,分别绘以卷草纹、仰莲瓣、牡丹纹,每层纹饰间以弦纹相隔。纹饰构图简练,寥寥数笔,神采飞扬,体现了磁州窑简练而生动的装饰风格。

柿红釉束口小盏

直径9.8cm;高4cm

此建盏形体停匀,胎体坚致。内外施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圈足露胎。釉色成铁红,如霜盖之熟柿,色泽沉郁古穆,碗口挂釉稀薄,略显金色。釉水下流沉积,至下腹凝结成珠,愈近下腹愈是肥润。是不可多得之佳器。

青白釉折沿花瓣高足行炉

直径12.5cm;高14cm

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焚香是佛事活动中必有的内容。佛家有一种修持为“经行”,即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谓之“行香”。行炉即礼佛行香时所用。因为这种香炉既可以放置在原地使用,也可以手持行走使用,故称为行炉。本品造型端庄挺拔。炉上部为圆形宽口沿,中为袋形直腹,下为高足,刻划凸棱为饰,外缘内翻。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素雅恬静,与行炉的礼佛功用颇为相契。

天青釉官窑盖罐 

高8.7cm

本品盖面隆起,上附扁钮。腹部浑圆,近足部内收,底足有鸡心状突起。其通体罩施青釉,色泽深沉苍翠,釉面布满细碎开片,露胎处可见灰白胎骨。整器圆润可人,后世在其基础上,以刻划技法增饰,逐步演变为经典的荷叶式盖罐。其体量小巧精致,应作为储茶之用。

龙泉贴塑菊纹茶盏、托 (一套) 

托直径16.5cm;杯直径7.4cm

本品盏、托一组,造型端庄秀美,相得益彰,颇为难得。均通体罩施龙泉青釉,釉色碧绿青翠,釉面温润,清雅怡人。盘心中央贴塑露胎菊花纹一朵,与整器浑然天成,更添品茗雅致。

青白釉花口连体盏托 

直径13cm;高7.3cm

景德镇窑是宋代一处重要的瓷窑,盛烧青白瓷,因其“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而名满天下,而湖田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窑场之一。本品器壁匀薄,造型静雅素美。托口呈鼓形般敦壮。外沿呈六瓣花口,内壁六出筋,翻卷有度,宛如荷叶般自然柔美。下承高圈足,外壁近底部深划三条弦纹用以装饰。通体罩施青白釉,釉色莹润纯净,清雅怡人。底部露胎处可见铁褐斑。

青白釉八方执壶 

高15.7cm

本品通体罩施青白釉,器型精巧隽秀,壶作八方形,附短流及带状把。采用垫烧法烧制,底足留有垫烧痕。

白瓷刻花斗笠盏

直径13cm;高4.5cm

定窑为宋金元期间白瓷的代表,深得社会和后世所推崇,南宋顾文荐《负暄杂录》“窑器”条及南宋叶寘《垣斋笔衡》“窑器”条均曰:“陶器自舜时便有……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元人刘祁《归潜志》赋诗赞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本品出自宋代定窑之手,胎轻体薄,斗笠造型。内壁刻划花卉纹两朵,花叶舒卷,柔美动人。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呈现象牙一般的质感。虽然刀笔修饰寥寥,却十分细腻精湛,与白釉的素雅颇为契合,是为一件经典的定窑斗笠盏。

黑釉兔毫束口盏 

直径11.6cm;高6.2cm

此建盏造型周正,全器罩黑釉,口沿挂釉较薄呈铜褐色,质地凝涩,口沿之下釉层表面为褐色金属结晶覆盖,再下结晶释出而下流,形成丝丝兔毫。至碗心黑釉渐浓,兔毫渐稀。

木叶天目盏

直径11.4cm;高4.8cm

吉州窑以木叶为饰是南宋时期创烧的一种釉下装饰新工艺,将树叶贴在茶盏的瓷坯内,再上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传世及出土所见木叶纹盏,其木叶纹经脉多含糊不清,而此拍品木叶纹轮廓及经脉极为清晰,为吉州窑同类器之上品。

龙泉茶盏连杯

盏直径9.5cm;高5.3cm;托直径16.7cm

此杯小巧精致,呈花口造型。胎壁匀薄,随花口变化波卷。杯托呈折沿葵花式,以便饮茶承拿,兼具美观及实用性。杯、托除圈足外,全器满施龙泉青釉,釉面内外开片,色泽清雅怡人,整观此器,宛如硕大荷叶上展开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完美诠释了宋人纯净一色的文人雅韵,给人一种妙趣天成的自然美感。

金油滴小盏 

直径9.2cm;高4.6cm

本品碗内满施黑釉,外壁施釉近底,釉层较厚并局部有垂挂,釉面满布黄褐色的油滴斑,窑变色泽自然,在光亮处观察,似漆黑夜空中之星斗,美不胜收。油滴釉始烧于宋代的建窑,宋代饮茶之风极盛,时人有“天下之茶建为最”的赞誉。北方窑系时有模仿南方建窑盏,其中以怀仁窑最得形神。本品正是出自怀仁窑之手,既不失建盏风韵,又独具本窑油滴盏特色,殊为难得,可宝可藏。

龙泉青釉莲子杯 

直径8.5cm;高5cm

小杯秀逸雅致,玲珑讨喜,线条曲美,颇为美观。花口,深腹,高圈足规整,使整器更显挺拔之姿,底足露胎处可见坚致细密胎体,足心处有鸡心状凸起。杯体内外施青釉,釉质厚均莹润,釉色沉静如水,别有韵味。

龙泉青釉芒口杯

直径9cm;高4.8cm

小杯圆正洗练,秀巧轻盈,玲珑别致。口沿及圈足一周涩胎,胎色灰白,质地坚薄。芒口为后来特意刮削,或为包镶金属扣而为。内外施粉青色厚釉,釉质如玉,釉光似水。表面满布不规则的大小片纹,局部状如冰裂,美观至极。

黑釉兔毫小盏

直径9.5cm;高4.5cm

宋人好“斗茶”之风,兔毫盏乃是品茗所用的上品佳具,因此,此盏倍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对其溢美之词不胜枚举,例如黄庭坚《西江月·茶》中赞美道:“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本品器型小巧隽秀。釉质刚润,色如钳黑。口沿薄釉呈黄褐色,盏外垂釉流止于足端。盏内在垂流过程中,釉层呈现明显黄褐兔毫纹,丝缕清晰,异常美观。

黑釉兔毫束口盏

直径12.5cm;高6.5cm

宋代盛行斗茶之风,特别流行于帝王、贵族和文人雅士间,被视为一种“雅玩”。由于茶色尚白,故以黑釉茶碗为最佳,本品属建窑黑釉器中的兔毫碗,器口微微外撇,腹部斜收,底圈足。通体施黑釉,盏里施满釉,盏外施釉不到底,垂釉成滴,露胎处呈铁黑色。盏内外现兔毫纹路,色如野兔棕毛,丝缕分明。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蔡襄等一些宋代名士也对兔毫盏极尽赞美,如《茶录》中提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继之久,热难冷,最为妥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可见,建窑盏在当时已身价不菲,兔毫更是万分名贵。

黑釉鹧鸪斑斗笠盏 

直径16.2cm;高5.3cm

带有斑彩和窑变装饰的黑釉瓷器,是吉州窑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鹧鸪斑盏因其异美的装饰效果,颇受宋代品茗雅士所珍。《清异录》云:“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宋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称赞道:“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此斗笠盏形制端庄周正,除圈足露胎外,通体罩施黑釉,底釉上施以浅色斑点,犹如鹧鸪鸟羽毛花纹,釉面与釉斑交相辉映,别具风韵,可谓盛茶上品。

木叶天目斗笠盏 

直径14.8cm

始于晚唐胜于南宋的吉州窑,是一个极富民间特色的南方瓷窑。它盛产黑瓷,尤其以它的木叶贴花和剪纸贴花黑瓷技艺为世人所知。这两种陶瓷技艺也仅见于吉州窑。木叶贴花是将树叶用水浸泡,除去叶肉保存叶茎和叶脉,然后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内,再施上一层透明釉经过高温一次烧制而成。木叶贴花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它对自然的保留。它将精心选取的自然精华,美好完整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就像凝结了昆虫的琥珀。此盏内外施黑釉,圈足露胎,釉面莹润漆黑。碗底内有木叶纹,色近乎暖黄,与黑釉底色相得益彰。木叶的筋络分明,呈曲卷折迭姿态,肉有小阙,颇有大成若缺的天然美感。

黑釉洒斑大写意盏

直径16.5cm;高6.8cm

本品通体罩施黑釉,其上以彩绘之法,将黄褐色釉随意点洒,金彩斑驳,自然写意。盏壁上灵动的釉彩与黑釉的深邃相融,好似瞬息万变的流云,又似随风摇曳的芦苇,潇洒明快。宋代吉州陶瓷艺术家突破当时固有的循规蹈矩的装饰思维,肆意挥洒绘就,看似随意实则成竹在胸。极具抽象意象的表达,亦体现艺匠的个性色彩,极为稀见。纵观古今,其装饰效果堪称独树一帜,超凡脱俗。

天蓝釉鸡心杯

直径9.5cm;高4.8cm

钧窑瓷器以釉色鲜丽多变、质感厚润着称,其单色釉制品中,以天蓝色最为尊贵。此钧窑小盏造型隽美沉稳,除圈足外,通体施天青釉,其色蓝若碧空,清新淡雅。口沿处釉薄,色呈姜黄,是为胎体映衬所致。釉质深厚透活,有明快的流动感。胎体致密紧实,与滋润的釉色浑然一气,尽显钧瓷之端秀优雅。

天蓝釉斗笠盏 

直径13.3cm;高4.6cm

钧窑素以瑰丽色釉名闻天下。此斗笠式碗通体罩施天蓝色釉,口沿薄釉呈黄褐色,釉水垂流至圈足处,流淌自然,釉色纯净犹如天空般蔚蓝。碗心内缀以三道玫瑰紫斑为饰,仿佛三片彩云划破长空,颇为绚丽动人。

龙泉仿官釉莲瓣盘 

直径16.5cm

龙泉仿官瓷主要是应宋高宗朝廷在定都杭州前的逃亡期间祭祀、日用之急需而烧造的,同样弥足珍贵。此器造型简素隽美,外壁浅刻莲瓣纹为饰,足壁匀薄,修足极为规整。通体罩施龙泉青釉,釉面光润,平滑如镜。布满细碎冰裂开片,大小相间。碗心内开片处可见深黑色胎骨。兼具龙泉静雅及官窑古穆之美。

龙泉青釉瓜棱水注 

高7.8cm;长12.3cm

本品造型浑圆可爱,贴塑环柄、短流。腹中饰凸棱纹一周,上下均饰数道瓜棱纹。通体罩施青釉,圈足露胎。釉质肥腴丰润,色泽沉稳苍翠。

龙泉鼓墩式乳丁盖罐

直径8.7cm;高9cm

本品玲珑精巧,呈鼓式造型。盖沿及近足处各捏塑一周乳钉为饰,更显生动写实。通体施龙泉青釉,釉面伴有细密开片,色泽润泽明亮。圈足露胎之处可见胎体细腻洁白。

金银油滴盏 (一对) 

直径9cm;高5.5cm

宋人好“斗茶”,兔毫、油滴盏皆是品茗所用的上品佳具,因此,此盏倍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当时南北名窑皆见生产,北方窑系时有模仿南方建窑盏,其中以怀仁窑最得形神,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鹧鸪斑、兔毫、油滴、黑釉剔花等。本品即为一例怀仁窑油滴盏佳作,且存世一双,保存完好,十分难得。其造型秀雅端正,盈手可持,极适宜品茗。内外施黑釉,色泽乌润光亮,釉面浮悬油滴结晶,底釉映衬下宛如繁星。外壁施釉不到底,底足胎土涂有一层铁泥。宋代的点茶方式后来为日本所继承,与此同时,对黑釉盏亦是推崇备至,且油滴釉不易烧造,故被视为神品。东京博物馆、京都大德寺龙光院均藏有相类之作,可为参考。

龙泉仿官斗笠盏

直径13.9cm;高5.3cm

关于南宋官窑的记述,叶寘《坦斋笔衡》中有相关记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制,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南宋初期宋金战乱,无力建置官窑,只好委于地缘便利且有贡瓷烧制历史的越州烧制。此时,同属越窑系的龙泉窑烧造技术飞速发展,也承担着部分烧制御瓷的职责。因此同具“官窑”性质的两大窑场,便存在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官搭民烧”的龙泉窑,自然会对正统的官窑产品进行一定的借鉴与仿烧,以满足皇室的审美与需求。本品即是一例龙泉仿官佳作,其胎壁匀薄,形如斗笠,造型轻灵简素。罩施龙泉青釉,色泽清雅宜人。口沿薄釉,釉层上布满开片纹理,露出深黑色胎骨,富有天然韵致,兼具龙泉的纯净一色与官窑的古韵天成之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各有一只南宋时期龙泉窑烧制的青瓷斗笠盏。国内馆藏极为少见,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只,可资比较。

青白釉云龙纹鼎式炉

直径13.8cm;高12.8cm

湖田窑兴烧于五代,至明代隆庆、万历之际结束,延续烧造了六百余年。是宋代初期在早期青瓷烧造技术基础上仿玉器之洁白莹润产生的。因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彻莹润、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柔如玉而自成体系。到了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l004-1007),景德镇瓷器质地优良,“光致茂美,四方则效”,风行海内。与河北定白,浙江越青,争妍斗艳,鼎足而立。此炉造型精巧敦庄,平沿上立双耳,半球形腹,下承捏塑三兽足。周身以弦纹及篦划纹为饰。罩施青白釉,釉色青中见白,白中泛青,又有“影青”之称,不负“饶玉”美名。

龙泉黄釉花觚 

高20cm

宋代以来士大夫崇尚以古铜器插花,赵希鹄在《洞天清录》谈到“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袁宏道《瓶史》亦述:“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但古铜器毕竟难得,且颇娇贵,故多以瓷仿制者。两宋供御的官、汝、龙泉窑屡见仿古彝器者。

龙泉窑以其绝美的青瓷釉色倍受推崇,然而传世品中亦不乏米黄釉产品。米黄釉系上世纪50年代日本鉴藏家米内山庸夫所创,“意指带壳稻米之金黄”也即成熟的稻谷澄黄之色。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变”,即使同出一窑的青瓷,色泽也是各有差异。黄釉通常由于窑位靠后,影响到过火面,温度偏低而造成。其中品质上乘者,釉面莹润,色如蜜蜡,开片似冰裂,素有“莹润绝色赛黄玉”之称。

本品仿商周青铜觚造型,极可能用于宋人闲适生活,而非礼器。造型端庄简朴,外壁饰四棱出戟。内外施青釉,色黄褐。釉层厚润,莹澈古雅。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疏密不一,亦大亦小,别具一番幽深苍黄之美。

影青釉线条梅瓶

高32.3cm

本品瓶为直口,鹅蛋形腹,造型圆润端庄。颈饰弦纹两道,腹用弦纹凸棱分为六格,此种装饰风格极具浙江越窑青瓷的遗韵。通体罩施影青釉,釉色光润莹透,玻璃质感较强。密布细碎开片,犹如冰裂,自然天成。

青白釉六管花插 

直径6.6cm;高10.5cm

管形器发源于东汉,发展至两宋时期造型品种丰富至极,开始向插花陈设器过渡之用。龙泉窑、湖田窑、邛窑、中陈郝窑均有烧制。本品造型新颖,瓶口作五孔莲蓬式,颈附六只朝天管。此种器型多见五管装饰,而六管瓶较为少见。器腹圆鼓,刻划六道瓜棱。通体罩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色泽清雅怡人,宜插花陈设之用。相类器型可参阅《景德镇青白瓷珍品展图集》,文化艺术出版社,页46。

影青釉玉壶春弦纹瓶 

高23cm

玉壶春定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非常典型的流行器物。本品撇口,纤颈,器腹略鼓,近似胆状,造型静穆端庄。通体罩施影青釉,釉色莹润,光如平镜。颈、腹各饰两组双弦纹为饰,为素静的造型平添几分律动之感。

天蓝釉玫瑰紫斑梅瓶 

高36.6cm

“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这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对钧窑瓷器变幻莫测的釉色的赞誉。随着后世品评的深入,钧窑亦逐渐步入历代名窑的序列,终成为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的“宋代五大名窑”。到了金代,钧窑打破了宋钧官窑的“御用界律”,从贵为祭天、御用的王室代言、权力尊严的象征,走向了民间,这是钧瓷的第一次重返社会,也为日后钧瓷多元化发展开创了先河。另一方面,此时钧瓷也由此借鉴了定窑、汝窑、耀洲窑等优秀风格,开启了印花、刻花、浮雕等装饰艺术。它以其浓郁的文化色彩,在走向民间的同时,也进而扩大了钧窑的发展范围,至元代,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本品即为一例“金钧”,造型挺拔端庄,颇具宋式梅瓶遗韵。通体罩施天蓝釉,垂流至近足处,色泽清雅恬静。釉质肥腴,表面棕眼密布,肩部涂饰两抹紫红色斑,继承了铜红釉的装饰风格,造就出“泼斑成晕,变晕成彩”的效果,犹如两朵彩云,另观者赏心悦目。

白釉盘口瓶 

高40.1cm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后鹊起的著名白瓷窑坊,虽受邢窑影响,但后来形成了自己的制瓷工艺和风格而蜚声中外,始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并停烧于元代。此瓶通体施白釉,盘口长颈、溜肩圆腹,釉色柔和洁净,釉面莹润,造型端庄,胎质洁白坚致;此式盘口瓶属于五代至北宋的经典样式,传世数量稀少,属官方制器。美国纳尔逊博物馆藏有一例相似的定窑白釉盘口瓶并出版于《宋磁神品とよばれたやきもの》,朝日新闻出版社,1999年,页62,图25。

白地黑花花卉大罐

高35.5cm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着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品形制硕大,以黑彩描绘五层纹饰带,其间以三道弦纹相隔。颈、肩部依次绘莲瓣、缠枝牡丹、莲瓣为饰。腹部取菱形如意开光,内以黑彩绘折枝花,开光之外,花叶呈俯仰相对状。整体纹饰主次分明,用笔洒脱不羁,线条流畅。釉呈象牙白色,配以黑彩纹饰,更突出主体纹饰彩绘之美。

黑釉划花梅瓶

高36cm

本品器形修长挺拔,通体满施黑釉,釉面色如钳黑。以剔刻之法,肩部装饰变体回纹,腹部刻绘牡丹纹。刀笔奔放,一气呵成。整器古朴雅致,图案大胆生动,剔刻之处露出白色化妆土,与乌黑釉面对比强烈,加之刻划线条更显立体,淳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流溢而出。

白釉铺首橄榄瓶

高32.5cm

吉州窑以黑釉系列瓷器为大宗产品,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烧造过青釉、酱褐釉、乳白釉、米黄釉等其他色釉。本品造型浑圆端庄,盘口,颈部捏塑贴塑双兽耳衔环。通体罩施米白釉,色泽光润晶莹,密布开片,细密且均匀,浑然天成。足底无釉处露土黄色胎,有鸡心状凸起。

青白釉梅瓶 

高18.5cm

湖田窑为景德镇著名窑场,始烧于五代,终于明。《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均有记载。湖田窑烧制的青白釉,釉汁在焙烧时粘度小而使薄处泛白,积釉处带水绿色,釉面的光泽度强。虽然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但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品质精良,最具代表性。湖田窑在宋代所首创的青白瓷,代表了当时青白瓷烧造的最高水准。“青白瓷”又名“影青”,“影青”一名,始见于清代文集。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说:“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道出了青白瓷釉素胎薄,对光见影的特点。本品梅瓶一双,体量较小,形制相若,小口,短颈,丰肩,造型端庄隽美。通体罩施青白釉,釉水垂流至近足处,器底无釉处露黄白色胎。釉面密布冰裂开片,釉质晶莹剔透,光泽如玉,不负“饶玉”之雅称,可谓“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龙泉青釉胆瓶

直径6cm;高16cm

本品呈胆式,盘口,粗长颈,圆腹,矮圈足,造型圆润婉约,与瓶颈的平直线条相呼应,直与曲之间交替变化,自然过渡,形成了富于张力的平衡美。外壁满施龙泉青釉,釉色呈青灰,口沿及底足处细密开片。

青釉钵

直径10.5cm;高6cm

本品器形规整周正,直壁深腹,形似钵盂。圈足、底心露胎,余处施以青釉,釉色深沉含蓄,富有天然意蕴。东沟窑是青瓷烧制中的代表之作,其窑址位于临汝的东北隅,在大峪店越山即入禹县,是钧瓷故乡的近邻。所烧青瓷既有汝窑风格,又有钧窑特色,可以看出两窑的影响。

青瓷长颈胆瓶

高33.4cm

宋代不少著名瓷窑都集中在豫中地区,临汝窑是它们的总称。临汝窑分布主要集中在原汝州所辖各县,包括临汝、郏县、鲁山、宝丰及临近的宜阳、新安、陈留、禹县、内乡等地,规模之大,为北宋南北窑场所不及。临汝窑系诸窑宋时烧瓷分两部分:一部分烧宫廷用瓷;一部分烧民间用瓷。作为一个大窑系,临汝窑系诸窑有一个相继仿制,相继成熟的过程。它历经五代,一直到元才走完全程。本瓶颈部修长纤细,腹部圆鼓,纵观整器,造型简致,亭亭玉立,素雅动人。瓶身光素无饰,除圈足外,通体罩施青釉,釉色宛如湖水般莹澈沉静,成功地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

玫瑰紫天青釉连座净瓶

高12cm

自古便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法,其名贵程度可见一斑。寂园叟的《咏陶诗均盆歌》称赞钧瓷:“柴窑不可见,存者惟禹钧,钧也汝也皆宋器,蚯蚓走泥迹已陈,欹斜屈曲若隐现,以此辨其赝与真。宋后莫能仿制者,造化巧妙何其神。”钧瓷主要以其与众不同的釉—俗称“钧釉”而闻名于世。这是一种不透明的乳浊釉,按釉色可分为天青、天蓝和月白,或于天青、天蓝、月白釉上施以紫红色斑,又有玫瑰紫、海棠红等铜红窑变釉。本品造型精巧新颖,为钧窑创烧品种,自宋至元,均有烧制。其上为玉壶春瓶形制,下连镂空出戟座台。罩施天青釉,间以大片天然窑变玫瑰紫斑为饰,釉层肥厚丰腴,蓝紫交融,色泽艳丽,瑰丽无比,尽显钧瓷之端秀优雅。美国著名藏家JJ.Lally旧藏一例钧窑天蓝釉紫斑双耳连座瓶与本品造型十分相类,后售于1994年11月1日香港苏富比,Lot7;另见一对较大花口瓶例,售于伦敦苏富比1991年12月13日,编号139。亦可比一天蓝釉瓶例,无紫斑,售于伦敦苏富比2003年11月12日,编号68,并录于《关氏所藏宋代陶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94年,编号48。

青瓷刻荷叶纹碗 (一对)

直径18.9cm

耀州窑刻划纹样素以刀锋犀利着称,花卉纹是耀州窑的常见纹饰之一,应用十分广泛。且虽是同一题材,却变化万千,几无雷同之作,令人赞叹。本品形制周正,内刻莲纹一束,荷叶一片,铺满内壁,线条婉转流畅,花叶婀娜多姿。外壁仅口沿下刻一道弦纹,余部不饰雕琢。通体罩施青釉,圈足露胎。釉色莹润清亮,宛如湖面,令纹饰更加具象生动。美国洛杉矶郡艺术馆藏有一只耀州青瓷划花莲花碗,尺径、纹饰与本品十分相近,参阅《海外遗珍-陶瓷 二》,国立故宫博物院,页94。

青瓷刻缠枝牡丹纹斗笠盏 (一对)

直径9.2cm;高3.8cm

耀州窑瓷器的烧造最早始于晋,至北宋鼎盛一时,刻划纹饰以刀锋犀利而着称,是宋代北方代表性的窑场之一。本品为耀州窑刻花器典型代表,通体施以青釉,釉色莹润。盘内刻划缠枝花卉纹,花叶丰润,脉纹清晰,所饰花纹刀法线条刚劲有力,生动传神,规整典雅。

月白釉三足炉

直径10.9cm;高8.9cm

纵观此炉,形制基本符合金代鬲炉之特征。其体量小巧,平沿,短颈,扁鼓腹,下承三尖足,造型端庄圆润。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层肥厚丰腴,釉质莹润光洁,炉底凹陷处,略见“蚯蚓走泥纹”。置于书斋案间,焚香品读,尤显古穆静雅。

龙泉青釉三足炉

直径9cm;高9.1cm

此炉平沿,上立双冲天耳。短颈,扁鼓腹,下承三足。炉通体施青釉,釉面纯净柔和,温润如玉。

香炉 

12.5×11cm

宋代瓷片、生漆、黑漆、彩漆

再造物

从自然的物质世界出发,用代表东方文明的天然大漆作为媒材,通过对存世的残器艺术的思想和适合的表现,将宋代美学与漆艺相结合、将老物件与髹漆技法工艺相结合,形成新与旧的对比,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创造出人造物的物质世界和文化体系。通过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力求去满足当下人们的社会活动的价值需要和文化精神需求。让漆文化、漆器的概念重新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和视野,还原到当下人们的生活并产生紧密联系。

涵今 

19.5×7.1cm

宋代瓷片、生漆、金箔

再造物 。

从自然的物质世界出发,用代表东方文明的天然大漆作为媒材,通过对存世的残器艺术的思想和适合的表现,将宋代美学与漆艺相结合、将老物件与髹漆技法工艺相结合,形成新与旧的对比,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创造出人造物的物质世界和文化体系。通过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力求去满足当下人们的社会活动的价值需要和文化精神需求。让漆文化、漆器的概念重新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和视野,还原到当下人们的生活并产生紧密联系。

图片 / 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排版 / 赵小刚

jiuyueshouca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