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拳术有哪些?

 老刘tdrhg 2019-06-11

养生之道网:中国传统拳术有哪些?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类众多,那么中国传统拳术有哪些呢?下面养生之道网为您介绍常见的8种中国传统拳术,看看吧。

1、通背拳

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传说不一。有人说是战国时代孙膑所传,显然是很牵强。近代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是清末浙江人祁信所传,亦称“老祁派”。祁传其子,其子又改“通背猿猴”为“六合通背”,后世也称此派为“少祁派”。

“二十四式通臂”和“两翼通臂”流传于河北、天津一带。两者的技法、劲力、内容均相似,一般又兼飞通备劈挂拳。由于此两拳派的劲力、身法受劈挂拳影响较深,故有人将劈挂拳列为通背的一支,其实,劈挂拳应属另一系的拳种。

少林通背拳系由通背拳和少林拳所组成,已失去通背拳的特点。五行通背拳传说由清末一韩姓道士所传,分金门、木门、水门、火门、土门五个阶段逐步练习,土门是最高阶段。

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动作而着称。伸臂动作要力由背发,通过肩、肘、以达到指尖,所以要求背、肩、肘协调,用力伸展,并非单纯地伸臂。

其实,这种要求在其他拳术(如劈挂拳、八极拳、形意拳等)也同样强调,不过在通背拳说来更加突出而已。

通背拳的另一特点是能以较高的姿势迅速而巧妙地出击,在练功防技术前要练很多柔软功。

通背拳与一般拳法比较,拳或掌的手形较丰富,通背拳主要有单晃掌、撩阴掌、双盖掌、引手掌、拍掌、踏掌、秀骨拳、平拳、尖拳、斩首等。劈挂通备拳主要有勾搂手、摔掌、撩阴掌、点掌、掖掌、中掌、蹦中拳、立冲中拳、扣冲中拳、石猴诀拳、猿猴诀拳等。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十字为主。其套路有“小连环”、“大连环”、“拆拳”、“五马奔槽”、“六路总手”以及“十二连环拳”。

手法有“摔、拍穿、劈、钻”。步法有“行步、散步、连环步”。腿法以暗发为主,重七寸低腿。身形要求做到头顶、项领,前空,后实,虚胸,凹肚,探肩,臂长,活腕。拳势则要求做到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螺丝,脚似钻。

通背拳的器械内容,以及祁氏所传的棍、单刀、双刀、枪、剑等均冠以“白猿”。“二十四式通背拳”、“两翼通臂”则以子龙大枪、青萍剑、苗刀传世,并兼习风摩棍、劈挂单刀,劈挂双刀。

2、蛇拳

蛇拳因模仿蛇的动作而得名。有关蛇形的拳术,类别很多,如形意拳有以蛇形为动作的拳路。少林拳有以蛇形为主的蛇拳。南拳有以蛇形掌为主的蛇形拳。也有以模拟蛇的各种运动形象结合技击的象形拳类。

传统蛇拳的动作开合得宜,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上体要求松柔,下肢则要灵活,做到步活而桩实。蛇拳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实战时则要求:身要颤,步要转,二手忽闪神要战。圈绕步,步偕身,用指抢喉快为准。龙戏珠,掌插肋,勿手啄人勿顶击。脚尖点,虎爪进,急来缓应巧柔还。发劲时,同时还发声,以声助势。

传统蛇拳的套路主要由神蛇炼月、金蛇陆起、蛇蟠天真、白蛇吐信、风蛇绕树、率蛇盘石、毒蛇喷沫、腾蛇走雾、角蛇应尾等形象化动作组成。蛇拳以蛇形掌为主要手型。以穿、插、按、劈、钻、压、摆、挑为主要掌法。以崩、钻、按、冲、横、劈、勾为主要拳法。以半马步、跪步、丁步、独立步、弓步和麒麟步为主要步型。

3、连环绵掌

中国拳术之一,简称绵掌。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劲力要求内蓄刚劲,外现绵柔,爆发时如迅雷不及掩耳。绵掌分3路。以一路绵掌为基础,二路、三路是一路的发展与变化。

另有“连环拳”3路。一、二路又称二郎拳,特点是内柔外刚,以爆发劲为主。三路又称白猿拳,介于绵掌与二郎拳之间,是刚柔兼备、拳脚并重的拳路。器械练习有刀、枪、棍、剑,风格与绵掌一致。绵掌的器械以枪法为主,保持了一整套传统练习方法,如“抖大杆子”、“划大杆子”、扎大枪(一百单八枪)、对战大枪、花枪、对花枪等。尤其是六路“连环大枪”和“小六合枪”,既可作为基础训练单练,又可按套路中的“招式”对练。

“十三太保功”是连环绵掌的基本功,分蹲式、站式、卧式3段,共13个动作,要求外形动作与内体运气相统一,不仅可以强筋壮骨,为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并具有气功特点,对慢性疾病有良好的医治效果。连环绵掌的起源无文字可考,清末传于河北省河间县罗姓家族中,后来逐渐传入城市。近年来,绵掌主要流传于河北、河南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4、猴拳

中国拳术之一,以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而得名。据记载,中国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汉长信少府檀长清曾在一个盛大宴会上表演猕猴舞。

猴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但基本要领却是共同的,即在眼、身、手、步等方面要做到22个字:刚、柔、轻、灵、绵、巧、躲、闪、神、束、抓、甩、采、切、刁、拿、扣、顶、缠、蹬、踹、弹。前10个字指的是整个动作的神态,中间8个字指的是上肢手法,后4个字是腿法。

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其动作内容既要模仿猴子机灵、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如出洞、窥望、看桃、攀登、摘桃、蹬枝、拼抢、藏桃、蹲坐、吃桃、喜乐、惊窜、入洞等都是具有形、法统一的猴拳动作。有的套路还编进一些跌、扑、滚、翻动作。猴拳要求做到形象、意真、法密、步轻、身活。形象就是外形要像猴子,如耸肩、缩颈、圆背、束身、弯肘、垂腕、曲膝等。意真是要做到神似,表现猴子的精神。法密是方法要紧密连贯,有起伏,有节奏。步轻是步子轻巧迅速。身活是身子灵活。

5、华拳

中国拳术之一。拳家讲究“三华贯一”,“三华”是指精、气、神,华拳因而得名。华拳的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

1~12路华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拳术套路。这些套路多由踢、打、摔、拿等攻守格斗动作,按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经常练华拳,能训练人的格斗技能,对人体各部肌肉的发展、关节的灵活、韧带的伸张和强固,以及平衡器官、中枢神经的协调机能有良好作用。华拳有下列7个特点:

①形体工整。势式要求齐正、匀称、严整。

②遒劲有力。动作势式讲究运用“撑、拔、张、展、钩、扣、翘、相、蹦、顶、塌、收、沉”等“骨法”,亦即“五体”(躯干、上肢、下肢)要骨梗强壮,雄健浑厚。

③心动形随。强调心志的内在作用,认为内外合才能劲力遒健,动有意向,因之运动时总是“心在势前,势居心后”。

④阴阳分清。强调矛盾的双方要相辅相成,认为只有使“阴阳二气”协调起来,才能产生“神”的功用,因之对动静、虚实、刚柔、快慢、伸缩、张弛、抑扬、顿挫、轻重、起伏、内外、上下、正偏、左右等对立因素,在运动中十分注意掌握。

⑤势势连贯。练法上强调“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所谓“连”,是在一招一势之间必须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运用内在的心志活动和眼神把前后动作的意向连接起来,使之势势相连,贯串一气。

⑥动迅静定。华拳有招有势,“势为守,属阴,主静。招为攻,属阳,主动”。拳法要“动如奔獭,静如潜鱼”,“进如风雨,退若山岳”,动迅静定,有节有序。

⑦善调气息。重视呼吸调节,其法有“提、托、聚、沉”4种。在一般情况下,由低动作进入高动作或做腾空跳跃动作时,运用“提”法。在高式或低式的静止性动作出现时,运用“托”法。在刚脆、短促有力的动作出现时,运用“聚”法。由高动作进入到低动作时,则运用“沉”法。这些调节呼吸的方法,随着动作的变化自然地运用,而不是故意做作。

6、花拳

中国拳术之一,相传是清代雍正年间甘凤池在江浙一带传授的。花拳在起势前,先以左拳心外向,右掌心贴左拳背,双背成环形,于胸前自右向左划半弧,名为“请手”。

花拳有散手一百二十字、七十二擒拿法、三十六腿、二十四势。花拳练习实打之法,有抄手、抄腿、肘击、肩靠、股插等法,分上中下三盘。短打跌法有88个势名,都是身手足配合以跌人之法。花拳要领主要有下列4点:

①“打拳喜怒哀乐,虚势则喜,着力则怒,过势则哀,逼门则乐”。

②“气要运入丹田”,使内壮而加强抗击力和爆发力。

③以腰为一身之本,盘旋转侧,形如虎相,步动如飞,眼到手到,步到身到。

④交手时,两手必须保护心口和裆部,眼斜视,侧身而进。花拳在近代传习不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甘凤池,生卒年月不详,江宁人,武艺高强,又善导引之术,名闻各地,曾因反清案受刑不惧。有关甘凤池的故事,在江南民间流传甚广。甘凤池除传授花拳外,还着有《花拳总讲法》。

7、地趟拳

中国拳术之一,也称地功拳,因套路多由跌扑滚翻组成,故名。关于地趟拳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在醉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区别是醉拳以醉形进行摔跌,而地趟拳只有摔跌而无醉形。另一说是各种拳术都掺用摔跌动作,只是地趟拳以摔跌动作为主,古称“九滚十八跌”,俗称“就地十八滚”等。

地趟拳的特点主要是以跌扑滚翻的摔跌动作来诱敌入彀,败中取胜。例如,摔跌动作有翻身楔(单手直臂支撑全身倒立,用身体砸向对方)、鲤鱼打挺(两脚蹬地跳在空中。仰身平衡,两腿交叉蹬直,挺身,以便用两脚蹬倒对方或用两大腿里侧冲倒对方)、地趟绞剪(分为3种,上风剪用腿击打对方头部、胸部,中风剪击打躯干、腰部,下风剪扫打腿部)、抢背(上体前倒回手搂抱对方腿部,再借滚翻惯力用腿击打对方)、前滚翻(倒地翻身楔打)、后滚翻(两手扶地用脚后蹬对方),等等。《纪效新书》载有“滚躺刀”、“滚躺双刀”、“滚龙枪”等,都是用摔跌动作以克敌制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趟拳列为武术比赛项目,深受人们喜爱。

8、查拳

中国拳术之一,是中国回族人民最喜爱的拳种,盛行于山东、河南、河北各省。

查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10路查拳的名称是1路母子、2路行手、3路飞脚、4路升平、5路关东、6路埋伏、7路梅花、8路连环、9路龙摆尾、10路串拳。

查拳的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查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①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②动迅静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③发力顺达,节奏鲜明。查拳发力的顺序是上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胯,传于膝,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④协调完整。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中国传统拳术有哪些,以上就是养生之道网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

欢迎关注养生之道网微信公众号

→搜索微信号:aiys137

→查找公众号:养生之道网

→我们的口号:传播健康理念,宏扬养生文化!

△△△想它、爱它,记得就要关注它!△△△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