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共管理学核心考点整理(接前)

 清泠无居 2019-06-11

第四章  政府间关系

15.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P145

指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既包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16.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式的出现(现今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趋势)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一是大都市区管辖单位的“碎片化”;二是城市地位的上升改变了城市与州和联邦的关系。州以下的地方政府的一体化程度大大降低,组织间的结构趋向扁平化。城市地位的改变。联邦与市的合作和直接联系,美国政府间关系更趋复杂,但却使美国联邦制在总体上更具活力。

(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总体上政府间关系朝向增加地方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改变地方过分依赖中央的局面,使政府间的资源分配更趋平衡,以提高相互依赖的程度。

(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渐普遍。地方政府之间已不仅仅是竞争者,在许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这与西方国家地方自治的发展有关,地方政府自主权的日益扩大,刺激了它们寻求合作、追求更大利益的欲望)

第五章  政府作用

17.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五种角色)

(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国防、治安、公共教育、公共交通。政府对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进行大量直接投资。

(2)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市场体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或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问题,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来减缓经济周期波动,抑制通货膨胀。

(3)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政府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积极外部性的产出,通过直接管制来限制消极外部性产出。

(4)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经济在解决社会稳定、协调发展方面有明显局限性,它能较好地解决效率问题,却不能解决好公平问题。

(5)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市场机制容易被破坏,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将导致垄断。政府基本职能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立法来保证市场运转,为市场公平竞争创造和维护必要的制度环境。

18.转轨时期我国政府的八大角色

(1)加强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创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与环境;

(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3)培育和完善各类市场,形成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

(4)依靠宏观调控手段,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5)参与某些经济领域的资源分配,充当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6)制定并实施分配与再分配政策,形成收入与财产公平分配机制;

(7)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8)转变职能和精简机构,实现政府自身的革命。

19.政府失败论(政府失灵 大题 整体看)

(1)提出:政府本身的行为也有其内在局限性,政府同样会失败;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且政府失败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2)表现、类型和成因:①表现:归纳为公共决策失误,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和浪费,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等基本类型。②主要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供求关系的特点,公共决策的内在困难以及缺少一种有效的非市场机制——它能够把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与效益同整个社会的成本与效益进行调节和计算。③成因:公共政策失效,社会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目标的公共利益;即使现实中存在利益一致情况,但因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难以达到最优化;信息的不完全公共政策议程偏差、投票人的近视效益、沉淀成本等;政策执行上的障碍。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公共物品估价困难,缺乏竞争机制,缺乏追求利润动机。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内部性决定了公共组织尤其是官僚机构的行为及运行;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导致政府的扩张。寻租及腐败,寻租作为非生产性活动,只是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和官员争权,影响政府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等,使社会处于低效、停滞和紊乱状态。

(3)纠正及防范:①改革公共决策体制及政治制度,进行立宪改革,对政府财政过程尤其是公共支出加以约束,完善表达民主的方式以及发明新的政治技术。②用市场力量改进政府效率,确定竞争机制,在高层管理者中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制度,用市场机制生产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

(4)启示:①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②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及时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③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工作效率;④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⑤反腐败必须釜底抽薪,从体制及制度的创新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第六章  公共政策

20.公共政策定义  P236

(5)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    

(6)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

(7)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

(8)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21.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22.我国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优化

(公共政策系统及运行 整体理解 论述)

     公共决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种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可划分为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信息:为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地提供各种准确、适用的信息。咨询:集中专家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公共政策提供方案和其他方面的咨询服务。决断:居于核心地位,是组织者和决定者,领导公共决策活动全过程。执行:将政策方案转变为政策效果。监控:使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施,保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我国公共政策系统追求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①科学化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方法来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充实信息和咨询机构;遵循科学的决策原则,如信息原则、预测原则;提高决策者和参与者的素质,加强决策者集体班子建设,提高咨询人员和信息人员业务素质。②公共决策民主化,保证公共决策过程的充分参与,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及气氛。民主机制的引入,发挥咨询人员决策中作用,提高政治生活透明度。③公共决策法制化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理顺主客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决策程序法制化,充分发挥决策监控子系统的作用。

     民主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主导,法制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保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