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共管理学核心考点整理(接前)

 清泠无居 2019-06-11

第十章  第三部门管理

34.第三部门管理定义

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具有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35.第三部门整体看 大题

崛起:第三部门发展规模与政府对社会干预的政策选择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政府加强对社会的干预,第三部门萎缩;政府放权,发展。崛起原因:政府改革的需要,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存赋予了第三部门新的社会价值,第三部门从传统的慈善、公益领域转向现代公共领域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部门自身的不断成熟,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学术研究对第三部门发展的推动。

面临问题:无法摆脱公共部门固有禀性,缺乏独立自主性,不公平竞争,追求自身利益,成为利益交易的场所,国际活动能力有限。

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弥补政府缺陷,增加资源运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扩大社会公平,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我国公共部门功能

作用:①分担政府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②对社会资源进行公正、合理和高效率的配置;③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④净化社会风气。

面临困境:①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②缺乏资金、人才等组织发展的基本条件;③法律法规不健全;④缺乏对第三部门权威、常规性的监督机制;⑤公众对第三部门的认同度不高。

思考:①政府对第三部门的重新定位。第三部门不应该是接受机构精简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场所,而是承接政府部门社会职能的组织;第三部门不应是政府职能转变形式化的工具,而是公民社会最活跃的公共部门;第三部门的发展不是在与政府争权,而是在帮助政府治理社会。②政府与第三部门关系明晰化,保持自身独立性。③健全第三部门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其合法性、独立性和组织权益。④“官办”社团的改革,弱化与政府业务主管机构的关系。⑤鼓励民间组织的发展。⑥培养公众的志愿精神和互助品质。⑦积极参与“全球结社革命”。

第十二章  公共管理伦理

36.公共管理伦理定义、构成

定义:是特殊领域中的角色伦理,以公共管理系统为主体,或以公共管理者为主体,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构成:观念形态(即伦理意识,包括系统思考指导我们作出行为选择的价值观)

  实践形态(以一定伦理原则为指导的公共管理行为)

  准则评估形态(观念与实践的结合形态)

37.合理有效的公共管理伦理体系的形成(怎样构建)

(1)公共管理伦理的制度规范与公共管理伦理的理想信念的协调互补;

(2)确定公共管理伦理的最低要求和公共管理伦理的理想追求;

(3)把公共管理伦理作为公务员任职、升降、奖惩的必要条件。

补:

38.公共危机是什么

39.怎样看待政府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