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棵桑树”引发的大国之战——吴楚争霸!

 风舞猿 2019-06-11

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锺离。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

《史记·吴太伯世家》

“十年,楚太子建母在居巢,开吴。吴使公子光伐楚,遂败陈、蔡,取太子建母而去。楚恐,城郢。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钟离、居巢。楚乃恐而城郢。”

《史记·楚世家》

两段文字同时记载了 “争桑之战”,即“吴楚争霸”!虽然两段稍微有些出入,第一段说的是两个女人因为争桑树打了起来,第二段说的是两个孩子因为争桑树打了起来,但无论是女人,还是孩子,其实事件很简单,就是两个平常老百姓因为一点小事“开撕”,动了手,还见了红。放在今天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最多也是“治安事件”,可是放在当时的背景下,即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时候,那就是“能动手,绝对不哔哔”。

就拿这个例子来说,先是两户人家吵吵起来,打的头破血流,吴国人吃亏了;然后吴国村长不干了,两个村子打了起来;后来县长急眼了......,到最后演变成了两个国家相互攻伐,最后以吴国攻占了两座城池而告终,吓得楚国不得不“城郢”(当时楚国首都,今湖北省荆州市),即加高、加固了城墙。

在世家里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楚国一打败仗,就会“城郢”(砌墙头)!

那么先说说两国的“家世背景”,《史记》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由此可见,也算华夏“嫡系”,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远离了文化中心,成为“边缘国家”。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楚国看到诸侯个个封王、封爵,心里极度不平衡,借着进攻小国的机会,想让周室给自己个“名分”,可惜王室不买账,气的自己给自己封了个王,这完全属于“自嗨型”!

后来会盟的时候楚国跟宋国掐架,“楚成王”说,“老子早就称王,宋国不过是公爵,但比王还低一等”。宋襄公指着楚成王的鼻子骂道,““我的公爵是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谁不承认?可你那个王是自封的!”说起楚国是“流氓国家”,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手足相残”,“父子相杀”那也是常有的事情,就拿“楚成王”来说,他哥哥庄敖,刚成为国君就要收拾他,后来他逃到随国,借随国之力杀了个“回马枪”,把亲哥哥庄敖给剁了,再后来他又被自己的亲儿子商臣(后来的楚穆王)给杀了,临死前还想吃熊蹯(即熊掌)!这也算是一个有理想的“吃货”!

后来楚国渐渐成了“气候”,开始对外扩张,“楚强,陵江汉间小国,小国皆畏之”。没事就找“软柿子”捏,这回算是自己倒霉,遇上了劲敌!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吴国与楚国是“邻国”,也算是“世仇”,你打我,我打你,那也是“家常饭”,大部分时间是楚国占上风,因为楚国地盘大,“人多力量大”在没有“计划生育”的古代就是绝对的优势,没事欺负一下吴国。后来到了吴王寿梦时,情况发生了“反转”。

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是要还的”!

吴国世代谱系

吴国,按照今天的说法也是“根儿正苗红”,跟周室同宗,历代没有出过太多乱子,传位也很简单,哥哥死了没有儿子,那就弟弟上,老子不行了,儿子上,谁做老大都无所谓。本来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想把王位传给有才干的小儿子季扎,可是小儿子死活不干。只好大哥诸樊上位,诸樊不行了,又传给二弟馀祭,二弟却还是想把位置然给小弟季扎!就这样季扎连续拒绝了4次!连司马迁也称赞他为“闳览博物君子”!

兄弟之情可见一斑,如果按照这种情形走下去,吴国也不会灭亡的这么早!就这样大哥传给二弟,二弟传给三弟,三弟传给了儿子,后来的吴王僚!

但是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大哥诸樊有个儿子——公子光,即后来吴王阖闾!这也为后来的同室操戈埋下了“伏笔”!

“小孩掐架事件”也是发生在楚平王和吴王僚那个时期。这二位也不是一般的奇葩,楚平王,原本叫弃疾,干了许多不地道的事情,譬如“弑君自立”,后改名熊居;明明是给自己儿子娶媳妇,大臣费无忌为了讨好楚平王,先把秦国女子献给了楚王,楚王也是“王八看绿豆——看对了眼”,竟然自己给收了。费无忌跟太子的关系也不好,于是没事就煽风点火说太子建的坏话,久而久之楚平王下了杀心,先是杀了太子建的老师伍奢父子,太子建撒丫子跑了。

上天是公平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偏巧伍奢有一个非常牛X的儿子,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极高——伍子胥!最后楚平王被“回国观光”的伍子胥从坟地里刨出来,足足挨了300鞭子。吴王僚也是比较窝囊,被大伯家的堂兄弟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给弄死了。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说白了没有什么战争是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进行的,这也正是对那个黑暗年代的真实的写照。大家都是想着法子“抢地盘”,或者兼并别的国家,明目张胆地强来的比较少,毕竟是“礼仪之邦”,一般是先找个“借口”,这就像清朝末年的外国列强,以及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小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之前,总是会找点借口是一样的,不是人丢了,就是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失,然后发动战争!

从后来的战争走势来看,两国的“梁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经过一系列的军事交锋,楚国一败涂地,不是一般的惨,楚昭王(楚平王与“儿媳妇”之子)连都城都不要了,简直是落荒而逃!

看看历史上的“春秋五霸”:

关于春秋五霸,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缪公、楚庄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文献来自“维基百科”

总得来说,吴、楚两国都经历了历史的辉煌,雄霸一方,可是终究无法抵挡历史的车轮,吴国(夫差)被越国(勾践)所灭,楚国也算是“老牌封建国家”,但积重难返,最后还是被王翦给灭了,归于一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