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为什么灭亡?商鞅的强秦之策成了罪魁祸首

 夜读史书 2019-11-21

公元前221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令当时人想不到的是,这个空前强大的王朝却会在十五年零四十七天后就轰然倒塌了。后世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有很多,比如秦始皇滥用民力,秦二世昏庸残暴等等。不过,真正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却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时代。正是秦朝统治者一直采用了商鞅变法的思路,才最终使秦朝陷入了无力回天的绝境。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意义毋庸置疑,秦国正是依靠变法才顺利完成了从“穷秦”到“富秦”、“强秦”的转型。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商鞅在一百多年前所提出的那些为政举措对创业阶段的秦国来说,确实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可是在一百多年后的秦朝时期,商鞅的那些思路却并没有那么管用了。

商鞅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将全国的一切资源都尽可能投入到农业和战争这两件事情上,所有和这两件无关的事情都要受到限制。商鞅认为,农民如果有了多余的粮食就会开始考虑如何活得更长寿或吃得更好;商人如果有了多余的钱财就会追求美女和其他物质享受;官员如果无事可做就会让他们产生个人野心或追逐名利。这些行为对国家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甚至是一种危险。因此,商鞅提倡要成为一个强国必须懂得如何激发国民的潜能,但更应该懂得如何扼杀国民多余的潜能。

商鞅将国民任何多余的积累都称之为“毒”,“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官生,必削。”他认为国家必须不断发动战争,一方面可以有效打击敌国势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续消耗国民的力量,使国民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无力对统治者造成威胁。

“有道之国,在于弱民。”除了战争消耗外,商鞅还主张通过不断的高压手段剥夺国民手中富余的财产,让国民不得不依附于国家。如果不这样做,将导致国民道德败坏和好逸恶劳的滋生。国家要想保持秩序和强大,国民就必须变得弱小。

在商鞅的指导思想下,秦国以举国之力发展农业和进行战争准备,并限制了一切与此无关的活动。秦国的国民彻底沦为国家的战争机器。短短十余年时间,秦国就在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秦军以虎狼劲旅席卷东方六国,尚武嗜杀的秦人让六国闻秦色变。

然而,当全国统一之后,以秦始皇为首的秦朝统治阶层却还是坚持贯彻商鞅当年提出的“法家精神”。为了达到弱民的目的,秦朝一方面发动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的战争。另一方面又在全国范围内征调民力,修建长城、骊山墓(秦始皇陵)、阿房宫、灵渠等巨型工程。

过度的消耗终于使国家和百姓都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为大秦帝国敲响了丧钟。

参考文献:《商君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