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友们一定还记得,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之后,在国内外市场,只要有元青花瓷器出现,都是动辄千万。然而,仅仅过了14年,元青花似乎开始出现了“枯萎”现象。 如中贸圣佳今年春拍的一件元青花“绚芳联珏”缠枝并蒂牡丹纹大罐估价为: 3,800,000-5,000,000,最终以3,800,000人民币落锤!(落槌价不含佣金)如果早五年、十年,这件元青花大罐或许能溢价几倍,可如今仅以底价成交。由此可见一斑,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不作分析了。藏友们可在后面的留言栏发表自己的看法。 此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是目前已知海内外公私收藏元青花中唯一的一件“并蒂牡丹”大罐。 Lot 0347 元 青花“绚芳联珏”缠枝并蒂牡丹纹大罐 估价(RMB): 3,800,000-5,000,000 落锤价(RMB): 3,800,000 Lot0347局部图 牡丹乃花之富贵者也,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因其雍容华贵之姿色倍受国人喜爱。牡丹花品种千般,当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并蒂牡丹。并蒂牡丹亦称双头牡丹、合欢牡丹,即在一根茎干上,并萼生长出两株花朵,花盘相背而开。虽然不属于一种品类,但却是十分罕见的双生花朵。明代金石学家顾起元对于牡丹品类的记录中“双头红者并蒂骈萼色尤鲜明富贵”之语,是对并蒂牡丹极为形象的文字描述。目前可知,最早在唐代,并蒂牡丹就已进入人们的视野,如《天中记》卷五十三记载:“双头牡丹,高宗后苑宴群臣赏双头牡丹,上官昭容一联绝丽,所谓‘势如联璧友,心似臭兰人’”。虽然史料记载较为零散,但历代文人骚客为其作诗赞咏却不胜枚举,例如,北宋宰相夏竦《宣赐翠芳亭双头并蒂牡丹仍令赋诗》云:“华景当凝煦,芳丛忽效奇。红房争并萼,缃叶竞骈枝。彩凤双飞稳,霞冠对舞欹。游蜂时共翥,零露或交垂。胜赏回金跸,清香透黼帷。两宫昭瑞德,天意岂难知。” 诗人赞咏之余,还将其比作上天的“瑞德”之兆。 世人以诗歌咏唱之外,更以并蒂牡丹入画,此题材佳作不为多见,传世作品中则有《牡丹页》、《弘历绘并蒂牡丹图轴》、《郎世宁画瓶花轴》等。这几幅珍贵的并蒂牡丹画作,不但从图、文的角度详致描绘了并蒂牡丹的形象与风韵,更以中国传统构图表达出牡丹富贵吉祥之意。《牡丹页》绢本设色,作于公元十世纪前后,作者不详,现藏于香港艺术博物馆。此图描绘了一朵皇冠台阁型并蒂粉牡丹,构图、造型、笔墨设色十分讲究,虽无年款,但仔细分析来看,具有典型宋代花鸟画的特征(附图1)。雍乾二帝将并蒂牡丹、莲等视作上天对自己德政之瑞應。《弘历绘并蒂牡丹图轴》为清宫旧藏,作于乾隆四十六年,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画是弘历众多花卉画中较为别致的一例,设色绘并蒂牡丹一株,置于瓶中,寓意富贵平安。上诗堂有弘历御笔“绚芳联珏 ”四字。自题诗:“一枝头上开双朵,分蒂连芳各斗妍。背面莫猜类相妬,本同根也讵其然。芙蕖多矣咏双头,屈指鼠姑鲜句酬。却独东坡更饶一,三珠祇合在三洲。君子奚当隐逸否,居然富贵号真宜。设更姊妹征名氏,宜主身傍合德随。琼华当日纪春明,闻说移根自洛京。三月瑞呈广寒殿,依稀得句有怀英。辛丑清和月设色再题。” 钤“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等多方朱印(附图2)。郎世宁所绘《瓶花轴》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卷五:“设色画瓷瓶一,插折枝并蒂牡丹。款臣郎世宁恭画。”现藏于台北故宫。此图花卉结构准确,晕染精细,极富西洋画的立体感,是一件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绘画作品(附图3)。 附图1:佚名 牡丹页 香港艺术馆藏 附图2(左):弘曆绘并蒂牡丹图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附图3(右):郎世宁画瓶花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牡丹以娇艳华美著称于世,而并蒂牡丹则以其珍稀而一枝独秀。但无奈其稀有罕见,世人窥得真容者绝少,大多只能以隽美的诗词、精致的画作去畅想。然而本品以并蒂牡丹绘于瓷器之上,则为该题材的创作与传承开辟出一条新的蹊径。目前,公私收藏之中仅见此例。元青花中牡丹纹兼用于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也常作人物故事、花鸟图画中的配景,形式多为缠枝牡丹纹枝茎互相缠绕。此罐造型恢弘雄健,端庄规正。通体以青花料绘饰花卉题材,青花发色浓淡合宜。颈饰缠枝牡丹,肩绘缠枝莲纹。罐身主题纹饰为六朵缠枝牡丹纹,胫部则是仰莲纹。画面秉承了元青花大罐一贯满密且主次分明的布局,给人典雅庄重之感。所绘并蒂牡丹饱满硕大,仰俯有致,手法写实,笔意酣畅洒脱,颇为接近自然界中牡丹花的形态,一展祥瑞繁盛之姿,可谓是元青花大罐中极其鲜见之佳作。 Lot0347底部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