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事上的必经之地、必经之路是怎么形成的,绕过去不行吗,为什么非要打下来?

 茶香飘万里 2019-06-11

我们看历史战争剧,发现很多出征的人都是一关一关的打,想绕过去,但是能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必经之路肯定是绕不过去,必须得打下来。

(山海关)

为什么必须的打呢?原因有几:


每一个前进路上的关口、城市必须打下来自己占领因为后路必须在自己手里。

我们知道,古代打仗一走就是半年甚至几年,那么在攻打敌人的时候,有关键路上的城池没有打下来,而是绕了过去。就相当于是在自己的后背放了一颗钉子。

这颗钉子一可以断了粮草后路,二可以从后边攻击,来一个前后夹击。所以,进攻队伍如果绕过去,碰见这种情况必败无疑。

(示意图)


地形原因,根本无法绕路。或绕路的成本太大。

我们知道,所有的关口或者军家必争之地都是建在地形险要之处。有的真的无法绕路,或者绕路时间成本、人员成本太大。

我们知道,战争的本身就是在消耗一个国家的承受能力。绕路无疑给自己的国家增加承重的负担。

(潼关)

通过潼关我们就能看到,想要从洛阳方进向入长安,必须拿下潼关,根本无法绕路。

或者是少量的部队轻装简行可以绕路过去,但是在面临下一场战役的时候,怎么打?根本没有任何的取胜的可能性?要知道,古代战争,就是人的战争。

或许这也是诸葛亮不同意魏延子午谷的方案了。

(示意图)

综上所述,必经之路是由乐观的原因和地理原因所构成的。

绕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除非是绕路的这一支部队没有或者回来的想法,城池却还在别人的手里。那么既然是这样,还要发动战争去攻打呢?

所以,必经之地必须打下来才可以进行接下来的战役,才可以有信心有保障的打胜!

因为确实很重要。

来我们先从地缘政治上看看都有哪些军事上的必经之地:东北的锦州,中原的徐州,襄阳,西北的西安,南方的荆州,西南方向的汉中。

常言道:外行看战略,内行看后勤。在战争中后勤补给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纵观人类漫长的多少场胜利都是依靠充足的后勤保障换来的。

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从后方到前线往往会有多条补给线路,但是因为有地形这个大BUG,导致不同路线的运输效果不同,为了最快将军事物资运抵前线,统帅会规划出最佳的运输路线,而这些兵家必争之地恰恰是在这些最佳运输路线的之中,绕过这些兵家之地,会增加运输成本,还会增加战争失败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军事家们首先要攻占这些兵家必经之地,保证自身的后勤补给路线的安全稳定,另外还有就是倘若需要撤退,也有利于部队能够全身而退。,进可攻退可守。反之敌方为了拖垮对方,也会利用各种机会对这种军事重地进行骚扰,渗透,破坏,以达到袭扰敌方后方补给的作用。

除了上面这种进攻性,还有一种防守型,典型代表:北京的居庸关,西安的潼关,太原的雁门关,娘子关。

这些关隘往往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利用险峻的地势,将入侵者拒之门外。可是一旦这些关隘失守,那么关隘之后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无险可守,这点在安史之乱显得尤为明显。当安禄山击溃哥舒翰的军队,在攻破潼关之后,由于都是关中平原,一马平川,骑兵就很快打到长安城下,长安也就迅速陷落,而作为进攻方也是相同的道理,啃的下这块硬骨头,之后就是大鱼大肉。

说白了,就是世上本没有必经之地,军队路过的多了就成必经之地。

从地理上来说,在太平天国战争为例子,想要夺取天京,就必须要夺取安庆,九江和镇江等地。

必须夺取的地方,比如安庆,北面是群山,南面是长江,东西也有河流,处于长江弯道位置,河道比较湍急。另外,在整个安徽,过了安庆,直接就可以到天京,再也没有天险可以守卫。

其他城市比如池州,距离长江沿岸太远,就是在池州部署大炮,也无法威胁到长江航运。所以,一旦丢失安庆,清军就可以畅通无阻的直抵天京。同时,清军将会彻底掌握长江下游的航道。

无论兵力运输,还是物资运输,都可以通过水运,再也不用依靠耗费人力物力巨大,而且效率低下的陆地运输。这无疑,将会极大提高清军的战斗力和持久作战能力。无法掌握长江航道的太平军几次集结大军团解围安庆失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后勤无法保障。

同时夺取安庆,将会切断皖北太平军主力军团与天京的联系,阻止粮食和援军进入天京。而且,清军围攻安庆这样一个太平军必须要保住的城市,就可以施展围城打援的战略,消耗太平军主力。

胡林翼说:"吾恐三四年未必成功。而水陆将领精力尽疲,英华衰歇,是欲速而反迟也。若蓄势审机,驻兵于贼所必争之地,使贼欲不战而不可得,则一半年之后,城邑可尽复,是似迟而实速也。"

因此,清军绝不会绕过安庆去攻击天京,而安庆保卫战也成为了整个太平天国战争最大的转折点和胜负手。

所谓的“必经之地”和“必经之路”的形成,大抵可以归结为自然地理状况与人类技术能力的矛盾。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人类的技术手段没法克服一些,导致一些关键性地段的复杂地形难以使用技术装备克服,因此很多地域就出现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情况。

另一方面,一些地理环境下本来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因此也就形成了“必经之路”。譬如进出波斯湾时,除途径霍尔木兹海峡,没有任何其他航道可供选择,因此霍尔木兹海峡自然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必经之路”。

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航空器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点对点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主流运输模式之一。在能确保“直线运输”的情况下,路径呈“折线”或“曲线”的传统意义上的“必经之路”自然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这也是类似“蛙跳”作战一类的空中突击作战模式目前非常流行的原因。至于所谓“绕过去”,在军事行动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如前文所述,类似于山谷、峡谷、海峡一类的地形往往只有一条路径,想绕过去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其次,很多情况下所谓的“必经之地”本身就具有战略意义。由于“必经之地”往往在和平时期也是交通要道,因此容易形成政治、经济、产业上的中心地带,这使其在军事上具有了被夺取或摧毁的价值。因此,在处理特别重要的“必经之地”时,决策者往往仍然更倾向“拿下来”而非“绕过去”。

“必经之地”必然是绕不过去的!能绕过去就不叫“必经”了

战略要地通常分为两种,分别是:“关隘要塞”和“城市重镇”。关隘一般是绕不过去的,而城市也是必须要拿下的,咱先说关隘。

关隘基本都是依照地形而修建的,大多数关隘都建在山脉的缺口,或者是河流旁边,据险而守。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两旁有山脉河流的阻挡,进攻方在没长翅膀的前提下,打不下关隘是过不去的。因此只要守住关隘要塞,就能把敌人挡在外面。(陕西东面的两大关口:函谷关和潼关,这个关隘南边是秦岭,北边则是黄河,想从东面进入关中就必须拿下这两个关隘)(这个角度更容易理解潼关的位置,它介于秦岭和黄河之间,是进入陕西的东大门)

(山海关位置,西北是燕山,东南是渤海,就这一个口可以走)

(山海关远处的燕山)

既然关隘绕不过去,那么那些城市重镇可以绕过去吗?

答案同样是绕不过去。

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特别是对于步兵而言,补给线的安全更是至关重要。

在古代,只要占领一个城市便可以控制周围一大片地区,建立稳定的补给点,缩短自己的补给线。并且城市有高大的城墙做保护,若进攻不利也可以入城防守。

不过古代的城墙是非常恐怖的,即便是有火炮,攻打一座防备严密的城市也非常困难。在很多围城战中,面对高大的城墙,进攻方往往束手无策,只得将城市围城铁桶,切断对城内的粮食供给,生生地将守城者饿死。

但如果城内粮食充足,在即便是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守个五六年也是绝对没问题。并且得益于中国的地下水非常浅,内城随便挖口井就能打出水来,因此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今天复建的大同城墙,大同是明代九边之一,历史上大同城极少被正面攻破过)

如此以来,攻城就是个巨大的麻烦事。可就算再麻烦,这个城你也得打。

但如果你知难而退,选择绕过去,那么不仅意味着你的补给线被拉长,背后还有可能遭到守城敌军的偷袭,那时你就十分被动了。

冷兵器时代打仗都是需要排开阵型的,阵型的正面是一支军队最强大的地方,而阵型的背后则是这支军队最脆弱的软肋。军队如是在行军和打仗时突然遭遇背后袭击,那么极有可能造成阵型崩溃,一旦阵型乱了,人再多都没用。

冷兵器时代可没有移动电台的,底层官兵在混乱之中是没有办法及时接收上峰的命令,军队统帅将失去对全军的控制,如此一来,整支军队的处境就危险了。

即便是你做好了防守,保护好了自己的身后,但漫长的补给线你就绝对看不住了。敌军抢你几次粮车,你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每次当你反击的时候,人家已经带着粮食回城了。就算带不走,人家给你一把火烧了,你能有啥脾气?所以城市重镇也绕不过去,必须打下来。

但事情无绝对,骑兵部队就可以凭借着高超的机动性绕过某些据点和城市,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带。比如说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在进攻济南不利的情况下,便选择带领骑兵绕过济南,最后成功地攻占南京,这就是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巨大优势,当年蒙古人正是凭借着这一优势横扫亚欧大陆的。(骑兵自身携带的粮食和机动速度都远超步兵,因此可以绕过些据点和关隘,长途奔袭敌人腹地,比如明末八旗就曾五次绕过山海关攻入中原抢掠,但这些行动仅仅限于抢掠,如果想彻底入主中原,攻城还是必须的)

军事上的必经之路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天然的军事要地;第二种就是因为战略规划、战役部署,某地成为必争之地。

1、天然的军事要地

在中国历史上,天然的军事要地并不算多。相对而言太原算一个,在东山、西山之间有东西长约12公里的河谷地带,汾河从中间流过,太原就在此处。

(东西很狭窄的太原)

太原是南北交通要道,得之则可以控制河东,失之则南下北上都失据。金与北宋作战的关键点在于太原;金与蒙古作战的关键点在于太原;明军北伐稳固与否在于取得太原。太原是山西高原的核心点,山西高原是控制华北的基本点。

(靖康太原作战)

相对而言,四川的剑门关、陕西的潼关,也是重要军事要塞,属于兵家必争之地。但基本都是战役级别的影响,上升不到战略层面。

2、战略、战役上的必争之地

战争是动态的,对于指战员而言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许多事都是相对的,必争之地也是相对的。

从战略层面而言,朱棣的战略部署是割据整个北方,赢得谈判价码,那就必须攻下济南,济南自然就是必争之地;如果朱棣的战略调整成了争霸天下,战术执行上长驱直入,沿途就没有必争之地了,南京才是一切。更准确说,南京的建文才是一切。

(靖难之役)

从战役层面而言,辽沈战役中,锦州作战对于国军来说塔山就是必争之地,只有夺取塔山,才能取得战役胜利,所以不惜波次冲锋进攻。

(塔山阻击战)

在战斗层面而言,平型关战役中,对于双方而言控制老爷庙制高点是战局的关键,老爷庙就成了必争之地。

(平型关战役)

战争中这一切都是相对的,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毛选》中许多文章从辩证角度有很深刻的论述,值得认真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