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育儿女,不当方法不可取。 孩子行为之不端,科学育儿不可忘, 不是孩子不上进,而是方法不妥当, 若想孩子表现好,正念正行要记牢。 家庭教育四字箴言:正念+正行(之正念篇) 一、【孩子不良行为的案例】 案例1:这是我在2015年辅导的一个三年级半托生孩子身上真实的案例。 辅导课上,我在教室里辅导一个基础较差的孩子家庭作业。 “老师,你直接告诉我答案就行了”, “那不行,我们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才可以,这样你才会学到知识。” “太麻烦了,我不听” …… 案例2:这是我在辅导2017届六年级毕业生时,发生在班上一个全托生身上的真实故事。当时是轮到他值日,没想到他值日后,准备把垃圾塞到同学们的抽屉里面去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把已经扫好的垃圾塞进同学的抽屉吗?” “他们知道是我值日,故意在地上丢这么多的垃圾,我要报复他们。” …… 二、【案例存在的根源剖析】 以上两个案例例举了孩子身上存在的两种不良行为的现象,当然,孩子的不良行为远远不止这两种现象。唐代思想家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的存在是来源于他的思想,那么孩子的思想产生又与什么有关呢?与孩子思想息息相关的就是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 案例1的这个孩子是两代单传,说是家里的小皇帝并不为过,由于家里人非常的宠爱,所以导致孩子非常的任性。 案例2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从小缺少关爱,家里的人要么不管,管则骂人打人,他外公有一次甚至把他锁在一个房间里达半天之久,所以导致该孩子性格特别的叛逆。 从以上两个案例不难得出: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孩子的成长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人是环境的产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生下来,都是好的,性格上大体上都差不多,由于后期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也就导致了性格和行为上的差异。 由此可见,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导致而成,而非自然生成。 三、【教育误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 一谈到这个教育,很多的家长就会走进这样的误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家庭只是给到孩子的物质保障。其实不然,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最大生活圈是在家庭而不是在学校。从孩子一出生,他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是父母,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者。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重温一下历史流传下来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两个历史案例。 四、【历史案例】 【历史案例一】:小时偷针,大时偷针 一户人家有一个独子,看的很娇,一天,他到对门玩耍,看到一个卖姜的,他拿了一块回来,他的妈问他‘是哪里来的”,她儿子说:“是从对门卖姜的那里拿的”,“你拿他的姜,他看到没有?”“我把姜放到磕膝弯子,带回来的”“你行”,他的妈说。 第二天,他又在对门玩,把人家鸡窝里的一个鸡蛋拿了回来,他的妈问他:“鸡蛋那里来的”,他说:从人家对门鸡窝里拿来的”,“你拿人家的鸡蛋人家看都没有”?我把它放到胳肌窝里夹回来的”,他妈说:“你行”。 第三天,他又跑到对门玩,看到一个姑娘正在做鞋子,他把别人的针拿了回来,他的妈问:“那里来的针”,他说:“从对门一个做鞋子的姑娘那里拿来的”,“你拿她的针,她看到没有”?“她到茅厕去的时候我拿的”。他妈说:“你行” 这孩子长大后,到处偷,别人把他无奈何,大户人家的金子银子他都敢偷,族人恼了火,把他拉到祖坟前,准备勒死他祭祖,桩钉起了,吊绳拿来了,他说:“我要吃一口奶”,族人把他的妈叫来,对他妈说:’他已是要死的人了,走前,他想吃一口奶”,他妈妈把奶头扒出来,他一口衔起,咬掉了半头,他妈痛晕死了,族人问:“你怎么咬你妈”?他说:“我小的时候,偷人家的姜,偷人家的鸡蛋,偷人家的针,每次她都说我行,如是她每回打我一顿,我就不会做强盗了,不做强盗,也就不会要我的命,我才要咬死她”。 【历史案例二】::孟母三迁 孟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们母-子俩相依为命。为了给父亲守坟,就把家搬到坟墓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挖土,埋“死人”和办丧事。孟母看到了就摇摇头,心想: “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种地方了。”于是,孟母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集市上整天吵吵嚷嚷地叫着买卖东西,孟子觉得很有趣,就跟邻居的小孩儿玩杀猪,宰羊,买卖肉的游戏,学猪羊死去的声音和讨价还价。孟母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种环境也不适合我的孩子。”于是,又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这样,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因此他就喜欢上了读书,然后跟母亲说:“我要去上学。”孟母听到了很高兴,心里想:“这里才是孩子应该走的正路!”就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孟子去读书了,可时间长了又厌烦了,他开始逃学了。有一次,孟子逃学跑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孟子这么早就回来,知道儿子是逃学回来的,就很生气地用剪刀把他所织的布剪断了。然后命令孟子跪下,严肃地跟他说:“学习就像织布,织布要一针一针地织,学习要一天一天地学。月月学,年年学,日积月累,才会学业有成。你这样半路逃学,就像我中途断织一样,不仅会前功尽弃,将来还会一事无成。”孟子开始只是吃惊,并不理解母亲的用意,听到这一席话,豁然开朗,再也不逃学了。 从此,孟子刻苦读书,长大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把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并称为“孔孟之学”。孟子的母亲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子女的榜样。《三字经》称赞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你重视孩子的成长,请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如果你是一名负责任的家长,请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 【正念篇】 在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中,经常都会听到家长们的抱怨“我的孩子真是个混球”“他妈的,我家那个混小子我真的不想管了”“我家的孩子真的太难教了”“我家的孩子太不懂事了”…… 家长们之所以有牢骚,是因为孩子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听话;而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有那么多坏的习惯,很多的家长都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不听话,而没有去深究这个根源所在,只是被孩子不听话这个表象所困扰,所烦恼,进而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抱怨。 其实孩子的不听话的根源所在就是在我们的家长方面,你给的教育方法不是孩子所需要的,孩子需要鼓励,你给到他批评与否定,你说他会听你的话吗?孩子需要帮助,你一味的苛责,你说孩子表现会好吗?久而久之,你只会把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拉越远。 所以,我提倡要想做好家庭教育,必须要有正念。 何谓正念? 正念就是纠正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就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我们到底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理念才是正确的呢?那就是“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都是我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前提一定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大脑发育需要到20岁左右才发育健全,孩子的思维与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根本不在同一个水平,你以一个健全大脑的思维模式去要求一个发育尚未完善的小孩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这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孩子的思维还达不到你所要求的高度,他们的行为还需要你不断的鼓励和激励去协助完成的,而不是单纯的要孩子这样而不能那样,单一的说教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是他所领悟不了的,依靠孩子的个人能力也是做不到的,有个时候我们大人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孩子所能接受的,所以孩子身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情有可原的,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孩子的不良行为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绝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家长的错,要么是我们的引导方法不当,要么是我们的激励措施不好,也可能是我们的沟通方法不妥,总之一切根源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而不在于孩子的本身。 请记住:孩子身上一切的不良行为不是你的孩子不争气,也不是你的孩子不优秀,而是你的家庭教育方法不适合。 那么我们到底要用一些怎样的教育行为去教育好孩子的,期待我们的后续分享:家庭教育四字箴言之【正行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