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 · 话 | 肺癌靶向治疗联合应用的探讨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6-12

本期话题:肺癌靶向治疗联合应用的探讨

特邀嘉宾: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丁翠敏教授

特邀嘉宾: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钟殿胜教授

现有联合治疗研究让大家对靶向+化疗/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模式充满期待,请您分享一下在临床实践中联合治疗应用经验?您如何看待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

丁翠敏教授

随着我们对肺癌的认识不断加深,治疗肺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目前,化疗、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肺癌发病机制多样,单一药物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此联合成为大势所趋。在靶向治疗的优化过程中,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联合模式(A+T)最为突出。在刚刚更新CSCO肺癌指南(2019年)中,已经将A+T作为二级推荐治疗了。

此外,靶向治疗和化疗的联合也不容忽视。从最初的Fast Act2研究以及JMIT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靶向治疗和化疗联合后PFS明显延长,但目前暂无OS数据。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仍存在很多的争议,从前期的小样本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二者联合的疗效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且副作用增加。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看到在靶向治疗耐药以后,后线使用免疫治疗是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之一。

总之,联合治疗是未来肺癌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选择什么样的靶点联合,和什么样的药物联合,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结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数据支持。

针对EGFR基因突变阳性NSCLC患者,您认为第一、二、三代TKI应该如何在临床中进行合理应用?

钟殿胜教授

目前临床中已有三代EGFR-TKI出现,分别为:一代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二代达克替尼、阿法替尼(已进入医保),三代奥希替尼、艾维替尼(即将上市)。如何合理的将这些药物进行临床应用,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十大研究奠定了一代EGFR-TKI在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基础。二代EGFR-TKI的优势在于PFS及OS数据均优于一代,但是它有明显的劣势——副作用较大,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二患者因为不能耐受副作用而被迫减量。从FLAURA研究来看,奥希替尼有超长的PFS——18.9个月,远超一代和二代,优势明显。此外,奥希替尼能够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对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有良好效果。此外,奥希替尼对于野生型的EGFR靶点作用相对较弱,也就是说它的副作用稍轻,所以从上述几方面来看,奥希替尼的优势较为明显。在NCCN指南中,奥希替尼已经被列为优先考虑的行列中,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目前奥希替尼的OS数据还没公布,数据并不成熟。

临床中,我们更希望患者能够活得长久,这就需要考虑耐药后治疗、全程管理的问题。一代、二代EGFR-TKI应用后,最常见的突变为T790M突变,可以选择奥希替尼进行治疗,真实世界研究告诉我们,序贯TKI可能是最佳模式。FLAURA研究显示奥希替尼用药后发生C797S突变的概率仅为10%左右,并非高发。同时他的耐药因素众多,很难进行后续靶向选择,因此后线治疗选择十分艰难。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代、二代、三代EGFR-TKI在中国市场都有其独特地位,尤其是在治疗中不得不考虑经济问题的情况下,是否进入医保对患者用药选择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代TKI已全部进入医保,二代阿法替尼也进入了医保,所以它们具有明显优势,三代TKI还没有进入医保,因此临床应用会有一定的局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