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蜱虫传播的病毒又新增一种,这些症状也都可能是蜱媒病所致!如何诊断防治?(内含诊断策略及高清血涂片)

 大伟0216 2019-06-12

蜱虫除了叮咬吸血外,还可传播上百种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

最近,中国科研人员发现蜱能传播的病毒又增加一种,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RNA 病毒,学者根据疫源地将其命名为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ALSV)感染该病毒后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头疼等症状,科研人员已从86名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患者提供的血液样本中检测到阿龙山病毒核酸序列。这些患者有清晰的蜱虫叮咬史,所有患者经利巴韦林联合青霉素治疗后均已痊愈。

除了新发现的阿龙山病毒,国内主要流行的蜱虫种类,及其传染的疾病有哪些,如何进行诊断治疗?

国内流行的常见蜱虫种类

据张俭伟等人在2017年的调查报告,共采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城市122 家宠物医院犬体表寄生的蜱1550 只,进行犬体寄生蜱的种类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血红扇头蜱、长角血蜱及镰形扇头蜱是我国宠物犬主要寄生蜱类,不同发育阶段的蜱均可犬体寄生, 而成蜱是主要的寄生阶段。

国内常见的蜱传病原体

据韩宏晓等人在2018年的调查报告,上海闵行地区宠物犬体表寄生的蜱种类为血红扇头蜱,常见的蜱传病原体为犬埃利希体。犬埃利希体病是由犬埃利希体感染引起的犬败血性传染病,相关病例在国内多次报道,值得注意的是犬埃利希体亦可感染人并致病,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2.29%的宠物犬携带犬埃利希体,这需引起重视。

在早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有4.1%和5.4%的莱姆病血清学阳性,但在2018年调查中螺旋体未有检出,说明螺旋体至少在一线城市中呈显著降低趋势。

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新发蜱传人兽共患病,临床中比较少见,上述调查也未发现,今后工作中仍需高度重视。

蜱传播的常见传染病及诊疗方法

细菌性疾病

莱姆病:

传播:伯氏疏螺旋体是犬莱姆病和人莱姆病的致病原。通过硬蜱传播,感染在美国东北部、中西部和西海岸各州最常见,近年来肩突硬蜱/伯氏疏螺旋体潜伏期的地理扩张已导致包括大湖区、大西洋中部各州、阿巴拉契亚南部和加拿大南部等新地区的病例出现增多。

症状:少数感染的犬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嗜睡、转移性多发性关节炎。在某些病例上会发展致死性的肾小球肾炎。

诊断:临床疾病通常在感染几个月后出现且血清学测试是首选的诊断方法。然而,大多数血清学阳性的犬并无临床症状。一些血清学靶点对伯氏疏螺旋体有高度特异性,例如C6分析(SNAP 4Dx plus 和Lyme Quant C6测试,idexx.com),而其他的如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可能会指出某些疏螺旋体的过去或当前存在的感染,会使分析更复杂。

预防:联合疫苗接种和密切注意蜱虫控制,加上常规检测支持的风险意识可以预防莱姆病,特别是在新流行地区。

边虫病:

传播:在北美犬上已知两种无形体能够引起该病;

  •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硬蜱(肩突硬蜱和太平洋硬蜱)负责传播,在东北部和上中西部地区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最为普遍。

  • 扁平无形体:血红扇头蜱被认为是这一病原的载体,此病原在美国各地均有感染,但可能由于血红扇头蜱数量更多,扁平无形体感染在南部中心州例如德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更常见。

症状:边虫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嗜睡、厌食及跛行。患犬经常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数量较低在扁平无形体感染中多半是周期性的出现。然而和伯氏疏螺旋体感染一样,尽管存在感染,但大部分犬临床表现正常。

诊断:对于有临床症状的犬,边虫病最好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血清学测试以及仔细检查血涂片来诊断(表2)

  • 在抗生素治疗前,PCR检测对于早期、活动性感染最有用。

  • 血清学检测更倾向于确定已存在的感染。

  • 感染早期和已确定的急性病例中都可检测到抗体。

  • 许多病例的血涂片上能够轻易看到桑椹胚,尤其是在急性感染。

埃利希体病

传播:在美国有很多不同种埃利希体可以感染犬,包括犬埃利希体(图1)、尤因埃利希体、查菲埃利希体、帕诺拉山埃利希体和鼠埃利希体。不同蜱虫负责传播这些埃利希体物种,导致感染广泛分布。

症状:与急性埃利希体病相关的常见临床异常包括发热、嗜睡、肌痛、厌食及血小板减少症。在犬埃利希体感染的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鼻出血、瘀点和瘀斑性出血。不过跛行和关节炎更经常与尤因埃利希体感染有关。一些尤因埃利希体慢性感染病例会发展成全血细胞减少、神经系统疾病、出血体质或眼部异常且经常有致死性病例。然而,许多犬都会表现出亚临床埃利希体感染。

诊断:和边虫病一样,诊断可以通过PCR、血清学测试和检查血涂片;现在采用两种或多种方法可提高确诊可能性。

原虫疾病

巴贝斯虫病:

传播: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巴贝斯虫种类能够造成犬疾病。然而有两种在北美最常见:

  • 沃格尔巴贝斯虫(以前称为犬沃格尔巴贝斯虫),由血红扇头蜱传播(图2)

  • 吉氏巴贝斯虫,通常是通过犬打斗之间的污染血液传播,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可通过蜱虫(血蜱属)传播,有怀疑血红扇头蜱也涉及传播但尚未证实。

  • 沃格尔巴贝斯虫感染在血红扇头蜱密集的美国南部尤为常见。犬舍常发现的感染为棕色牛蜱。

症状:巴贝斯虫病的临床症状为厌食、发热及精神沉郁;溶血性贫血和粘膜苍白较常见。此病在脾脏切除术后更为常见。吉氏巴贝斯虫的感染最常报道于美国斯塔福德郡和美国比特犬。

诊断:感染常通过仔细检查血涂片发现红细胞内含特征性的大的(沃格尔巴贝斯虫)和小的(吉氏巴贝斯虫)梨浆虫来诊断。血清学检测和PCR也广泛使用分别有助于确诊慢性和急性感染。

图2:红细胞内的犬沃格尔巴贝斯虫梨形虫。瑞氏吉姆萨染色,1000倍放大。图片来自美国兽医寄生虫学中心

肝簇虫病

传播:在美国最常见最严重的犬肝簇虫病原是美洲肝簇虫,由主要分布于南部各州的斑点钝眼蜱传播。近几年在美国也发现有犬肝簇虫,尽管这种由血红扇头蜱传播的病原更常见于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

与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相比,当犬在美容、捕食时吞食含有感染性孢子体的蜱虫即被感染;或在美洲肝簇虫病例中,囊殖子会通过已食入感染蜱虫的啮齿动物和兔子传播。

症状:美洲肝簇虫病的症状为发热、肌痛、肌肉萎缩及身体状况不佳。经常存在严重的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且可能发生骨膜骨质增生。若不治疗身体状况会持续恶化,并且许多患犬会死亡或被安乐死。

诊断:最常用全血PCR进行诊断,尽管血涂片偶尔可发现配母细胞(图3)。肌肉活检标本的组织学检查比全血PCR诊断更敏感,但由于样本采集的侵入性,此项检查不常进行。血清学检测通常不能确认肝簇虫感染。

图3 :白细胞内的美洲肝簇虫配母细胞(箭头)。瑞氏吉姆萨染色,1000倍放大。图片来自美国兽医寄生虫学中心。

蜱传播疾病的治疗

当在治疗疑似蜱传播疾病的患犬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临床判断决定治疗。

2. 利用检测结果辅佐临床判断,但不能作为开始或终止治疗的基础。

3. 对于中度至严重的病例,切勿

  • 因等待诊断结果而延迟治疗

  • 因血清学测试或PCR结果为阴性就停止治疗

4.对临床发病的患犬不能延迟治疗特别是立克次氏体感染;这些动物的初始表现血清学可能是阴性且PCR可能无法识别新型病原体,但延迟治疗可导致死亡。

细菌性疾病

治疗常见的细菌性蜱传播疾病的药物是多西环素。推荐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具体病原体而有所不同,但多西环素按10mg/kg PO Q 24 H的剂量用法,持续28天对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埃利希体和立氏立克次体均有效。

在治疗第一周临床改善较明显。对多西环素没有反应的患犬,应仔细重新评估确认有无其他病因。因常发生细菌和原虫的联合感染,导致一些病例的多西环素治疗失败。

原虫疾病

犬巴贝斯虫病和肝簇虫病的治疗建议取决于特定病原。

  • 对于较大巴贝斯虫的感染病例,例如沃格尔巴贝斯虫,咪多卡二丙酸盐按6mg/kg剂量肌肉注射(IM),重复使用14天。

  • 较小巴贝斯虫感染病例,例如吉氏巴贝斯虫,较难治疗;建议联合使用阿托伐醌13 mg/kg PO Q

  • 8 H,连用10天和阿奇霉素10 mg/kg PO Q 24 H,连用10天进行治疗。

美洲肝簇虫导致的肝簇虫病病例的治疗特别有挑战性,可能需要以下治疗:

  • 妥曲珠利砜,10 mg/kg PO Q 12 H,连用14天或

  • 三联疗法治疗14天用(1)复方新诺明,15 mg/kg PO Q 12 H;(2)克林霉素,10 mg/kg PO Q 8 H 以及(3)乙胺嘧啶,0.25 mg/kg PO Q 24 H。

无论最初的治疗如何选择,美洲肝簇虫病例都应该用癸氧喹酯 10 to 20 mg/kg PO Q 12 H,保持长期(2年或更长)的抑制治疗。非甾体抗炎药也有助于改善临床状况。

预防蜱媒病的关键

蜱媒病的诊断和预防都是比较困难,诊断需要多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血涂片、PCR和血清学测试均存在各自的不足,目前国内宠物临床应用也比较有限。因此蜱媒病关键重在预防。

蜱虫的生活史:

很多蜱虫都是我们所说的3宿主蜱,也就是说在它们长达2年左右的生命中,需要寄生于3个不同的宿主。所有蜱虫生活周期都包括4个阶段:卵、幼蜱、若蜱、成蜱;成虫吸血后交配落地,爬行在草根、树根、畜舍等处,在表层缝隙中产卵;

  • 卵成球形或椭圆形,大小0.5-1mm,色淡黄至褐色,常堆积成团;

  • 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可在2-4周内孵化出幼蜱;

  • 幼蜱爬到宿主身上吸血,吸饱血后落地,经过1-4周蜕皮为若蜱;

  • 若蜱再寻找新的宿主吸血,吸饱血后落地,再经1-4周蜕皮为成蜱;

蜱虫如何接触动物传播病原?

蜱多栖息在室外环境中,如灌木丛、草地等,一旦接触到犬即爬到其身上,所以当犬在有草地和树木的环境中玩耍嬉戏时极易感染,蜱一旦附着到宠物的身上,就开始找最佳的吸血部位,吸血前只有芝麻大小,吸饱血后,比黄豆还大,体内都是满满的血液。一般来说,蜱喜欢的吸血部位有:耳部、脚趾间、面部、腋下,因为这些部位的皮肤和毛发都薄,血液更丰富,并且更容易与草尖接触。

蜱虫拥有锋利的口器,插入动物皮肤后就开始吸血,在此过程中可能造成局部皮肤疾病、贫血和麻痹瘫痪,更严重的是传播上百种病毒、细菌、螺旋体和原虫。

蜱虫口器

蜱虫的防控策略

蜱虫的控制目前仍是以定期使用驱虫药物为基础。这些药物杀死已感染的蜱虫并预防新的蜱虫感染。保护作用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所用药物的剂型与成分。诊断蜱虫后,建议立刻使用驱虫药杀死蜱虫,不要强行拔出。

治疗目的应该防止感染,为宠物提供“整体防护能力”

  • 破坏蜱虫的触觉或嗅觉化学感受能力(直接防护性+刺激防护性)

  • 和/或干扰蜱虫的附着能力(整体防护能力)

  • 和/或抑制蜱虫吸取养分(整体防护能力)

  • 治疗还需达到迅速和针对性的杀虫效果。

优秀的抗蜱虫产品应具备以下标准

▶兼备治疗和预防能力

治疗=杀死和驱除已存在的蜱虫

预防=迅速杀死任何侵扰动物的蜱虫,最好是在传播病原体之前。

长效=药效可持续一整月

▶防水(游泳、下雨等等)犬经常是在户外活动中感染蜱虫。

▶在动物全身具有良好的分布性

抗蜱虫治疗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杀死蜱虫,还包括在可能情况下降低蜱传播病原体的传播风险。有若干种抗蜱虫产品在犬巴贝斯虫、伯氏疏螺旋体和犬埃利希体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证明和公开发表

尼可信正是这样的优秀抗蜱虫产品,尼可信成分为阿福拉纳,属于异恶唑啉家族,是新一代的抗寄生虫药物。尼可信每月口服一次,8周龄以上的犬就可以开始用药。药物口服后进入血液循环,快速达到血药浓度。阿福拉纳抑制GABA氯离子通道,使寄生虫神经高度兴奋,导致死亡。

尼可信对于已经感染的蜱虫(治疗):12小时杀灭93.4%,24小时杀灭100%。对于新感染的蜱虫(预防):蜱虫刚爬到动物身上不会立刻吸血,平均需要4-6小时寻找合适的吸血部位,当蜱虫开始吸血后接触到药物可快速被杀死并脱落,进而预防巴贝斯虫病和莱姆病。

尼可信杀灭蜱虫效果

而且尼可信在安全性和适口性都具有良好表现,另外尼可信不怕洗澡,长效持久,每月定期服用一次就可以放心带狗狗出去玩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