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潍县芙蓉街往事

 mengyu4613 2019-06-12

老潍县芙蓉街街景

芙蓉街在潍县城里西南隅中间、是一条宽约9米、与南门大街平行的老街。北起双小庙(关帝庙与三官庙)南到南马道,全长300余米。从中段的水巷子路口,分为南、北芙蓉街。在芙蓉街的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东西走向的布政司街、水巷子、宋家门楼街;其西侧依次是增福堂街、八仙巷、大太平街、忍和街、鞍子街。芙蓉街北头向北穿过罗家巷,可到西门里大街的四牌坊,(解放后罗家巷并入芙蓉街)。相传清代中叶这条街上的刘氏家庙(后来在八仙巷开门)里,曾种植了一棵木芙蓉树(即马樱),受到人们喜爱,以后,这条街就起名叫芙蓉街了。
  芙蓉街因临近县城南北轴线道路,与县城的大十字口、南门两大市场很近,其交通便捷而成为宜居之地。历史上,这里人才济济,人文荟萃。
“望乡台”上的孙凤翔家
  该街北端路西,有潍县名宿陈介祺故居的南书房。陈介祺家的大门在芙蓉街北端向西一拐处的增福堂街,因此陈介祺不属芙蓉街居民。在街上的绅商大户中,就首推家住“望乡台”的孙凤翔家族了。“望乡台”地点在该街路东与大太平街路口斜对。“望乡台”原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后来神话传说逐步把“望乡台”从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存在,成了进入地狱的鬼魂们可以眺望阳世家乡的地方(也借指阴间)。孙凤翔本是清代大名鼎鼎的清官,不晓得什么缘故,他的故居有了这么一个丧气的名称。
  孙凤翔(1823—1887)字文起,号梧冈。1862年(清同治元年)中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后考补御史。他为人正义,不畏权势,原内务府营办官员李光昭贪污30万两白银,由于内务府大臣贵宝的包庇难以定罪。他上疏弹劾,使贵宝被革职,李光昭受到惩处。1875年(清光绪元年),任广信府知府,巡视灾情,放粮赈灾,疏浚沟渠,奖励农耕,民心安定,境内路不拾遗,物阜民丰。后官至河南布政使,赏头品顶戴。并曾署理河南巡抚、漕运总督。因患目疾辞官回原籍后病逝。
  孙家的大片房产逐渐转让给多家,其中包括后来以卖猪头肉(俗名肴肉)、开杂碎锅子(朝天锅)出名的胡义培(绰号胡打烊)家。
柴隆顺家族的盛衰
  该街中段路东,有人称“柴隆顺”的大户人家。其大门里有连片进深的住宅,门前有几百平米的广场,这在潍县城里从来少有。正门在场子西侧,坐北朝南,高跋台阶,黑漆大门,石鼓、上马石分列两旁,正门东边又有一大门,专供车马出入,称为“车门”。正门两边各一座高约半米,用青石砌边,面积约二十平米的“中军台”,专供喜丧公事礼乐之用。从门前广场向北到双小庙南北约百余米,向东约100多米进深的连片房产,直至和陈官俊后人在南门里的宅院相连,最初全都归属柴隆顺家族。柴家先人,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做粮油买卖发家致富。其粮油铺号称为“隆顺号”。到清朝末年,尚有被称作柴老太爷及其两个儿子,以及四个子侄住在这片深宅大院里。这时柴家已经开始败落,“隆顺粮号”已不再经营。一大家人坐吃山空,不得不变卖家产,维持生活。柴老太爷的大儿子,及二侄,三侄,六侄,侄孙柴宗可,柴益三,柴润生等都相继卖掉自己的房产搬出了柴家大院,只有小儿子柴树滋一家住在柴家大院里,柴树滋终身行医,育有四儿一女,大儿柴程山字石甫,二儿柴禀山字英孚,三儿柴香山字岚甫,小儿柴季山字康甫。他家经营着两个药铺和一个布庄。药铺字号为“德春堂”,分别坐落于小十字口路西和南关大街路西。布庄字号为“顺德布庄”,坐落于东关城里李家街。“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民不聊生,柴树滋所经营的药铺、布庄相继倒闭、卖掉,他也因此积愤成疾,于1938年62岁时去世。其后人亦将家产变卖以维持生计,“日伪”后期,柴家大院已无柴姓居住。后来住进这里的,有在南门里开酒店的周承绪家、在坝崖开竹器店的周崇福家、商人王仲泉家、书香门第孙仲恺家,后来的著名吕剧演员郎咸芬随其爷爷郎益民大夫在解放前也住在这里。柴树滋之次子柴英孚,1908年生人,他从小勤奋好学,受家庭熏陶,在父亲的培育下,攻读医学典籍,学习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和理论。从17岁就随父行医,还跟老中医刘亦柴学会了针灸。22岁起在城里东马道同兴泰药铺挂牌坐诊。1912年由仁济药店聘为坐堂先生。1945年受颐和堂孙家药铺(信记)邀请为该号坐堂先生。柴英孚对古代医典、现代医学名著都认真阅读。他还广集民间的秘方、偏方、验方等,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取其精华用于实践。后来成为当地名医。
翰墨传家的陈柏岩
  芙蓉街北端路西有著名书法家陈森(1876—1947)的旧居。陈柏岩名森,以字行。他出身于世代书香名门。其曾祖陈官侨,是吏部尚书陈官俊之胞弟,道光十七年举人,仕至清内廷起居注主事。祖父陈介猷,为陈介祺堂弟,咸丰二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改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柏岩自幼酷爱书法,12岁时即为邻里写春联。当时他个头矮小,够不着桌子就踏着小板凳写。后来师从书法、篆刻家王石经临摹名家碑刻,广泛涉猎大篆、钟鼎、甲骨文,功底深厚。他真草隶篆俱佳,犹精大篆,并善绘画、篆刻。可惜墨迹今存甚少。柏岩先生一生不求功名,潜心书法,义务教学,从不辞求教者。民国年间,向陈柏岩学习书法的人很多,他对每个学员写的字都仔细批阅并加评语,在鼓励的同时指出缺点。他曾将多年书法练习之体会编成《书法口诀》授予弟子。如:“写字左让右,上让下”,“家”字要写好,必须“宝盖”小,等等。陈柏岩经常与书法家高芗岩(著名书法家高小岩之父)、国画家刘嘉颖往来,以切磋书画艺术。刘嘉颖的得意作品,往往请陈柏岩题款。1940至1944年黄河泛滥,潍县曾多次举办的书画展览义卖赈灾中,陈柏岩的篆书作品,常被抢购一空。,柏岩以书法传家,其子陈筱岩也擅书法,影响到家族后人,当今,潍坊书法家蒯宪就是陈筱言的外孙。
  另外,潍县同盟会员刘金第兄弟,于1916年开创的从事嵌银工艺的桐阴山馆,最早也是借用了陈柏岩家的闲院作为作坊,其地点在芙蓉街北首路西,并先在这里开业的。
居民中还有众多地方名流
  解放前在这里居住的众多社会名流精英中。如早在1934年就为潍县城建筑成功第一座现代大桥的建筑营造家潘云亮;以经营潍县商业老字号泰东商行出名的魏懿龄、魏彭龄兄弟;家中经营辅仁药庄、本人从事中学教育事业的民主进步人士李书桓(字少白,解放初曾任东关区副区长、市科普协会主席);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著名教师陈履平及其女儿陈蓝溉、1929年在城隍庙戏楼首次参演话剧“孔雀东南飞”的女教师刘芳秀;由乐道院校工自学成才,后来成为著名中学英语教师的卢文楷;古文学根底深厚的刘栗生及其子女刘峻格、刘君儒、刘君仁,孙女刘致勤,他们家是三代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世家;还有著名女书法家高静;从事基督教牧师职业的王虎文;著名西医徐模之等等,可谓三教九流,一概不少,不再详述。
  上世纪90年代,芙蓉街已着手旧城改造,如今已建成为道路平展,楼房林立,拥有居民上千户的大型社区,芙蓉街已经是这里社区的名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