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有什么区别?

 时宝官 2019-06-12

这个问题让草药郎中告诉大家吧,素问六经与伤寒论六经是有本质的区别:素问六经是一病共具六经,素问是因热病而原及六经,伤寒杂病论六经是异病分部六经。张仲景是设六经以尽赅众病。《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

为什么呢?听江湖郎中细细道来。张仲景撰写《伤寒论》时,引撰《素问-热论》“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阳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又“今夫热病者,皆伤于寒之类也。”创立了六经论治体系,又引撰古《汤液经》阉割去掉了本经五行进行脏腑辨证补泻理论,写成了一本专门治疗外感热病的医学专著。重药证对应,它只辨病,不辨证,讲究药证对应。《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实质,是于患者人体证候规律反应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究疾病的通治方法。即《伤寒论》只根据疾病反应的症状治病。不再应用《内经》的五行、五运六气推衍辨证。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论述在内经里非常多,辨证特别重视患者所处的地域、民族人种、发病的季节性以及阴阳二十五种体质类型的人的特性等等,都是辨证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汤液经》讲究用五行理论指导五脏辨证用药,特别注重用五味应对脏腑之外泻,而在伤寒杂病论引撰汤液经的方剂中,已不见了具体适应证有五行与脏腑的概念。从此伤寒一派就彻底抛弃了五行五脏理论,跳出五行外而主张用八纲辨证,全本《伤寒杂病论》主要内容是以六经辨证(病)和辨方证(病),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根本就不再用五行生克的理论了。

内经是以五脏五行、经络治病为生理基础,论病则以五脏五行及六气变化为主,重视五行,五运六气,五脏与五行等,是从天人感应立体多维论述病因病机的,治疗不但治本脏腑,还考虑生克的脏腑。临床辨证是五元论的,内经重病因,伤寒重症状,内经临床注重于病因病机辨证;伤寒论是依据人体感病反应的症状特点、病情、病性形成的证来治病。

至此,你也就明白《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是源流有别,体系各异的两个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