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善于看穿问题本质

 崔竣豪 2019-06-13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各种问题困扰,

孩子写作业磨蹭,业绩完不成,赚不到钱,做生意不知道选什么项目,不知道该不该跳槽……

种种问题让我们焦虑、困惑、纠结,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但是有些人看问题却很透彻,经常一针见血,很轻松就把问题处理得井井有条,

这让我们十分羡慕,也经常向人讨教。

这些聪明人是如何思考、如何分析问题的呢?

怎么样能让自己也像他们一样、轻松地看透问题而不用求人呢?

聪明人之所以看问题很透彻,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问题本质,善于分析问题,

问题分析到位,答案自然也就浮出了水面。

那么要怎样才能快速抓住问题本质呢?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善于看穿问题本质

什么是问题的本质

一、什么是问题的本质?

问题的本质就是期望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现状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认为出现了问题;

或者是现状可能会出现不符合期望的情况,这就是潜在的问题。

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越大,问题就越严重。

“问题”这个词,有多种解释,

我们这里所说的问题,实际上指的是难题,也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善于看穿问题本质

问题表象

很多人不会分析问题,关键是因为分不清问题表象和问题本质的区别,

问题的表象是什么?

表象就是问题的形式、提问的方式和表面意思。

比如:谁?什么?为什么?哪里?何时?如何?等等,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形式或提问方式,也就是5W1H。

由于存在理解偏差、隐藏偏差和成因偏差,

问题的表面意思与真正问题之间通常也相差甚远。

比如:客户说我们设计的作品缺乏美感,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但什么是“美感”?

美感本身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双方在理解上可能差距非常大,

客户可能觉得简约就是美感,而我们可能觉得传统就是美感,

如果不能定义具体的界定标准,那就会存在理解偏差。

比如:客户抱怨说我们的产品包装简陋、份量太少,

但真正的问题可能是客户想要更多的优惠。

有时候别人表达出来的东西,未必就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这也会存在隐藏偏差。

比如:销售额下降,我们发现顾客客单价下降,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但顾客客单价减少,可能根本原因在于竞品的促销冲击或产品老化。

这就是问题成因的偏差。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出现的结果,到底是现象还是原因?

要想找到根本的原因,就需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善于看穿问题本质

看问题的角度导致应对结果偏差

很多人习惯一看到问题,就急切地想给出答案,忽略了对问题本质的思考,

就像我们平时解题一样,第一步读题也非常关键。

正是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常常让我们在分析问题时,

看问题过于表面化,分析的思路容易跑偏,抓不住核心。

比如,“刚要出门变天了”这个问题,

如果把“是否该带雨伞外出”当作本质问题,

我们的应对策略就变成了“带雨伞”或“不带雨伞”两种选择上。

但“带雨伞”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应对策略,并不是本质性问题。

这个问题本质的不良状况是“被雨淋湿”,如果把“被雨淋湿”当做本质问题,

那我们可能会有带雨伞、带雨衣、避雨、调整外出时间等多种应对策略。

二、分清问题类型

为什么要认清问题的本质?

因为认清问题本质,可以帮助我们划分问题的类型,搞清楚要解决的问题属于什么性质。

只有抓住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才能彻底有效地解决问题。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善于看穿问题本质

问题的三种类型

问题的本质就是期望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根据问题的性质,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种类型:修复型问题、预防型问题、改善型问题。

修复型问题,是以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为目标,

这类问题,过去的状况就是期望的目标。

比如:产品销量下滑,流量成本上升,孩子写作业磨蹭,马桶漏水……

预防型问题,是以防范出现不良状况为目标,

这类问题,期望的目标也是过去的正常状态,只是不良状况尚未出现。

比如: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个体电商要交税,刚要出门变天了……

虽然我们不可能改变市场竞争程度或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但我们希望自己的销售不被冲击。

改善型问题,是以达到理想状态为目标,

比如:要完成业绩目标,要寻找赚钱项目,要塑造个人IP,要换个新工作……

为什么要分清问题类型呢?

因为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思考的重点方向不同。

分清问题类型,主要是便于确定具体的课题领域。

三、确定课题领域

课题,指的是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课题领域的设定,决定了解答的范围。

课题定义不同,想出来的应对方案也不同。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善于看穿问题本质

不同的问题类型应对方向也不同

比如:修复型问题,课题领域一是要分析原因,二是要提出应对策略。

分析原因,就要调查事实,掌握状况,从中找出产生不良状况的原因所在。

修复型问题的应对策略,通常包括应急处理、根本解决和防止复发三个部分。

预防型问题,课题领域一是要确定不良状态,二是确定诱因,三是预防策略,四是发生时的应对策略。

先要找出要预防的是什么?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还要考虑如何预防?如果真的遇到了不良状况,要如何应对?

那些活得通透的人,都善于看穿问题本质

不同课题领域的应对方向

改善型问题,课题领域一是要明确理想目标,二是要盘点资源,三是要确定行动计划。

首先追求的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以衡量的、可以达到的、具有现实性的、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并且可以量化,这就需要确定具体的标准。

目标要保证是有可能实现的,如果目标定得太高或不切实际,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目标还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看看与自身资源是否匹配,别人能实现的目标未必自己也能做到。

目标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结点,通常也只会一拖再拖,不了了之。

要达成目标,还要考虑实现目标的充分条件都有哪些?

自身有什么资源可以满足?不具备的资源如何解决?

确定行动计划,就要设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期限,列出要满足哪些必要条件,学习知识技能以确保计划可以完成,然后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只有善于抓住问题本质,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

后面会具体介绍如何分析问题,欢迎持续关注并发表个人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