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很高兴为您答疑解惑! 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其实更高的要求是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从逆向去思考,为什么孩子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主动学习需要驱动力,首先要学习能让他感受到快乐,另外是有着某种目标,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主动学习。这跟你坚持一项运动或学瑜伽,健身一个道理。从本质看问题就清楚方向在哪里?这是数学老师基本的逻辑素养,回到正题,家长能做什么呢?给孩子驱动力,让孩子看到目标,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享受学习带来的甜头,往这个方向去思考肯定是对路的。 主动学习其实主动学习跟专注力没有关系,主动本来就会去专注。是兴趣、目标、态度驱动的,而不是训练出来的。对于学科兴趣不大,学习方法不对,你把他训练成专注力特工都没啥用,那不是治本的做法。 ① 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 作为数学老师,深刻感受到低年级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学知识点更重要,低年级孩子本来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愿意去探索世界,去思考事物。家长需要做的是激发和放大这种好奇心。比如对称现象,一年级就可以接触镜面对称,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让孩子感受,体验,积累日常数学经验。在一年级趣味数学里,我留了这样的题目给孩子们,相信他们会迫不及待去找镜子一探究竟的。 好奇心是内在的驱动力,愿意去学习,享受思考的过程,成绩提升了,爸爸妈妈的称赞表扬,同学们的羡慕,老师的肯定,这些外界的肯定和认可就是外驱力。自我肯定 → 越学习越快乐 → 越快乐越学习,主动学习肯定是一个良性循环。 ② 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学习有三个区域,要在自己的学习区进行才能有高效的提升。既不要呆在舒适区,也不要触碰恐慌区,才能让孩子达到我能的状态。为什么一直强调查漏补缺,就是寻找匹配的学习区。相对于从70分到90分的目标,我觉得70分到75分的实现更有意义,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才能让孩子建立自信,有成就感以及自我肯定。
讲太多大道理,孩子年龄阶段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比如学习必须吃苦,反而可能让孩子觉得学习是痛苦的事情。喜欢数学最初是因为初中数学老师,讲课神采奕奕,妙趣横生,对我影响特别大。如果家长都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那么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观念。人本能会逃避痛苦,孩子也是一样的。也提醒家长辅导时,如果懂学习方法就去引导;如果不懂,还不如放手,让孩子去问老师。我在悟空问答专注于小学数学领域,分享了几乎全部小学课内外知识点辅导建议,欢迎您的关注。 有兴趣想学习,方法对路,能听懂,会运用,肯定越学越轻松,这也是良性循环。 ④ 培养孩子学习能力 在我的数学教育观里,数学思维培养从来不需要死记硬背,更加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以及解题策略的引导。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从理解知识,到熟练方法,再到思维综合运用,每个阶段都需要自己去消化。比如数学应用题,教给孩子画图辅助理解的方法,比硬套数量关系公式更有意义。 以上! 如果孩子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甜头“,无法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很难让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希望从以上方面好好深层次思考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个环节。 欢迎关注王老师头条号及悟空问答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