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九-@最可爱的柠檬精
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一-周国平 书籍之中,最有收藏价值的,是珍本和善本,但倘要选一种譬喻人生, 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孤本。若身为作家,在创造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个读者都会是我敬重的另一个创作者,每一份作品皆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 在写作人生的路上,我曾试着做一个百依百顺的孩子,而这种尝试让我发现,多数读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阅读口味。“世界 上没有正确的道路,世界上只有道路。你把一-条路走正确了,别人才说这是正确的道路一所有人都是后知后觉的,你也不例外。”姜思达在对自已经历的剖析中得出这一结论。对读者俯首称臣,会失望地发现读者于你而言都是昏聩的君王。作品待续之时,每个人都指望着情节按自己的想象发展,但是要记得一点:对于未完成的作品,谁都没有资格评论。 你要像萨特一一样,只顺从自己,至死不渝吗?我也曾这样问自己。生活的周长随着生命半径的扩大越是扩张,人的困惑越多,寻求解答的欲望愈发强烈。在接触各种各样的哲学观点之前,没有被撼动过的思想让我意识不到灵,魂中缺失的部分。哲学家善于给人答案,接受质疑,甚至有那么点强词夺理。人们有笃信的哲学、笃信的宗教、笃信的道路,不过是因为哲学家本人是如此坚定,以至于他可以为自己镀上真理的光辉。阅读他人时我突然发现,说到底每个人都信仰自己,至于某主义的外衣不过是把自己宣传出去的便捷手段。就我而言,只希望自己有些气度,能站在更多的视角上思考问题,尊重每一位读者的创作者身份,但不将任何人的作品置于神坛之上。 周国平说,写作只是为了安顿自己,从这个角度看,最成功的作品莫过于与生活的和解,然而自我的斗争是必要的,正如冲突和矛盾是精彩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生之孤本宝贵不是在于其校刻精良或是流芳百世,而是在于它缺失读者的瞬间,作家仍然笔耕不辍。凡是著述,皆有时而不章,更何况生命之厚重,没有任何一个过客能妥善收藏。 如博尔赫斯所言,肉体是不停流逝的时光,而我们不过是每一个孤独的瞬息。在历史的藏书馆中,我们并没有那么在意读者存在与否,品评几何,正因我们也同样作为读者,翻看过他人的生活。写作同生活一样,需要阅读,需要经历,需要读者,然而你只需对那个最忠实的读者负责一将孤本 视作珍本,郑重安顿于岁月长河的作家本人。 @最可爱的行像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