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产粮,产好粮,卖好价—2019年小麦测产体验

 昵称37581541 2019-06-13

多产粮,产好粮,卖好价——2019年小麦测产体验

前段时间麦收期间,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发布了各地小麦实产验收的数字,某些省份甚至不断刷新了小麦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纪录。朋友圈中有点赞的,也有质疑的,认为可能助长了弄虚作假及浮夸习气,因为所测产量已经达到或超过现有认知水平下的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产量了!

        江苏小麦人(从事小麦科研、教学、推广工作者的总称)每年在夏收期间,都会根据农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或机构、企业、协会等市场需求,按照客观、公正、规范的操作程序,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小麦实产的测产验收,以评价和挖掘小麦生产的科技能力及单产潜力。现将2019年小麦测产体验报告如下:

国红6号优质净日产绿色增产增效创建攻关点测产现场

扬麦25实收测产现场剪影


农麦88实收测产现场

一、小麦实产验收方法

    江苏小麦专家组参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农办农〔2008〕82号)进行实产验收。对指定验测单元田块,一般会记载详细地点、种植户姓名及规模、品种、茬口、种植基础、肥料运筹、穗粒结构等基本信息,专家组全程参与和监督整个测产过程,尽力排除干扰因素。主要测产步骤如下:

    1、清仓检查后机械收割。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并检查驾驶座椅等敏感部位,待收割机空转一段时间后,直至确认空仓,再开始收割。

测产时清仓检查、放空余粮、核准装载粮源十分重要!

    2、丈量田块。用标准皮尺丈量田块四周边长,根据田块形状,测算田块收获面积。如收获前预割不规则边界,不存在边行优势,则丈量时以待测田块麦根为界(未向外延伸一个行距计算面积)。2019年还增加了GPS定位校核,确保验测面积的准确性。

用标准皮尺丈量田块面积并用GPS定位校核

    3、过磅称重。专家组专人监督将收获籽粒运至指定地点,校准衡器并负责称重,记录每次称重数量与件数,累计全田毛重(G1),根据件数或载物核准全部装载物重量(G2),二者之差为实收鲜(籽粒)重。

    4、测定籽粒含水率。过磅称重过程中,现场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鲜籽粒含水率,重复10次以上,取平均数。

过磅称重同时测定鲜籽粒含水率

    5、根据专家组多年测产经验,一般情况下,若未现机械故障、湿度大、成熟度异常等原因造成损失、杂质偏高等情况,田间收获损失(G3)与杂质基本相当,可予以抵消,即可不测定田间收获损失及杂质。

如遇异常情况,则需测定田间收获损失和杂质

    6、计算测产结果。以国标种子含水率13%折算实产,计算公式为:实收亩产(公斤)=[(G1–G2)÷收获面积×(1–杂质率) G3] ×(1–籽粒含水率)÷(1–13%)=(G1–G2)÷收获面积×(1–籽粒含水率)÷(1–13%)。

    如遇降雨天气、不便采取机械收割的情况,专家组会商讨论决定,应变采用割方脱粒称重推导全田亩产的方法,考虑土地综合利用率。

    1、取点:对各指定的单元麦田,以两条对角线棋盘式选取5点。

    2、割方:每点割取【1米×1米】见方的全部麦穗装入网袋。

    3、脱粒:人工脱粒,尽量扬净,将全部籽粒装入容器。

    4、烘干:烘干穗粒1~2小时,冷却至常温,去除杂质。

    5、测定籽粒含水率:现场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鲜籽粒含水率,每点测定值不少于3个,取平均值。

    6、称重:专家组校准衡器并负责称重,记录每次称重数量与件数,扣除容器皮重。

    7、计算亩产量:以国标种子含水率13%折算实产,计算公式为:实收亩产(公斤)=鲜籽粒净重÷收获面积×(1-籽粒含水率)÷(1-13%)×666.7×土地综合利用率。

6月6日降雨天气、不便机收,应变采用割方法测产

       需要说明的是:割方脱粒称重推导全田亩产的方法只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展,因为其准确性毕竟不如机械收割称重计产的方法!

二、多产粮——2019小麦产量印象

    2019年江苏小麦生产,虽然遭遇前期历史罕见的持续阴雨导致严重渍害的不利影响,但自3月份以后天气条件好,十分有利于苗情转化升级,加上拔节孕穗肥及赤霉病防控等措施有力、落实到位,抽穗扬花早,结实率高,灌浆期长,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远超预期。各地测产和收获捷报频传,高产、超高产典型和数据层出不穷!

良种良法配套高产田穗部结实性状

2019年江苏省部分小麦高产攻关田(方)测产结果汇总表

注:表中排名不分先后,测产数据尚不完全,仅代表单个品种在单一地点的产量表现,供参考、莫盲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测产数据并不能完全包含全省各地小麦专家或种植户的实践。但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本年度小麦单产超出预期,小麦高产典型超历史,各地极易验测出当地小麦超历史的产量新纪录;二是小麦高产主要得益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大幅增加,特别是今年的千粒重比往年普遍高2~5克;三是超高产典型主要出现在国营农场,这主要得益于农场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科学种田水平,教科书式的小麦科学种植使得今年许多农场数万亩的小麦平均亩产可高达600公斤左右,这是现阶段种粮大户们望尘莫及的;四是近年来审定及示范推广的小麦新品种都具有高产、超高产的潜力,良种良法良田、农机农艺农技的配套到位,是产出理想产量的关键,缺一不可!五是立足于小麦大面积生产,国营农场之外的种植大户们的高产典型更有推广价值,小麦新品种和好方法要更多地到种植大户去实践、去推广应用,才能更好地多打粮食、多出效益。

三、产好粮——2019小麦质量印象

   今年的小麦籽粒外观品质普遍不错,病虫害轻,籽粒饱满色泽好,杂质少,千粒重奇高、容重较高,但从夏收一开始,市场人士和企业就纷纷质询:今年的面筋普遍偏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个人觉得可能是今年灌浆期天气太好、千粒重特别高,导致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被稀释了的缘故。当然,小麦内在品质还需要通过后期的检测才能作出更科学更严谨的解释。但从小麦产量品质呈现的差异而言,小麦高产年份并不一定内在品质就好,相反地,小麦收成一般的年份,可能内在品质特别是企业认可的面筋数量质量却较为理想。这其中的因果大多由当年客观的天气条件决定,品种选择和肥水运筹等人为因素有可能成为次要因素。

机收割测产时的“农麦88”鲜籽粒

    小麦品质及其形成极为复杂。为掌握我省不同生产区域小麦主推品种及新审定品种的品质状况,评价筛选优质高产小麦品种,全面了解我省小麦种植大户的品种品质现状,促进产销衔接,培育我省优质商品小麦品牌,从去年起,多家单位对大户种植的大品种、稻麦示范基地的品种与密肥组合试验样品、种业企业新品种,共同开展小麦抽样、品质检测工作,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快速检测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样品委托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江苏华穗粮油检测有限公司等权威机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品质鉴评并发布江苏小麦年度质量报告,对接小麦生产和流通、加工企业应用时参考。2018年送检的部分小麦品种样品在中强筋品质方面初显亮点,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已发布的31个制作面包的国产小麦品种中,有7个来自江苏育成并审(认)定,分别为淮麦35、农麦88、明麦133、郑麦9023、宁麦26、镇麦12、罗麦10号,与进口面包小麦(粉)对照[美国DNS与硬红冬小麦1:1配粉]所制作的面包体积均在800ml以上、评分80分以上。其中,前3个品种样品超过对照的835ml、86分,有5个为淮南麦区的春性红粒小麦品种。淮麦40、徐麦30、涡麦9号、扬富麦101、烟农19、徐农029、天益科麦5号、扬麦23、镇麦168、江麦816、华麦8号等面条品质较好,评分超过80分。

    根据多年实践与试验研究的结果,小麦籽粒品质除了与品种有关外,在不同生态区域或采用不同的施肥策略,其蛋白和面筋等品质表现有较大变异,品种审定时界定的品质定位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检测分析各品种在不同区域生产条件下的品质指标,制作各品种的蛋白质面筋品质分布图,才能客观、准确研判有关小麦品种的商品粮品质,引导品种推广种植和企业订单采购(本年度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以“国红6号”的测产体验为例,在沿江麦区的南京市江宁区新济洲表现为偏粉质弱筋籽粒、亩产500公斤左右,在里下河麦区的高邮临泽镇表现为偏角质中强筋籽粒、亩产600公斤左右,而在沿海麦区的大中农场的亩产表现更高(650公斤左右)但籽粒品质介于前二者之间(如图,因拍摄光线差异,附两张图作目测比较)。

“国红6号”在南京、高邮及大中农场的籽粒表现

    因此,只有按照品质区划,选用最能发挥品质潜力的优质品种,建立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才能产出市场需求的优质商品小麦。


四、卖好价——2019小麦市场印象

   虽然去年底至今年初稻谷价格一路下跌至谷底,但此后企稳、回升。今年国内主产区新麦上市量增加 ,新麦外观质量整体相对较好,持粮主体有一定的价格预期。加之国家出台的小麦最低收购价回幅不大,仅比上年的1.15元/斤降至1.12元/斤,因此市场开秤收购价基本维持稳定,而质优品种备受市场青睐。微信朋友圈及微信群中的信息表明,标准水分的新麦毛粮价格大多在1.08~1.12元/斤,而南方小麦交易市场也有面粉企业会员对郑麦9023等特定品种商品粮出价髙至1.20元/斤以上,所以带动了小麦贸易收购商对优质小麦(品种+地域)的收购价提高到1.15元/斤以上。

    但在小麦测产过程中也发现了小麦市场收购中的不均衡现象,特别是普通小农户种植户,由于种植规模小、缺乏干燥储藏条件,而丧失市场约价的话语权。我们在高邮临泽镇就听闻普通小农户商品小麦售出价格只有0.8~0.9元/斤的案例。因此,如何提高组织化程度,让普通农户了解市场、对接市场,不让中间商压级压价、投机取巧、侵吞农民利益,是检验各地各级政府和为农服务主体能否真正为农服务的试金石。

    市场分析认为,随着主产区新麦大量上市流通,面粉企业逐步加大新麦使用力度,预计短期内主产区陆续启动小麦托市收购、各级储备小麦轮入及持粮主体惜售等因素,将支撑新麦市场价格。但新麦市场购销贸易空间较小,粮食贸易商小麦市场购销难度加大,加之国家临储麦成交持续降温,当前国内主产区新麦市场收购价整体运行于托市收购价之下。考虑到新麦市场价格运行空间以及持粮主体仓储、资金等成本,囤粮待涨的市场风险较大,市场经营主体应降低贸易利润空间预期,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建议后期密切关注持粮主体销售力度与市场主体采购节奏之间的博弈以及主产区小麦托市收购进度。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市场不完全统计与分析,与行政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和推介有差异,不具备法定效力,仅供趋势分析参考!请勿引用!若转载引用产生不良后果,责任由引用者自负!)


—————— END ——————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农时动态】【农事提醒】【农谚解读】【农诗欣赏】【躬耕微课】【躬耕分析】【躬耕研究】【躬耕发布】吗?赶紧关注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