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播种的注意事项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这一段主要是讲述播种时的注意事项。 “诞”:向落后者叙说。 “置”字从“网”,从“直”。“直”字的甲骨文写作“ ”,“目”字上加一锐状物。目光锐利的意思。金文写作“ ”,“目”字上的锐状物变成了表天道规律之义的“十”字(下一章会详论“十”字),而且“目”字前还加了一个折形符,表示此天道规律并不是直接看见,是推算出来的。所以,“直”字的本义就是:“直接看见本来看不见的天道规律”。这是个形而上的字。这个字的头上加一张古人捕获鸟和鱼的工具“网”,就是“置”。意思显然是:“收获(学习)如何把握天道的准则”。 “之”字的甲骨文写作“ ”,像草木生长之形,也就是表植物生发之后的成长之义。 “隘”字的意思是狭隘、狭小、简陋。 “巷”即街里中的道路。 “隘巷”是指人类集中的居住区。 “腓”即人的小腿肌,俗称腿肚。同时“腓”字从“月”,从“非”。“非”的意思是违背,引申出庇护等义。因此,“腓”字也有了隐蔽、庇护等义。 “字”从“子”,从“宀”,种子所在之处的意思。 “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的意思是:“向落后者讲述如何把握天道的规则,来保护植物的生长:在人员的居住地附近,牛羊应当避开撒播有种子的生长地。” 在现在看来,这是农村的一个基本常识,但在帝尧所处的那个以游牧为主业的时代,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平”:平坦。 “林”:成片的树木。 “会”:器物的盖。引申为会合、符合、会面、知会等义。 “伐”:砍杀。引申为砍伐、攻打等义。 “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的意思是:“向落后者讲述如何把握天道的规则,来保护植物的生长:在平原树多的地方,要砍去田地周边阻挡了种子所需阳光的树林。” “寒”:冷、冻。 “冰”:水在摄氏零度以下时凝结成的固体。 “覆”:覆盖、掩蔽。 “翼”:鸟的翅膀。 “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的意思是:“向落后者讲述如何把握天道的规则,来保护植物的生长:在寒冷冰冻的气温下,要像鸟用翅膀覆盖它们产下的卵一样不让种子受冻。” 这是在讲播种后遇到寒流时的应对措施。 “鸟”:长尾禽的总称。指前一句“鸟覆翼之”的行为。 “乃”字的甲骨文作弯弯曲曲状,表事物发展的曲折不顺。 “去”字的古文有两种写法:一是“大”字下面一个“厶”字。“厶”即“云”的象形。放在“大”字的胯下,意思显然是:“不懂天文气象的首领。”二是“大”字下面一个“口”字,不尊重民众之义。不尊重民众,人们当然要离去,所以引申出了离开、失去等义。这里的“去”当是前一种写法的“去”。 “矣”字从“厶”,从“矢”。令箭带来天文气象知识的意思。引申出己然、必然、肯定等义。 “呱”字从“口”,从“瓜”。号召人种瓜的意思。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的意思是:“如果种子在被保护下的生长依然不顺,则是首领不了解天文气象的原故,需要令箭的昭示。后稷教人种植时,正是依照了令箭的指引。” 这段话又有几个需要脑筋急转弯的字。一是“去”,二是“矣”。他们是一对反义词。“去”字表不懂气象之义。“矣”表昭示气象之义。但这两个字的本义现在都己经早就不用了。“去”成了离开之义。“矣”字则被当作虚词用。 “实”字的繁体写作“實”。家里有田有钱的意思。所以“实”字的本义是富裕,引申为满、充实、坚实、果实等义。 “覃”字从“西”,从“日”,从“十”。“西”像鸟巢,比喻温暖的家。“十”即太阳的运行规律。以此,“覃”字的本义当为:“温暖的家是建立在遵循太阳的运行规律之上。” “訏”字从“言”,从“于”。“于”字的甲骨文写作“ ”,像古代木制结构的物件中榫卯相扣之形,本义应为合适、相符合。所以,“訏”字的意思就是:“所讲述的道理合适。” “实覃实訏”的意思是:“家庭的富裕和温暖是建立在了解太阳的运行规律之上。家庭的富裕是因为他讲述的话与自然的规律相符合。” “厥声载路”中的“厥声”就是落后者的声音。“载路”是比喻,是以车在路上的快速行驶来形容这声音传播的迅速。“厥声”是什么声音呢,当然是受了恩惠的颂扬声。晋朝左思《魏都赋》中的“餘粮栖亩而弗收,颂声载路而洋溢。”就是“厥声载路”之义。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怨声载道”,也是用的类似比喻,不过是反其义而用之,也算是对厥声载路的一种演义吧。 “厥声载路”的意思是:“落后者的颂扬声,如车载般在各地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