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一首诗杜甫《旅夜书怀》,寂夜里的悲苦咏叹

 Zhanjh1936 2019-06-13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诗人写诗不是为着著书立说那么大的意义,好的诗也不是为了实现训蒙、教化、呈才、干进、讽喻等某种功用,而只是存粹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古今那么多诗歌,作者或者年代,也许会出现混淆、谬误,但诗作却都是存粹可信的,绝对没有真伪问题。不像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籍,大多已不是原来的面目,无法考证,真伪难辨。

文章可以成就名声,确实不假,但是不能换得所要的生活。有时代的局限,也是性格所决定,使得杜甫成为了杜甫。杜甫是幸运的,也许他悲惨的人生遭遇,使他觉得被生活抛弃,却是时代的宠儿。时间可以说明一切,和他同时代的人,许多人煊赫一时,高高在上,如今什么都没留下,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存在过。杜甫却因为他的诗作,焕发出了光彩,被人高高的供起来,千百年来,声名不衰。

当时的杜甫,生存都成问题,千百年后的事情,又哪里有心思去在乎?没有饭吃,孩子饿死,这样的凄楚,不堪想象。然而他因为没有因为贫困和窘遇而放弃所热爱的诗,写诗成了他唯一的精神依托。他不但写诗,而且写得极好。后人称之为“诗圣”,中国诗歌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居住过的草堂,都成了后来诗人朝圣的圣地。

不管是天分也好,不管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好,也不管是“穷而后工”也好,他能做,并且他做到了,这才重要。如果杜甫生长在当代,可能就成不了杜甫了。所以他是幸运的,不是他选择的悲苦,然而悲苦却成就了他。

在这样的悲苦之中,有了数不尽的悲苦诗作。《旅夜书怀》是其中一首,读诗不是为着名句,而是诗中所表达的感情。那个夜晚,那首诗。有感中来不自禁,写于不得不写。写的时候不会考虑谁会读到它,更不会考虑千年之后仍然有人会读到它。只是为着自己的心,不写不快。把感情注入文字里,也就有了诗,成了诗,心里也有了慰藉。至于有没有人读到,由它去吧。至于后人怎么解读,由他们去吧。后人欣赏其中的名句,更好,由他们去吧。他只想表达自己的内心而已,表达出来以后,也就结束了。如果后来偶尔有心情时,再重新品味这首诗,或者会佩服自己的才思,带来一种欣慰。如果不想再动那份记忆,也就永远尘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