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洋,闽南人与客家人交融之地,一处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和谐相处,和合共存的宝地。这里位处南靖县西北部,与龙岩适中相邻,境内多高山,奎洋溪从这里川流而过,是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世外桃源。奎洋是一处以庄姓为主的古镇,是奎洋庄氏的发源地。早就听说漳州庄氏有庄亨阳和庄西言两个杰出人物,而真正到奎洋是在不久前。因为有了闽南院fran老师事先联系,所以行程紧凑,收获颇多。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因而选择了从南靖船场到书洋进奎洋这条线路,路过时下热门的珠坑村,路边的养殖场黄花风铃花正开,自然是要停下来咔嚓几张。往前经过书洋镇田中村,村道边枳实花、梅花竞开,花朵锦簇,当然还得再停下来咔嚓几下。自驾游就是有这样的好处,有美景的地方,想停就停,特别是三五成群的色友出行,有美女的地方更不会放过。到达此行目的地的第一站罗坑已是中午,热情的庄村长请来对当地村情十分熟悉的老庄。提到罗坑的历史,老庄侃侃而谈。罗坑村是奎洋庄氏的主要村落,全村人口800多人,这里山清水秀,一条小溪从绕村而过,四周万顷青山千亩茶园环抱。集兴楼,位于罗坑村中心,为南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边上还有多座或圆或者方的土楼,从空中俯瞰,一幅美丽和谐的山村田园画卷。一听说罗坑村后山有个风动石,超级驴友利民兄马上就要去一探究竟,路虽然难走,但完全天然的原生态风光令人流连忘返,山腰层层叠叠的茶树犹如一首优美的田园交响曲。罗坑村山路边客家特色的土地庙。罗坑兴龙宫,内祀三宝佛及玄帝、 祖师、弥勒、神农、伽蓝和观音。 从罗坑出来,前往东坑村,东坑是个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当地有“三洋不值一坑”的说法。东坑崇德楼,建于道光丙午年(1846)。今为南靖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崇德楼后山是一片千年原始森林,边上有一个叫“碗窑”地方,整个山脉前后二公里的地方都是旧窑遗址,瓷片随处可见。东楼村庄氏祠堂,祠堂由建设南一水库时拆迁的几个祠堂集合重建。路过南一水库,刚好遇到枯水期,原奎洋溪上的公路桥浮出水面,显得深沉而沧桑。钟美宫,位于南一水库边,内主祀观音。进入店美村,公路边是朱公恩祠,为专门祭祀收留庄氏龟洋第一代祖的朱公。存放在朱公恩祠的原土楼“探珠楼”楼匾。位于店美村的奎洋庄氏祖,内悬挂“大宗祠”匾。奎洋庄氏文风昌炽,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奎洋庄氏源自河南,入闽开基祖庄森随舅父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定居于永春桃源锦绣山(今永春湖洋镇)。宋末(1279),避难于广东揭阳的庄森第十五代孙庄三郎,从广东徒步到南靖奎洋(旧称龟洋)开基,至今已传廿七世,繁衍有奎洋镇上洋、霞峰、东楼、店美、罗坑等61村,共2万余人。上洋村庄氏祠堂——聚精堂,明代始建,主建筑为两进,前有照壁。聚精堂建筑工艺精湛,今列为省保,可惜天色已晚,末能详细观赏。上洋村北龙宫,宫内供奉着骑龙仙妈神像,每年农历正月初十是仙妈出巡日,村民都要举行隆重的迎神活动,燃放鞭炮,放焰火,唱大戏,场面十分壮观。骑龙仙妈雕像
【小贴士】庄亨阳,字符仲,号复斋,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先后任山东潍县知县、国子监助教、吏部验封司主事、徐州知府、江南按察司副使等官职。庄亨阳为官勤政清廉,刚正不阿,多有政绩,在治理黄河淮河水患中立下不朽功绩,他亲自勘察山川湖泽地形,提出治理河防工程的方案,把数学理论用于河防工程,并总结河防治理的实践经验,编写出《河防算法书》,朝廷赐匾誉他为“安澜一柱”。他还精通数学、历法、水文、著书颇丰,最著名的是数学巨著《秋水堂算法书》(又称《庄氏算学》),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庄亨阳还为后人留下300多首诗篇,收入《秋水堂遗集》。省级文保——和平寨570多年历史的围寨式土楼——和平寨。寨后有鹅卵石铺就的孤形按摩大平台和照壁,为福建土楼中罕见。收获满满的一次田调之行,夜色中“肥家”;>>>原创:林南中 编辑:庄 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