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胤祥同母妹妹,23岁难产薨逝时,康熙一句朱批道尽帝王无情

 思明居士 2019-06-13

在清朝,尤其是顺治、康熙两位清朝初期帝王时期,皇室公主自出生之日起就决定了她为大清皇权统治、朝局稳定而必须进行的政治联姻命运。康熙皇帝的八公主,皇十三子胤祥的一母同胞和硕温恪公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康熙四十八年,远嫁蒙古的温恪公主虽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但因生育难产,公主很快便薨逝。

可是,等到在京中值守的皇三子胤祉将公主薨逝的消息报给出巡中的康熙皇帝时,一向标榜自己“仁孝”的康熙皇帝竟然在胤祉奏折上写了一句让所有都觉心寒、毫无人父悲痛的朱批,更是令胤祉封锁公主薨逝消息,只报予皇太后知晓。

她是胤祥同母妹妹,23岁难产薨逝时,康熙一句朱批道尽帝王无情

那么,康熙皇帝究竟在胤祉奏报公主薨逝的奏折上做了什么朱批,让所有人都觉寒心,都真正看到了“无情最是帝王家”?他又为何下令封锁公主薨逝的消息呢?这个自幼没在生母身边长大,12岁便失去生母,为大清巩固统治而远嫁蒙古的可怜公主,为何会得到康熙皇帝如此冷遇呢?让我们重回康熙晚年,从历史的缝隙中一探究竟。

她是胤祥同母妹妹,23岁难产薨逝时,康熙一句朱批道尽帝王无情

和硕温恪公主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其生母为雍正皇帝追封的敬敏皇贵妃,和雍正帝最宠信的弟弟怡亲王胤祥为一母同胞。而敬敏皇贵妃因为生育温恪公主的时候,只是庶妃身份,也就是嫔位以下的低等嫔妃,所以并没有抚育公主的权力,和皇十三子胤祥一样,温恪公主被其他妃嫔收养,养在了康熙皇帝当时最宠爱的宜妃身边。温恪公主被康熙皇帝赐予封号,远嫁蒙古的时候,已经20岁,这个年龄在当时的皇室已经属于较大年龄,说明康熙皇帝对其还是颇为宠爱的。

她是胤祥同母妹妹,23岁难产薨逝时,康熙一句朱批道尽帝王无情

温恪公主薨逝的康熙四十八年,正值康熙皇帝外巡之时,而刚刚被废黜又复立的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城,监理朝政,同留京城值守的还有皇三子胤祉和皇五子胤祺等人。而皇十三子胤祥和宜妃均在皇帝外巡队列之中。清朝外嫁公主薨逝,必须在第一时间将公主薨逝的消息上报朝廷,得到公主薨逝消息的胤祉等人,立即将该消息上报给了出巡中的康熙皇帝,皇帝看完奏折,提笔写下朱批:公主乃已嫁之女,为彼令朕做何事?至随朕来此之妃嫔等,匿而不令闻之。

她是胤祥同母妹妹,23岁难产薨逝时,康熙一句朱批道尽帝王无情

啥意思?意思就是说,公主已经出嫁了,你们把这件事告诉我,我能怎么着?你们想让我干什么?你听听,这是我们平日里熟悉的慈祥、仁孝的康熙皇帝吗?这是一个已经56岁的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表现吗?温恪公主是已经出嫁,是蒙古部盟的媳妇了,但她毕竟是为了大清的江山稳固,是为了你康熙皇帝皇权统治,奉了你康熙皇帝的皇命出嫁的!你不伤心就罢了,还说出如此冷酷无情的话来,难道不怕寒了那些为大清江山牺牲自己而奉命进行政治联姻公主们的心吗?不怕玷污了你一向标榜的“仁孝”形象吗?“无情最是帝王家”让康熙皇帝诠释的淋漓尽致。

她是胤祥同母妹妹,23岁难产薨逝时,康熙一句朱批道尽帝王无情

或许,年老的康熙皇帝刚刚经历了太子的废黜和复立,经历了太子废黜以后众位皇子对皇位的拼命争夺伤透了皇帝老儿的心,可是这一切又和可怜的温恪公主有什么关系?虽然后来,康熙皇帝亲自为温恪公主撰写了墓葬碑文,可是那一句朱批如果公主泉下有知,肯定会寒心至极,再也不愿生在帝王家。

她是胤祥同母妹妹,23岁难产薨逝时,康熙一句朱批道尽帝王无情

至于康熙皇帝命令封锁公主薨逝的消息,大抵是因为随皇帝出行的妃嫔中有自己宠爱的宜妃,公主自幼便被宜妃抚养,母女感情甚深,康熙皇帝担心宜妃知道公主薨逝的消息以后伤心悲痛,更重要的,是担心影响了自己出巡的心情和目的。说到底,一个庶出公主的薨逝断断不能影响了康熙皇帝的行事安排和既定心情,这不是无情,而是冷血。康熙皇帝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不予争辩,但就其对待公主薨逝的态度看来,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你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吗?

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冷遇温恪公主的真实原因何在呢?

欢迎关注评论!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圣祖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