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孩子,100种不同的性格,有的绵软,父母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顽劣,像脱缰的野马,做什么事完全根据个人意愿,任由自己纵横驰骋,完全不顾父母的感受。 遇到前者,父母觉得烧高香了;遇到后者,父母往往手足无措,有的父母反应,什么方法都用了,就是不管用,真是伤脑筋。 ![]() 其实,你还是用错了方法,如果你试着用爱感化孩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孩子,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时,利用孩子的闪光点大做文章,表扬孩子,使孩子感觉到被表扬原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让孩子在表扬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那么,你认为,下次他还愿意跟你对着干吗? 孩子的顽劣完全可以在父母和老师的爱与表扬中瓦解 曾在一本教育书上看到这么一个例子: 某校某班有一个特别顽劣的男同学吴浩宇,这孩子表现异常活跃,上课听讲不认真,爱搞小动作,欺负同学,凡是你能想到的“坏”,他基本都存在。 有一次,这个小男生用尖东西,将班级里一个女同学的饮料瓶刺破,偷偷的放到另一个女同学的抽屉里,之后的事可想而知,那个被放饮料瓶的女生,抽屉里的书本全被流出来的饮料弄湿了。 ![]() 逮住这个顽劣的孩子之后,那位老师并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进行了说服教育,让孩子先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然后主动承认错误,主动向受害者道歉。 随后又在班会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犯错不是大事,最重要的是能主动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就像吴浩宇,他能站出来承认错误,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能主动跟同学道歉,说明他想做个好孩子,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吴浩宇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呢?…… 看到这里,我不仅在想,这孩子何其幸运,遇到了一个负责人、有爱心、又懂教育的老师,几句话下来了,孩子还能跟老师对着干吗? 其实课堂教育跟家庭教育是同一个道理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父母,孩子犯错后最应该做的事不是及时批评教育,而是应当及时、准确的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给予他关爱,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过分的批评,只会让孩子反感、叛逆,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他会越来越喜欢做一个好孩子。 教育小贴士: 撇弃传统教育中“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迂腐观念,少用暴力,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如此,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