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6-13

导语:班婕妤专宠多年,但仅生有一子,且生下数月后就夭折了,年长色衰的班婕妤渐渐不再受到成帝的宠爱。天性好色的成帝久居深宫,对后宫中百依百顺的嫔妃失去了兴趣,经常外出寻找新鲜刺激。

鸿嘉三年(前18),成帝登基的第十五年,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出现在他的眼前。

在一次微服巡游中,成帝到阳阿公主府游玩,当时大贵族的府邸里面通常会养着大量的歌女舞姬供人取乐,成帝的好运、大汉的霉运就这样悄然降临,西汉的混乱局面在曼妙的歌舞之中不可收拾。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在公主府上,成帝对能歌善舞的赵飞燕一见钟情,当即将她带入宫中。飞燕入宫之后,趁着皇帝专宠,又让成帝把同为歌女的妹妹赵合德也召进后宫。为了使成帝不致移情别恋、另寻新欢,这两位出身卑贱的歌女开始残害后宫中的妃子,最先下手的目标是许皇后。只有把皇后除掉,才能控制后宫,从而登上后宫至尊的宝座。

成帝宠爱赵氏姐妹后,对班婕妤更加冷淡,不再听她规劝,而是任性地纵情声色,甚至将定期到皇后宫中问候的礼节都丢到脑后。见识短浅的许皇后怨愤之下听信亲姐姐的建议,在宫里设坛诅咒怀孕的王美人等人。正在想方设法陷害皇后而无从下手的赵氏姐妹得知后,当即在成帝面前告了许皇后一状。

成帝大怒,废掉许皇后,并把皇后的姐姐处死。扳倒了许皇后,赵氏姐妹仍不满足,她们诬告班婕妤也参与了此事,想借此机会将这位虽不再受宠,但仍然很受成帝尊敬礼遇的才女一并除掉。

成帝对这位生性高洁的女子了解很深,所以尽管赵氏姐妹言之凿凿,成帝还是半信半疑。他思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干脆亲自去问班婕妤。班婕妤回答得光明磊落:“臣妾知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天修身养德还没有得到福分,做那些奸邪的事情就更没有指望了。如果世间真的有鬼神,那鬼神怎么能够听信谗言咒语呢?要是没有鬼神,那些诅咒又有什么意义?臣妾不但不敢做这样的事情,也不屑于做这类事情!”成帝见班婕妤说得恳切,很受感动,于是赐班婕妤黄金百斤,来弥补自己心中的羞愧和歉疚。可是猜疑的伤害又怎能是黄金所能弥补的呢?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虽然暂时逃过一劫,但后宫已经是赵氏的天下,废掉皇后不久,成帝便立了赵飞燕为后。同时,为了讨赵合德的欢心,他又在皇后位置下增设昭仪之位,封赵合德为昭仪。班婕妤眼见后宫不再安宁,不得不为自己想一个全身之策,远离后宫的纷争。于是她上书成帝,请求前往长信宫去侍奉王太后。

被赵氏姐妹迷得纳兰性德为这位才女叹息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成帝死后,班婕妤按规矩被派到成帝的延陵做守陵宫女。延陵的阵阵松风伴她走完了孤独的残生

 班婕妤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婕妤出身功勋之家,其父班况在汉武帝时抗击匈奴,驰骋疆场,立下皇帝生下一皇子,但是数月即夭折,之后班婕妤再也没有生育。班婕妤经常诵读《诗经》、《窃窕》、《德象》、《女师》等,而且每次觐见皇帝,都依照古代礼节。

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很喜爱班婕妤。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他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很大的嘉勉与鼓励。樊姬很贤惠,曾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但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些都与班婕妤无关了,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拜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于是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每天陪着石人石马,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大概一年后班婕妤就病逝了,时年约四十余岁。死后,葬于汉成帝陵中。

名人介绍

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古代著名才女,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她也是班固、班超和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怨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

⑴怨歌行:属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⑵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齐纨(wán)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政府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

⑶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⑷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

⑸团团:圆圆的样子。

⑹君:指意中人。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

⑺动摇:摇动。

⑻秋节:秋季。节,节令。

⑼凉飙(biāo):凉风。飙,疾风。

⑽捐:抛弃。箧(qiè)笥(sì):盛物的竹箱。

⑾恩情:恩爱之情。中道绝:中途断绝。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作品鉴赏】

《怨歌行》著名的宫怨诗,嫔妃即使再受宠,也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

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怨歌行》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怨歌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怨情写得抑扬顿挫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

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为何汉成帝疏远她?出入君怀袖,恩情中道绝

【名家点评】

南朝梁文学评论家钟嵘《诗品》:《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

清代诗人文学家沈德潜《古诗源》:用意委婉,音韵和平。

清代诗人学者吴淇《选诗定论》:‘裁作’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