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方平

 若水70 2021-07-07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工诗,尤擅绝句,善画山水诗多闺情、乡思咏物写景之作,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 、《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月夜(一作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就是配着一首小夜曲的春暖村月图。首句的“半”字将画图勾勒得浓淡分明,末句的“透”字将音乐的感染力刻画的淋漓尽致。

春夜幽静的环境,月光半拢着屋舍,星辰斜坠。蛰虫已经鸣响,迎接夏日的绿窗纱薄透,突出了天气的转暖,诗人细腻的笔法将春天的气息形象的表现出来,使读者如置身其境。

班婕妤(一作婕妤怨)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李都蔚点评:

氏是左越骑校尉班况儿,没有留下名字,后来成为汉成帝的嫔妃。皇宫中的嫔妃也是有不同等级的,西汉宫中的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舞涓,所以历史上就称呼她为班婕妤。

班婕妤在青春妙龄时被选入后宫,颇得汉成帝的欢心,不久被封为婕妤,居住汉宫有名的增成舍,贵宠无比,几乎与许皇后比肩,获得了无数嫔妃一生梦寐以求却无法实现的宠爱与尊荣。她颇懂礼法,为太后夸赞。自汉成帝开始宠溺赵飞燕姐妹后,班婕妤受到冷落,她以秋凉后团扇被弃置自比,创作了《团扇诗》又名《怨歌行),抒发伤感的心情。汉成帝宠赵飞燕,为其建昭阳宫后来赵飞燕成为皇后,昭阳宫成为后宫正宫。赵飞燕为了当上皇后,诬陷许皇后和班婕妤,许皇后废黜,班婕妤据理力争,为了远离是非她得到汉成帝批准长信宫去供养太后,从此住进了长信宫。汉成帝死,班婕妤又被指派充奉园陵,陪伴死去的汉成帝,在幽怖的陵墓园陵中度过余生。死后,葬于成帝陵中。

刘方平的这首宫怨诗就是借班婕妤历经的繁华到萧瑟生平经历和她的那首著名的《团扇诗》,来抒写封建社会历代帝王后宫嫔妃们的普遍人生境遇。

附:班婕妤与《团扇诗》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汉元帝初元元年-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名不详楼烦(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人西汉女作家,汉成帝嫔妃。班氏为班况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仅《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三篇。

《团扇诗》(一作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王若水、李都蔚共同点评:

班婕妤入宫后初为汉成帝喜爱恩宠有加,过着优裕的生活。她为宠不恃骄,颇懂礼法,深的太后赞许。后汉成帝专宠赵飞燕姐妹,班婕妤被冷落。她到了长信宫侍奉皇太后,生活走向平淡清落。她创作了这首著名的诗歌,诗中以“团扇”自比,抒胸臆。

诗的前六句写新的团扇为君王所用,借喻自己曾经的恩宠及身。”即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纨素”是精致洁白的细绢,以齐地生产的最为有名,故曰“齐纨素”。那团扇是新的齐地细绢裁就,如霜雪一般鲜艳光洁,制作成了团扇,就好似明月闪耀,常陪伴着君王,为君王带来丝丝微风。诗的后四句转而为秋凉团扇无用,被弃一旁,直接说出君王对自己恩情断绝后的悲惨命运。诗人担心秋天的来到,天气转凉,炎热不再,团扇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难免被弃置在箧笥(音 [qiè][sì]盛衣物的方形竹器)中,恩情断绝了。

诗中以来团扇见捐喻自己恩情不再后见弃之况,托物秀弱清丽优美贴切。班婕妤自身的写照,更是皇权社会中宫中嫔妃的普遍心理和悲剧命运

班婕妤的这首《团扇诗》对后世的宫怨诗影响很大,历代赞誉不绝。“团扇”也作为佳人失时、红颜薄命的象征,成为后世诗人们诗中常用的意象,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朝阳日影来。”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