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者,终也。”万物蛰伏,归避寒冷,天地,也确实是感受到初寒之气了。 何为立冬 《月令二十四节气集解》曰:“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属于冬季的初始。立冬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秋季的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生灵们也开始蛰伏于地下,准备冬眠。 立冬气象 三径就荒,松菊尤存 立冬不尽然是“冬”。此时我国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地区却秋色晴好,并无冬意,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感。 无论如何,随着“冬”的到来,天气终归是要步步转寒。此后,松菊犹在,百草荒芜。 立冬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立冬习俗 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食甘蔗 南方的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 烤红薯 红薯经储存入冬,则淀粉转化为糖,甜度增大,烤食远远即可闻到烤红薯的焦香。红薯性平,味甘,健脾益气,益肾强腰,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过度肥胖等。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这是北京的叫法,以前北平城里卖糖葫芦,除了摆摊,还有专门走街串胡同的,或提着篮子,或扛着稻草扎的签筒,一路走一路吆喝。冰糖葫芦所用的果子,传统的自然以山楂为主,后来却也有山药、葡萄、橘瓣、荸荠等。 立冬养生 立冬,是进入冬季后的第一个节气,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的季节。立冬时节,养生应注意一个“藏”字,重在“收藏”与“保暖”。同时适当进补,辅以运动和精神调养。同时,可早睡晚起勤晒太阳。 在饮食上,也可以开启进补模式调养,宜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也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避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碳水化合物、脂肪都是产生热能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粮食和薯类,谷类食物不能减少,成年人日需400-500克。 ![]() 冬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