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分观点和事实,从恐龙说起

 海阔天空7815 2019-06-13

区分观点和事实,从恐龙说起 来自曾宝俊格致工作坊 23:40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这里是格致教育工作坊,欢迎大家的到来,穿越时空,来享受一碟知识的小菜,让我们一起天天学习,好好向上!今天我们来聊聊恐龙。

我是想从恐龙来谈科学的本质。科学思维的一个核心就是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思考能力,你别看它有“批判”两个字,其实它不是对人的批评,也不是对事的否定。批判性思维,是说我们对新观点,既不会照单全收,也不会主观地凭自己的感觉做出判断,而是要找到客观的事实依据,经过独立思考,最终做出判断。

批判性思维有什么用?

批判性思维没有学科边界,在物理、生物、数学等等每个学科都会频繁用到,在历史、文学、音乐等人文学科里也一样至关重要。批判性思维,不仅能让你的思考更据有含金量,还可以广泛地运用到你的阅读和写作中。西方名校入学考试时,批判性思考、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写作都是必考的项目。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人格气质,既能体现思维水平,也能散发现代人文精神。

批判性思维都有哪些技能?

这种思维习惯中包含好几种特定的技能,有些是基本功,有些是高级能力,比如我今天要说到的是怎么把事实和观点区分开,这就是最基本的能力,也叫基础的能力。除了这个,我们在讨论问题前先要把问题描述中的每个词的含义弄清楚,这也属于最基础的能力。在拥有了基础能力后,我们才能掌握更高级的方法,这就是高级技能。

高级技能有什么呢?

比如讨论问题时如何不把个人情感掺杂在里面?或者怎么识别出哪些问题没法证伪,识别出以后克制住情感冲动,不去过度讨论。当然这些思考习惯我会在以后格致教育工作坊的课程里和大家细说,今天,我们只说一点:批判性思维的入门技能:分清事实和观点。

分清事实和观点,这看似简单。你会说,观点不就是看法,事实不就是一个东西嘛!那我考考你,“我很喜欢霸王龙”这句话,是观点还是事实呢?其实它既是观点又是事实。你看这么简短的一句话都容易出错,更别提其他复杂的情况了,这里头的学问大了去了。一个人若能尽早建立起这种思维习惯,那么他的辩论能力、写议论文的能力和分辨虚假文章的能力都会提高一大截。让我们现在开始。

什么叫观点?凡是猜出来的,推理出来的,计算出来的,这些都可以看作观点;那么,什么又叫作事实呢?凡是能直接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也就是说能观测到的,这些都叫作事实。我小学科学五年级曾经有过这样一节课要区分观点和事实。咱们举例看看,比如“冰激凌很好吃”,这就是观点;而“冰激凌是牛奶做的”,这就是事实。再比如“狼是凶残的”,这是观点;而“狼吃各种食草类动物”,这就是事实。再举个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比如“宇宙不但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和“恐龙因为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而灭亡”,那么请问:这两句话是观点还是事实呢?

其实它们都是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对应的事实都远比“冰激凌是牛奶做的”和“狼吃各种食草类动物”要多得多。今天我就从恐龙的例子给大家说说什么是观点?什么是事实?因为弄懂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科学观点大有好处。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地球上出现过最大的恐龙是哪个,或者说地球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很多老师会猜是霸王龙,其实你错了,霸王龙跟最大的动物差远了。有的老师会猜是梁龙,就是那种脖子和尾巴细长,中间有个大肚子的恐龙,梁龙约有22米长。其实梁龙也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正确答案是易碎双腔龙。

各位老师可以看看易碎双腔龙和其他恐龙对比起来到底有多大。

各种恐龙身材对比

这里有一张图,图上有好几种恐龙,绿色的是你们之前猜的梁龙,它身后还有几个体型差不多的,分别叫超龙,阿根廷龙,波塞东龙。它们有的尾巴稍长,有的后背隆起稍高。可是最大的那个易碎双腔龙,跟它相比,简直差太多了,就像20多岁的小伙子跟6岁小男孩的差距。

大家再次注意,这张图左下角还有一个人,人相比于易碎双腔龙,差点就看不见了。我们再拿易碎双腔龙和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动物非洲象和海洋中最大的动物蓝鲸相比,你会发现蓝鲸从头到尾相当于易碎双腔龙的尾巴这么长,要知道蓝鲸是30米长、170吨重,易碎双腔龙起码是60多米长、200多吨重。霸王龙如果面对易碎双腔龙,站直了都够不到它的脖子,基本没法下嘴咬。

易碎双腔龙对比蓝鲸和大象

       易碎双腔龙往地上一站,整个身体覆盖的面积大约和两个首尾相接的标准篮球场面积差不多。我再请大家看一张图,这张图是恐龙公园里的复原模型。这个逼真的效果就更吓人了。以上这些就是提到最大的恐龙时,各位老师最感兴趣的内容。但是我要告诉你,以上这些内容关于易碎双腔龙的内容全部都属于“观点”,而不是“事实”。

易碎双腔龙复原模型

       什么是观点?我们刚才说了——就是猜出来的,推理出来的,计算出来的,这些属于观点。我们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分清观点和事实,易碎双腔龙的观点我们知道了,那么事实是什么呢?来看下面这幅图。

易碎双腔龙脊椎骨素描

这幅图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一幅铅笔的素描,画的是挖掘出来的易碎双腔龙的脊椎骨残片,你有没有看到骨头周围的虚线?这些虚线是脊椎骨的完整结构,可惜化石在挖出来的时候这部分就已经是残缺的了,但这半块残缺的脊椎骨的长度就有1.5米了,前后虚线如果补齐了长度超过姚明身高一个头了。

但是你知道吗?这就是易碎双腔龙的全部事实了,没有其他更多证据了。你注意到没有?易碎双腔龙对应的事实可不是什么化石残片,而是化石残片的素描图,仅仅是一幅标记了尺寸的素描图。你肯定忍不住想,就凭一幅这样的残片素描图,怎么能编出那么丰富的细节?你凭什么说拥有这样脊椎骨的动物就有四条腿?它为什么不能是两条腿走路,或者八条腿走路?凭什么有这样一个残片的脊椎骨的动物就要有长长的脖子和尾巴?凭什么从这么一块脊椎骨认为它是草食性的?

这样的发挥也太离谱了吧!这个离谱程度就像是一张考试卷,你只看清了其中一个字母,居然就把考卷答案全都写出来。凭什么啊?大家现在能感受到观点和事实中间巨大的差异了吧?

那我们来说说这事实背后的依据。这张素描大约是1877年画的,距离现在140年。素描图上画的脊椎骨残片,当年是由古生物学家爱德华·科普雇来的一个化石收藏家发现的。这个收藏家把化石挖出来之后就测了长度——1.5米,那时没有照相机,就画了张素描图。这个化石几次转手,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再也没人见过了。也就是说化石在大约140年前就丢失了,最终只留下了这么一张素描图,只不过这张素描图上标注尺寸的。

之所以把这半块骨头演绎成梁龙的放大版,就是因为这部分脊椎骨和梁龙的脊椎骨形状太一致了,唯一差别就是尺寸大了1倍。这块脊椎骨的形状和其他恐龙的都不一样,所以如果非要给脊椎骨主人的身材找一个具体形状,那也只能假设它长成梁龙那个样儿,并且是梁龙身材的2倍。但如果你非要深究可能性,只能说远古时代存在那样60米长、200吨重的易碎双腔龙的可能性确实不太高,只不过它长成其他样子的可能性更小而已。我们在事实极为有限的情况下,也只能对它是梁龙那样外形的观点多一点点信任而已。

好,针对什么恐龙体型最大这个问题,我已经把观点和事实都说清楚了。各位老师再回想一下,哪些是观点呢?就是那些天花乱坠的关于易碎双腔龙身材、生活习性的描述和那些惊人的图片以及恐龙公园让人叹为观止的复原模型。哪些又是事实呢?就是那张140年前照着半块脊椎骨画出来的素描图片。

清楚知道这些以后,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或者说这节课听到这里,对你产生什么样影响呢?

那就是,今后再有讨论易碎双腔龙的内容,你只要发现它仍然是根据原有的那一点点事实发挥出来的,编出来的,你就会对这些内容不太感兴趣了。你也不太喜欢继续沿着60米身长、200吨体重继续思考“它吃什么”“它奔跑速度多少”“它生蛋时,蛋从臀部高度掉下来会不会摔碎”这些问题了。你心里一直清楚,仅仅根据一幅140年前半块脊椎骨的素描图是没必要演绎出这么多故事的。

分清观点和事实后,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你会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呢?

比如说今后某一天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4.5米长的恐龙大腿骨的化石,这时候你就知道,这个证据对“易碎双腔龙是不是真的存在”“它是不是四肢着地”等问题就有实质性的推进了,你就知道这些是价值更高的信息了。

接下来,我们依然用恐龙当素材,让你知道,观点会随着事实的变化而变化,更完整的事实,丰富的事实会得到更扎实的观点。观点扎实,可信度就高,当一个人积累了大批高可信度的观点后,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就是稳固的。好,让我们从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入手。

谁是战斗力最强的恐龙?

我们都知道电影《侏罗纪公园3》里最撑场面的一段情节就是霸王龙和棘龙的对打。这两种都是肉食性恐龙,在身高和体重方面,棘龙占优势,18米长的棘龙体重有15吨,而13米长的霸王龙体重只有6吨。所以,这场决斗中棘龙只用了不到1分钟就杀死了霸王龙。要知道这是《侏罗纪3》,在前几部《侏罗纪公园》里,霸王龙那可是绝对的霸主啊。这第三部一播出,很多恐龙爱好者才发现,原来还有个棘龙呢,它可比霸王龙厉害多了。

但请注意,以上我说的这些都叫作观点。

那么事实呢?我们来看第一波事实,那是1912年在埃及西部的拜哈里耶绿洲里发现的棘龙化石,后来被保存在德国慕尼黑博物馆里。就是下面这张图里中零零碎碎的骨骼化石。

1912年发现的棘龙化石

在这一批恐龙化石当中,这只棘龙的化石包含了2块不完整的下颌骨,一些又尖又长的牙齿,几节肋骨,2节颈椎骨和10节脊椎骨。跟其他恐龙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这些脊椎骨的神经棘都向上延伸出很长一段,最长的达到了1.6米。这些就是事实,你看到的就是挖出来的零零碎碎的骨骼化石而已。但这只是第一波事实。因为之后还有过两次更新。

3年后古生物学家根据从前的经验,把这些骨骼化石拼成了下面这张图的样子。这是1915年推断的棘龙的模样,像个巨大的恐龙。请注意看,其中深色的就是挖出来的骨骼。

1915年推断的棘龙模样

化石,而图中的其他骨骼都是根据规律和经验推测脑补上去的,这些脑补的部分加上原有的化石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恐龙骨架,这个恐龙骨架就叫作观点。现在我们看这个复原图感觉非常笨拙,非常可笑,但那个时候的古生物学家们基于当时已知的事实,认为恐龙就应该是庞大、笨拙而且冷血的。

兽脚类恐龙都应该是双脚站立,尾巴像三脚架一样支撑着身体,不能快速奔跑。而且你发现没有,和霸王龙决斗的棘龙的嘴在电影里是又长又扁的,有点像鳄鱼的嘴,但1915年,考古学家还原出来的棘龙的嘴和霸王龙一样,是粗壮的。虽然1912年发现的那块棘龙的下颌骨明显跟当时其他食肉恐龙不太一样,但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见过棘龙头骨的其他部分,所以科学家们延用了当事实不够充足的时候就会暂时用已知的事实来凑出他们的观点这个传统。

正在古生物学家要对棘龙做更深一步的研究时,这个最早被发现的,一直被保存在德国慕尼黑博物馆中的棘龙化石,居然在“二战”中被一枚落在博物馆顶上的炸弹炸得灰飞烟灭。拥有一亿多年历史的化石就这样消失了。不过这个例子和易碎双腔龙不同,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1995年,在非洲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棘龙化石,这一下,事实变得丰富多了,所以可以肯定,观点也会更新。这次发现了一具比1912年那只体型还大的棘龙化石。大家可以看看,这是棘龙嘴的前半部分,上颌和下颌。

1995年棘龙化石:上下颌骨

下一张图是一个工作人员端着上颌部分的对比图,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大,1米的长度,比之前的棘龙化石大了20%。而且这只是嘴的前半部分,后面应该还有一段,然后才到头骨部分。

但化石不完整,并没有后半部分和头骨,因此棘龙的头和嘴具体是什么样也就只能靠猜了。就凭上下颌骨的特征,就可以大幅更正前人对棘龙头部形状的观点

1995年棘龙化石:与人对比

1995年,新的化石被发掘出来之后,古生物学家研究了一段时间,再公布结论,并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恐龙圈”的广泛认同。而这时候,就比较接近《侏罗纪公园3》的剧本撰写时间了。

所以这部片子的剧本是从当年最新的食肉恐龙研究中抓取的素材:原来还有比霸王龙体型还大的食肉恐龙呢!于是棘龙成了第三部《侏罗纪公园3》当中的陆地霸主。这些就是对上一波观点的进一步推理,属于观点之上的观点。

但在2014年,事实又一次更新了,一组新的棘龙化石被发现了。这组编号为FSCK 11888的棘龙化石比之前发掘出来的都要完整——有比较完整的颈椎,有带有长棘的脊椎,完整的骶骨,比较完整的股骨、胫骨、后掌骨、尾椎骨以及一些肋骨和头骨的碎片。对照着2014年这些化石,古生物学家发现,棘龙的后腿并没有比前腿长很多,也就是说它并不是霸王龙那样,双腿站立,前爪缩缩着,而是四脚着地爬行的。于是棘龙再复原就有点像鳄鱼的样子了,明显不如霸王龙那么凶猛了。

2014年棘龙复原图

2014年棘龙复原之后,很多博物馆赶紧把展出的棘龙化石模型调整了,比如这只在日本北九州市立自然博物馆里的棘龙,之前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双腿站立式,2014年之后就变成贴地爬行的模样了。

双腿站立的棘龙

四肢爬行的棘龙

喜欢棘龙的同学可能会对这个结果非常失望,那也没有办法,要想推翻这个观点,就需要新的事实。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棘龙的体型还是那么巨大,尽管趴下了,但还是有18米长,超过15吨重,仍然是最大的食肉恐龙。

那它以什么为食呢?吃其他恐龙吗?这些是猜测,属于观点,想弄清这些问题还是要根据事实。那么事实是什么?就是它的上下颌骨的细节。古生物学家们判断棘龙是在水中捕猎的。这个观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用古生物与已知的生物做对比。以鳄鱼为例,大家可以看到,棘龙和鳄鱼的嘴附近的骨头上,都有许多小坑点。鳄鱼就是靠这些坑点里的神经来感应水流,借此判断水中猎物的动作和位置。

你看,棘龙的嘴和鳄鱼的嘴实在太相似了,这就让古生物学家几乎可以百分百肯定棘龙是长期在水中生活和捕猎的。从事实到观点又推进了一步。

棘龙颌骨与鳄鱼颌骨的对比

我们回顾一下今天聊的恐龙。一开始谈到的易碎双腔龙,它的事实就是那一张素描图,之后再也没有更新了。对于棘龙的理解,我们就比较幸运,事实不断地更新,每一次事实不断更新之后,观点也跟着更新。在我的观察中,科学素养越高的人,越能分清哪些属于事实,哪些属于观点。很多情况下,离我们太遥远的东西,从事实到第一层观点已经不太可靠了,就更别提从这些观点再推导出的第二层、第三层观点了。除非你本来就是要编奇幻故事,否则,我们应该把力气花在找事实上,而用不着在那些本来就站不住脚的观点上继续延伸。

好了,关于恐龙,今天先聊到这里,让我们一起自我迭代,好好学习,格致教育工作坊每天都在这里等你。

讲座时间:2018年4月12

文稿整理:曾宝俊  林 蓝   韦 利 

录音整理:张 倩

今日推送:姚寿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