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竟是月亮惹的祸?中医这样治愈

 为什么73 2019-06-13

导读

从古至今,对于宇宙的探索,人类从未止步。科幻迷们关心的话题,可能在于宇宙是否有外星文明,太阳的寿命还将有多久。但中医更关心的是,宇宙天体运动的变化对人体健康会有什么影响与作用。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曹磐毅医生线上讲座。为你解读以下有趣问题:女性月经相关疾病、偏头痛和天体运行的关联如何?治疗时又有哪些特殊的思路与方向?在“天人合一”的观点下,养生又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01

一切都从举头望明月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对天体的运行有诸多认识。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记载: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

通过仰观天象,古人发现月亮视运动一周为28天,与现代天文技术测定出的数据极为接近。

跟我们关系最大的三个天体中,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了月相的周期性变化:从月初的朔,到上旬的上弦月,到月中的望,到下旬的下弦月,到月底的晦,再重新回到朔。

《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记载:

月满则海水西盛……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

指出海潮潮位的高低变化与月相变化一致。

用现代科学解释,潮水的发生则离不开“引潮力”。具体来说,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以及月球绕地球公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这两者的合力即为引潮力。

02

月经周期是4周,怀孕周期是40周,

为什么一定是“周”不是“月”?

那么,天体运行、潮涨潮落和女性经带胎产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

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

此处的“太阴”指月亮,民间也把嫦娥称作太阴星君。

《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则提到: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女性月经、人体的血气变化与月相是相应的,这也被多项现代研究所证明。

1985年,《浙江中医学院学报》报道过一则120例的关于内蒙古健康妇女月经周期的研究。其中发现,农历初一到十五,月经来潮的人有73人,占比达到60.8%。

无独有偶,德国的妇科专家曾调查了约10400名妇女的月经周期,得知在望月,妇女的月经出血量成倍增加;而在月亏的情况下,月经出血量很少。所以得出了月经量跟月亮的盈亏相关的结论。

月亮的运行周期可分为四期,也就是4周,每期大约7天。正常情况下,女性的月经都在28天,也是4周。

我们知道,人类的怀孕期是40周左右。其实,动物生理周期也和“周”有关。小鸡从鸡蛋孵化出来是21天,也就是3周,老鼠是3周,鹅是4周,兔子是8周,狗是9周,猫是8~10周,猪是16周,马是47周,海里的鲸一般在73周……

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怀孕期都是以周来计算的,甚至连部分昆虫和微生物也是以1周或2周等作为繁殖周期的。

以上说明在生物的生理周期上,“周”的概念更为细致,比“月”更富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这是大自然的法则。

03

中医治病还要看天象?

这并不是迷信

除了对生理周期的影响,天体运行对我们人体的影响无时不在。比如,人体的免疫力和对治疗的反应都可能会因月相节律变动而产生变化。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记载:

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故日月生而泻,是谓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

在以调气血为原则的治疗月经相关疾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 月生之际,人的血气处于由衰弱到旺盛的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培补元气效果好;

  • 满月时,人的血气是处于旺盛的阶段,若患者并无明显血虚的表现,就不可盲目使用补法;

  • 月郭空时,人的血气也由盛渐衰,所以运用攻下类、破积类的药物时就要非常小心了,否则可能会使元气大损。

所以同样的病,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治疗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04

偏头痛总和大姨妈携手登场?

这并不是偶然

接下来讲讲偏头痛的奥秘。

西医学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血管神经性的疾病,特征是反复发作,单侧或者双侧搏动性剧烈头痛。往往发生在偏侧,就是一侧的头部,且常合并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多数女性的偏头痛,常常在月经来潮前或者来潮时出现。

美国科学家进行过一项涉及12万户家庭,共163186人的调查,发现女性偏头痛的累计发病率为43%,男性为18%。其中,有50%以上的女性,偏头痛的发作与月经周期存在相关性。

有专家对155例头痛门诊的女性患者展开研究,记录了共约693个月经周期的头痛日记。

发现在月经来潮的五天前,偏头痛发作风险开始升高,在月经来潮当天和以后的五天内,偏头痛发作风险升高达2倍以上。在月经前三天发生严重偏头痛,即偏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的风险最高。此外还发现,治疗月经期偏头痛症状需要的药物剂量较治疗非月经期发生的偏头痛更大。

05

根本没有“无缘无故”的病,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从中医“天人合一”角度看,人体的内部环境其实就是一个小宇宙,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不断地循环往复。血行脉内,气行周身,如环无端,不断重复相同的路径,与天体的运行情况非常相似。

为什么有些人会发生偏头痛?肯定是身体内环境已经出现了不平衡,才会有异常的、不适的表现。

中医还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在临床工作中,我也发现,现代人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压力非常之大,所以多数的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患者往往伴有肝经的郁结。在治疗时,这是一定要注意调控的因素。

肝主藏血,主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很多条件,其中一项就是要忌寒冷

冬季气温低,稍一不注意就会引起寒凝血脉;而夏天,空调、冷饮无处不在,往往也会导致体内虚寒的加重。这都是导致偏头痛发作的重要因素。

天体正常运行需要遵循轨道,我们人体也同样如此。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根本无法、也不应该改变大自然的天道法则,应该更好地去适应大自然的规律。

中医养生有十二字箴言:避风寒,慎起居,畅情志,节饮食。这绝不是空话,一切都是为了让我们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所以大家记得,天热时,尽量不要贪凉,在空调间里要注意防护腹部和颈椎。平时重视饮食,不要乱吃冰冻的、寒凉的食物。尽量不要穿露脐装和低腰装,尤其在经期。毕竟: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金榜题名前的寒夜苦读无人,同理,患病前,人们也对不良习惯不以为然。人的成名似乎在一夜之间,大病来袭也总像突如其来。其实哪里存在不劳而获的成功和无缘无故的疾病呢?

06

偏头痛临床医案一则

最后,简单分享一个最近我诊治的案例。

患者是位女士,年龄50岁,在月经前后出现偏头痛已有十余年。曾经在其他地方接受过中西医相关的治疗,但是均没有获得明显的效果。

自述发作时头皮是紧的,“似乎有东西罩着头部”,疼痛位置以右侧的耳后和太阳穴为主。偏头痛痛感剧烈时常伴有呕吐,平均一个月至少发作一次。之前是每个月来例假前痛,后来转变为例假中也痛。最近这两个月,即使平时也有头痛的症状。

右侧的耳朵上方触摸有疙瘩。后颈部风池穴紧张,说明少阳肝经不通。最近几次,月经量明显减少。末次行经只有一天,量也比较少。平时大便不成形,容易黏马桶,肚子也容易发冷,说明存在体虚

近一个月来,容易疲劳,起床后人疲倦,说明体内湿气重。经询问得知,她平时嗜甜食。由于甜能助湿,所以我嘱咐尽量少吃。

患者50岁的年龄,是处于更年期前后。此时,人体激素水平开始下降,所以身体很多方面本就得不到供养和支持,加上睡眠不好、思虑过多(肝郁气滞),相关症状才会加重。

后来,我给予她中药汤剂内服,疏肝,理气,健脾。同时叮嘱她有空就反复搓摩耳朵附近的小疙瘩,直到搓摩到没有。

患者在开始服用中药5天后,头痛开始消失,直至完全好转。且用药后,大便也成形了,腹冷的现象消失,起床后的疲劳感也消失了。

在4月19日来了月经,量比之前多,没有血块。

后来,患者还反映她的耳朵附近的小疙瘩也消失了,对疗效非常满意。

从这个例子,我们发现什么?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有赖于肝疏泄机制的正常发挥,就是内部要和谐,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和解”

因此在药方里我用到了一味柴胡,柴胡的和解力强,具有升阳疏肝的作用,也具有一定的调经功能。同时,还加了料豆衣,针对更年期前后的妇女综合问题,可以起到滋阴养血的作用。配合其他药一起,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