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商古国——栗国,最早栽培板栗的部族

 9tx22v工人 2019-06-14

商代栗国或来自上古栗陆氏,东汉《风俗通》记载:“栗姓源于风姓,是古栗陆氏之后。”栗陆氏出自风姓,传说是继包牺氏、伏羲氏、女娲氏之后产生的又一代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上古时期,河南夏邑一带地区生长着大片野生栗树,该地气候宜人,环境优越,陆栗氏带领族人爬山涉水来到这里定居,繁衍生息。经过一代代辛勤耕耘,将这里发展成一个以“栗”为地名的部落,并建城筑邑。至夏朝时,栗地已成为连接中原与其它各部落之间商业与政治往来的中枢要地。商代时为栗国,晚商卜辞中有所记录,但信息量较少,卜辞有残缺。但我们仍可得知栗国为商的附属国,是商王位于东南部获取物质的战略要地,其政治中心大约在今河南夏邑城关镇一带。夏邑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据当地县志记载,夏邑还曾是孔子先祖的封地。春秋时著名的“孟诸泽”就在今天的夏邑、虞城、单县一带。

殷商古国——栗国,最早栽培板栗的部族

栗国故地

“栗”的甲骨文看上去就是“一棵树上结满带刺的果实”。栗树具有生长期短、适应能力强、寿命长、果实产量丰富等特点;栗木纹路细密,坚硬无比,用途广泛;根、叶、果实、树皮皆可入药,可以说浑身是宝。栗树的开发和利用为远古族人的生活带给了极大的便利。栗球带刺,不易用手采摘,多用长木杆击打,故栗有“不寒而栗、战战兢兢”等意义。《诗经》中有“惴惴其栗”。《论语·八佾》说:“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周建立后将栗作为社树,就是取其“使民战栗”之意。栗树在原始社会族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常视为神木奉于社稷神坛,东汉《白虎通义》记载:“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西社唯栗,北社唯槐。”栗子可果腹,是用以充饥的上好食材,是族人生存之需要。而且古人还发现,常食板栗,可强筋健骨,延年益寿。栗子较之其它果实更便于保存,是原始古人越冬的最好食物。古人食栗及栽培栗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有巢氏避树栖身的年代,《庄子·盗跖》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栗地族人视栗木为神树,久而久之成为族人的信仰,早栗部族或以栗树为图腾。

殷商古国——栗国,最早栽培板栗的部族

栗的甲骨文

栗地位于商王畿东南部,紧邻爪(叉)国、元国、永国、攸国,地理位置显要,风水独好,商王经常去栗地巡视。栗地是商王进入淮夷诸国的必经之地,商王征伐夷(人)方也必要路经此地。卜辞中栗地与叉地同时出现的频率较高,除了说明叉地与栗地接壤,更为重要的是,此前在讲到爪(叉)国时,曾从卜辞中得出叉地是当时王室设在淮夷地区的商业和军事重地,其境内配有“王師”。而叉地紧邻栗地,商王巡视叉地,只要直接从栗地南下就可抵达,返程也不例外,所以卜辞中常出现商王在叉地占卜往返栗地的贞问。比如“卜在叉,贞今日,步于栗。”、“……卜,在叉,步于栗。”有学者认为,这些卜辞是商王在征伐夷方后回师途中所致。

殷商古国——栗国,最早栽培板栗的部族

永城一带殷商古国大致位置

栗国的结局不明,或毁于殷纣征东夷途中,或亡于周族代商的战乱中。西周建立后成为宋国的栗邑,跟宋国陶邑一样为当时中原富庶膏腴之地,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栗地虽屡经战火,归属更替,但其经营栗子的传统历史始终不变,栗地世代以栗树为经济产业,其商业文明的发达不容质疑。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夏邑马清河一带曾出土大量木质状物质,经成份检测为栗木,证明这里曾经确是栗树之乡。栗国亡后族人四散,有说法认为现在我国云南的傈僳族或跟商代栗国族人西迁有关。明代《正字通》说:傈作栗,源于作祭祀之用的栗木。栗国族人可能是紧随东夷西迁的步伐逐步流落到西部,再经转辗迁徙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带,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根据资料,傈僳族分布较广,除了中国云南,印度、缅甸、泰国均有分布。栗国之后有栗姓,是今天栗姓的主要来源。

文/堰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