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涌泉穴的定位功效主治与配伍

 中医养生馆888 2019-06-14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中文名

涌泉穴

出处

《灵枢·经脉》

隶属经络

足少阴肾经

主治

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

功能

开窍、泻热、降逆

名称释义

(1)涌泉。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本穴为肾经经脉的第一穴,它联通肾经的体内体表经脉,肾经体内经脉中的高温高压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体表,故名。

(2)地冲。地,地部也。冲,冲突也。地冲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理同涌泉名解。

(3)肾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气血运行是体内经水由地部孔隙外出体表,故为肾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体内外出体表的高温水液,出体表后水液大量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此气因气湿重不能上行天部的更高层次,而是蒸升到天部的较低层次,只表现出木的一发特征,故其属木。

功能作用

散热生气。

定位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解剖

下为跖腱膜、趾短屈肌腱和第2蚓状肌,深层为骨间肌;布有足底动脉弓;有足底外、内侧神经和第2趾足底总神经分布。

主治

1.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

2.头痛,头晕;

3.咯血,咽喉肿痛;

4.小便不利,便秘;

5.足心热;

6.奔豚气。

操作

直刺0.5~1寸,针刺时要防止刺伤足底动脉弓。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高血压、失眠、癔病、癫痫、小儿惊风、神经性头痛、遗尿、尿潴留等,为急救穴之一。涌泉药物敷贴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配伍

配水沟、内关主治昏厥;

配前顶、印堂、神门主治小儿惊风;

配太虚、照海、鱼际主治咽喉肿痛。

附注

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1][2]

参考资料

[1] 王华 .《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2年8月

[2] 田代华.《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