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样中医识花篇第二十八——“苎麻”

 369蓝田书院 2019-06-14
苎麻

别名:野麻,野苎麻,家麻,苎仔,青麻,白麻,圆麻。

分布:产自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台湾、浙江、湖北、四川,以及甘肃、陕西、河南的南部广泛栽培。

生长习性:苎麻原产热带、亚热带,为喜温短日照植物。生于山谷林边或草坡,海拔200~1700米。温度过高(高于30摄氏度)或过低(低于6摄氏度)都不利于其生长,日照和雨量也对其生长有极大影响。

入药部位:叶、根

性状鉴别:

1.苎麻叶(鲜品):多年生半灌木,高12m。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青褐色,密生粗长毛。叶互生;叶柄长211cm;托叶2,分离,早落;叶片宽卵形或卵形,长715cm,宽612cm先端渐尖或近尾状,基部宽楔形或截形,边缘密生齿牙,上面绿色,粗糙,并散生疏毛,下面密生交织的白色柔毛,基出脉3条。

2.苎麻根(干品):根略呈纺锤形,长约10cm,直径11.3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断面粉性。气微味淡,有黏性。

炮制:冬初挖根、秋季采叶,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肝经,心经,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尿,安胎止血,解毒。

主治:

1.苎麻叶:用于创伤出血,虫、蛇咬伤。

2.苎麻根: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烧、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痛、出血性疾病。

植物历史: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如今,中国的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苎麻产量的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苎麻叶在压花艺术当中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实用花材。

摄影:

拍摄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王山

虽然吟·桑柘阴阴间苎麻

元·方回

桑柘阴阴间苎麻,店前下马便斟茶。

虽然此是寻常物,乱后空村没一家。


图文编辑:方煜民

图文排版:童安乐

初审:吴锐锋

终审:李娉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